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不良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加快行业发展,必须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优化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切实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发挥。本文就针对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技术;新工艺;水利工程;应用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工程之一,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缓解当地干旱缺水的问题。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各个方面严格控制,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我国为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使其能够长期的为人们服务,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水利工程的具体的部位进行优化处理,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将有很大的提高。在本文中提及的水利工程建设实例中具体的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有效的改善先前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水利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概述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加快行业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包括防水毯施工工艺、生物砌块施工技术、长距离输水工艺、板式倒流技术、绿化(透水)混凝土、人工湿地技术等工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省工程成本,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施工理念,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2、板式导流法在水利工程的应用
板式导流法就是将木模板、木桩、彩布条制作成U型的导流渠,主要适用于流量小、工期短、水位涨幅小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板式导流法相对简单,也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能够在短时期内完成对具体流渠的处理,避免了工期、现场条件等对工程施工的限制。另外,利用板式导流法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施工材料能够二次利用,在后期拆除工作中也更为便捷。如河南省郑州市东风渠综合治理工程某一标段就是利用这一施工技术。
3、防水毯防水施工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防水毯防水施工是一种新型的水利防水技术,其中防水毯就最新型的防水材料,是一种环保复合型的材料,充分的利用纳米技术,将钠基膨润土和土工织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充分的防渗防水效果。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在接头处搭接方面相对简单,一般来说,搭接宽度为30到50厘米,搭接中间的修复膨润土只需要2厘米即可。具体的施工中,在防水毯下需要覆盖40到50厘米厚的土层,这样有利于保证工程水体的生态系统,同时能够增加防水毯防水防渗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大面积水利工程防渗处理工程中,造价也相对较低,并且在节约水资源、保持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种新型的水利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4、长距离输水系统水利过渡过程计算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厂建设是重要的施工项目,而供水管道系统是水厂建设的关键,供水管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水厂建设的功能,因此必须保证管道系统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现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供水工程施工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供水工程安全可靠,并且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对于这一要求,供水工程,特别是大型的供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关的试验与计算,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对沿工程压力极值、最大流量、转速等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并科学的设置管道布线,选择合适的降压、调压设施,为工程施工运行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长距离输水系统过渡过程计算,能够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工程施工运行的费用。
5、绿化混凝土
绿化混凝土是以碎石、废渣作为基料,在其中掺加部分高分子材料预制砌块,同时在砌块孔隙中充填腐植土、种子、缓释肥料、保水剂等混合材料,待周围环境达到植物生长环境时,种子发芽生长,从而形成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的绿化混凝土面。种子发芽的时间可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控制。绿化混凝土抗压强度10Mpa以上,冻融循环50次以上,在河坡砌筑10cm厚砌块拔出力增加2~3倍,孔隙率30%左右,完全能够满足河道护岸的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用混凝土板块、砌石进行江河堤边的护砌是一种行之有效和普遍沿用的方法,近几年的城市防洪堤和引水渠道工程建设中,大部分采用了这种方式,郑州市近几年治理的河道也是这样。然而用混凝土板块砌成的大面积刚性护砌面上,寸草不生,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念链条,不利于水质的自然生态净化,形成了新的白色视觉污染,与回归自然、生念城市的思想产生了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绿化混凝土的出现为解决这些矛盾,推动传统水利向环境水利和大都市水利的转变提供了个良好的契机。绿化混凝土可用在河道治理、溢洪道护坡、大坝护坡等方面,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有了成熟的技术保障,运用在郑东新区的建设中,坚信人与自然同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是现代水利应树立的基本理念。客观了解绿化混凝土的各种特性并正确运用,可实现安全护砌与环境保护的结合,解决护砌材料劣化人类生存环境问题,是对传统护砌工程材料与技术的重大变革,符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6、人工湿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湿地与海洋、森林统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技术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构建人工湿地系统,以调节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空间。下面以某一具体的工程具体说明人工湿地技术的实践应用:郑州市在2008年联合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湖泊研究所,共同提出一种人工湿地施工方案———贾鲁河半人工梯级河滩湿地。该工程囊括了郑州市56km长的河段,共占地一万多亩,投资量及其庞大,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河段的排洪等级,同时净化河水污染。湿地示范工程主要由进水、强化净化池、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构成。进水抽取贾鲁河原水,基流流量1200m3/d。强化净化池为22m×11m×1.8m水泥池,设生态浮床并种植壅菜,浮床内部填充弹性填料。经过本次工程实践表明人工湿地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对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挺水植物明显好于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对氨氮的去除表现好于浮叶植物;(2)延长水力滞留时间对改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改善最为明显;(3)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较单纯挺水植物组合在对氨氮和TN去除效果方而表现比较明显的优势。
7、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朝着高质量,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因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不仅仅能够应用水利工程中,还能够其他工程施工中,如鹏润土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还能够应用于市政、公路、铁路、环保及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地下防水施工中。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断引进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莉等.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8).
[2]陈海东.新型防水技术膨润土防水毯(GCL)在地铁工程地下防水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
[3]郝富增.膨润土防水毯在新乡医院人工湖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防水,2011,(10).
[4]谢温祥,罗瑞明.水利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
[5]丁小峰,张宇,宋立.江都三站技术改造发电方案比较研究[J].人民长江,2011,(2):107-111.
论文作者:徐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湿地论文; 新工艺论文; 新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