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诊疗中的效果论文_吴立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诊疗中的效果论文_吴立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主要为了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某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甚至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并且还可以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引言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动力学与常人不同,这也是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临床统计表明患者急性心肌梗塞60min内死亡率高达50%,所以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是将循证医学应用于护理领域,是将临床实践以及护理研究进行有机融合,其不仅是护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保健与循证医学中的重点,并且在临床护理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收集2016年月~2017年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评价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7年某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45±7.43)岁,包括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的下壁梗死20例,前间壁梗死30例,下壁合并前壁梗死50例。此次试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且同意,患者及其家属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嘱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给予其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对其进行24h的心电监护,嘱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防止出现便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立一支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小组组员为责任护士以及副主任护师,另外再选取护士长为小组组长,要求小组内部的小组成员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临床科研以及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循证护理小组组长要对整个循证小组工作进行分工,并对其进行协调,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对其进行指导。小组内成员要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实证筛选,开展护理干预,完成数据统计。

提出循证问题: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与患者的心理特点等进行充分结合,最终确定循证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基础护理提供,疼痛等。提出问题后,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找出问题解决的依据以及方法,对文献等资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通过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循证护理的实施方案。

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①加强心理指导。通常情况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积极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充分支持与鼓励,使其能够保持顺畅的心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有效配合治疗与护理。②加强基础护理。对病房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将患者的喜好作为依据,对病房进行合理布置;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降低监护仪音量;嘱患者术后1周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术后2周可以在床上进行主动坐起运动,术后3周可以进行室内或者床边运动。③做好有效的镇痛处理。对患者进行积极镇痛处理,以此来避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防止心律失常出现;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④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循证小组内成员要向患者认真讲解急性心肌梗塞出现的原因、具体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给予患者低盐、低糖、低脂、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带骨、带刺及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烟酒,控制总热量、保持大便通畅,让患者吃易于消化的食物;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等到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之后,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包括打太极拳、散步等,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适当探视,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以此来有效促进身心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2精准检验。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9.58±2.3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5.67±4.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达到了(5589.62±1492.82)元,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7291.98±1894.07)元,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极高,而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较低,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循证护理是临床上逐渐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被称为实证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整个护理的中心,将临床护理经验与科研成果作为依据,以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充分结合患者需求、临床经验与科研结论,获取最好的证据,以此来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疾病的一种,具有起病急、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患者预后差等诸多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众所周知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属于医学史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这类疾病的主要诱因就是是心肌发生缺血、缺氧等,最终会在这些症状的影响下使得人体内出现部分心肌组织坏死。除此之外,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这种健康隐患往往会使得发病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迅速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危险情况,甚至会因为护理不当使得老年人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时,相关医务人员需要提供给每一位患者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现阶段的临床医学研究而言,循症护理模式是将其实际证据作为临床的参考依据,在护理过程中获取相应的临床经验。其核心理念是,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临床经验、实际理论,并进行有效统计、分析及整合,之后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际证据为临床提供基础。

本文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其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通过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的针对性,护理人员与患者也更容易构建融洽、信任的关系,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及时了解,并且做好相关准备;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确保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促使其能够获得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提高护理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爱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2)

[2] 程光文.急性心肌梗塞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

[3] 谢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7(8)

[4] 欧碧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13)

论文作者:吴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诊疗中的效果论文_吴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