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龙江之路”_农民论文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龙江之路”_农民论文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龙江探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业论文,龙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到合作社联合作战、农民穿皮鞋开皮卡种田,从奔走在田间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代管,到地产商人潘石屹等资本大佬当农民、为农产品“代言”,“务农”的主体不断现代化;从十多马力的国产小四轮粗放种植,到200多马力的进口农机精准播种,“务农”的工具不断现代化;从缺少抵押物的“五户联保”单一模式,到订单、保单、厂库房都能抵押多种金融套餐选择。从银行“想放不敢放”、农民“想贷贷不着”的金融断桥,到企业主动为农民担保、农民随贷随还的“金融抽屉”,“务农”的方式不断现代化;从种出好农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的着急,到线上线下一起销售、有机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喜悦,从“就农业抓农业、产业链做不起来”的困惑,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产业链吃干榨净的发展新路,“务农”的链条不断现代化。这些变化均受益于黑龙江“两大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有益探索。改革试验始于2013年4月,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覆盖全省约八成耕地、九成粮食产量。尽管仍有一些短板和课题待解,但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还是为全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趟了路子”。

      合作经营主导“共富农业”

      位于松嫩平原的巴彦县五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很繁忙。土地确权后,流转越来越方便,合作社经营的耕地面积目前已覆盖3个乡镇、4个村子,约3万亩耕地。在五岳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库房中,50多台套播种、插秧、收割等农机一字排开。社里仅专门的农机手就15个。合作社农机小组组长陈洪跃告诉记者,现代化的农机里有空调、GPS定位系统等高端配置,“有些配置比轿车还高级。”

      无论是创新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还是土地确权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都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要内容之一。

      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自此,我国唯一以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区域、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推开。

      在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下,黑龙江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897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38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6%和7%。

      农户单打独斗的年代,农机“有劲使不出”,土地成片规模经营后,现代化大农机也有了用武之地。

      实践中,他们发现一个合作社还不够大,于是多个合作社又开始“合作”起来。2009年望奎县东郊镇成立了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换地”种植,发展到一体化经营,共享大机械规模化作业,共享大型仓储和晾晒烘干设备,并探索出“马铃薯-玉米-辣椒-玉米-马铃薯”的轮作优质种植模式。

      黑龙江省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作物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的公司,公司拥有飞行员70多名,机械师130人。十几种型号农用飞机、90余架教练机的规模,年航化植保作业面积约3000万亩。

      金融套餐构建“造富生态”

      最近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农户张忠“户口本都没用”就获得了5万元贷款。原因就在于他申请了近两年当地开展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除了耕种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的土地,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了”,这是当地农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张忠介绍,以前“五户联保”时,大家都不情愿,因为“其中有一家没还上贷款,就影响其他农户贷款”。

      如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已在黑龙江省遍地开花。截至去年末,该项贷款余额达到201.5亿元,位居全国各省首位。

      能抵押贷款的不仅是土地。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克山县,已全面推行以厂、库、房、水面、林地、草原等为主的农民财产权益抵押贷款。去年末克山县信用联社为各类经营主体办理农民财产权益抵押贷款5000万元。一些银行还探索了信用贷款模式。除银行外,涉农企业的联动也成为破除农村金融瓶颈的重要一环。

      黑龙江省委农办统计,去年该省共创新农村金融产品20种,19个县推广订单、保单、信贷多种组合的金融服务模式,37个县探索“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7052.6亿元,同比增长29.7%。

      三产融合成就“奔富链条”

      休闲装、穿皮鞋,北安市种粮大户张洪波的穿着颠覆了一般人对农民“泥巴和身”的印象。在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张洪波几乎每天都开着自己的皮卡来到北安市现代农业标准化水稻示范基地,查看秧苗生长情况。在黑龙江,穿着皮鞋,开着小车种地的农民不是少数。

      去年黑龙江省利用两大平原改革试验,整合涉农资金5.66亿元,新建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4.4万栋、智能化催芽车间93个,水稻智能化催芽基本实现全覆盖。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一些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连田间管理也不自己管了,而是聘请一些有多年种稻经验的“老把式”,让“田间职业经理人”负责种地。

      一些大型合作社同时聘请多个职业经理人。桦川县星火乡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有水稻2万多亩,聘请了50多名种地好手组成管理团队。合作社负责人说,合作社每年给田间管理能人的保底工资是4万元,不是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的减产会罚钱,超过规定平均产量有奖励,超过部分五五分成。“这种超产奖励的办法激发了管理人员热情,粮食单产增加不少。”

      种出了好农产品,卖不上好价让人着急。庆安县是绥化市的水稻主产区,过去水稻产业种、加、销等环节衔接不紧密,产业链不完整,好米没有好价。近年这个县引进和扶植一批水稻精深加工企业及大米加工交易中心,将水稻产业从加工大米,延伸到生产米糠油、秸秆造纸、稻壳发电,基本实现了对水稻的“吃干榨净”,农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10年前我们还时常受到憋粮、憋猪的困惑,习惯就农业抓农业,产业链没做起来。”绥化市委书记张晶川说,农业处在产业链和价格链的最低端。通过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绥化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走上一条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转型路。

      6月2日,地产商人潘石屹现身以盛产“贡米”而闻名的宁安市渤海镇响水村。当天,一款“潘大米”就问世了。专家介绍,无论是“潘大米”的诞生,还是此前的“任小米”,都为农产品带来了名人效应。

      生态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大力发展“鸭稻”“蟹稻”“旱稻”“鹅玉”等绿色有机农牧业生产模式,通过淘宝、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由“产加销”向“销加产”转变,在“种得好”基础上实现“卖得好”。

      多元发展引领“创富之路”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新挑战,农民依靠种粮增收的空间越来越窄。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在此基础上,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在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三江平原部分县市采访发现,不少农民的家庭财产结构正发生变化。以往以种粮为主,种地依靠三四万元的小四轮,家里主要财产是粮食、耕地。现在土地规模经营后,大农机越来越多,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农机也不稀奇,价值远超十万元左右的农房。

      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说,随着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农民财产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财产中的农机占比大幅提高,为农民增收增添更多拉动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步伐开始加快。

      随着农业生产率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发展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2015年黑龙江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6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3%。

      一些农民还走上创业路。2014年5月,一直怀揣创业梦想,干过装修工、修理工的“80后”农民商英杰成立了英杰源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已从最初的200多亩水田发展到1000多亩,同时通过订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水稻1600多亩。

      黑龙江省已把农民创业作为大众创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农民创业指导服务,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兴办农业企业。截至去年末,全省农民创业人数达75.5万人,创办企业3.2万个,推动了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未来可期,难题待解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完成后将是什么样?追逐物质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有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只是阶段性目标。

      一份解读文件这样阐释:到2020年,黑龙江现代农业将形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先进组织形式,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方式,最终走上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路。

      如今,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国内首位,农业生产潜力不断释放,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增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在通往农业全面现代化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种粮收益保障法制化等三个重大课题也待破解。

      首先是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专业化,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还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创新需进一步探索。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从大豆“价补分离”试点来看,大豆价格逐渐回归市场,但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低,黑龙江约100家大豆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一成。

      今年国家调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东北玉米购销将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方式,“价补分离”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亟待完善。

      然后是种粮收益保障法制化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举措与地方立法衔接,逐步推进改革成果法制化?如何把对种粮农民补贴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纳入法规规章?如何用法制化手段保障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已成为现代农业改革推进一个时期之后的重要课题。

      联系电话:0451-84619211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龙江之路”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