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效果的影响价值,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7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小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小儿加行康复护理,对比2组小儿患儿智力、运动发育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后遗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干预后智力、运动发育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智力、运动、智商发育情况,提高小儿安全性。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 缺氧缺血性脑病 小儿 后遗症 护理效果
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情况较为常见,对小儿神经、精神、智力发育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因。当前,医疗技术、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HIE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均明显降低,但是仍有1/3小儿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表现,影响小儿预后生活质量。针对HIE尽早采取有效护理是改善小儿智力以及运动功能发育的有效措施,对小儿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意义[1]。相关资料指出,给予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小儿智力、运动以及智商[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HIE小儿为例,总结康复护理方案、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5年7月-2017年2月,总计7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参与小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小儿;(2)感染、颅内出血小儿;(3)遗传代谢疾病小儿。进行70例小儿分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小儿日龄2-7d,日龄均值(3.50±1.50)d;小儿出生体重1.98-4.55kg。体重均值(3.20±0.50)kg;病情程度:轻度小儿20例,中度小儿10例,重度小儿5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小儿日龄1-7d,日龄均值(3.60±1.80)d;小儿出生体重2.02-4.58kg。体重均值(3.15±0.60)kg;病情程度:轻度小儿21例,中度小儿10例,重度小儿4例。2组小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儿治疗与常规护理,给予小儿吸氧、营养支持、高压颅压处理,进行小儿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测,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状态,清除小儿口腔异物,和小儿家属沟通说明小儿疾病成因、进展、具体情况并进行家属情绪安抚以及疏导。另外,维持病室舒适、整洁状态,做好室内空气消毒,维持室温26℃、湿度 50%-65%左右。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落实康复护理干预。(1)视觉训练。患儿清醒情况下以红色摇铃距患儿眼睛一定距离(20cm)摇晃以成功吸引其注意力,并于患儿注视情况下进行左右移动以帮助其追视,若患儿无注视则在摇铃10次后停5 s再摇10次反复进行2min。(2)触觉训练。辅助小儿仰卧体位,撑开患儿手掌、手指2min,下肢伸直后双手分别固定膝关节、握前脚掌向小腿方向按压1min,左右下肢各1次。(3)运动训练。辅助患儿仰卧体位,一侧腿伸直情况下向前上方抬一条腿向头部弯曲,膝关节伸直1min,左右下肢各1次。(4)听觉训练。患儿俯卧体位且双肘支撑床面,家属于患儿前方手摇铃以诱导其抬头维持正中位2min。同时,进行小儿游泳水疗、穴位按摩。(5)并发症护理。颅内出血、血肿、吸入综合征均为多发并发症代表,需减少患儿头部血肿按压,清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以及皮肤干燥、清洁。另外,进行家庭随访调查,叮嘱家属及时带小儿复查,了解小儿家庭康复训练情况。
1.3观察指标
记录小儿智力(参考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参考运动发育指数——PDI)发育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后遗症情况[3]。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计算70例小儿指标结果。后遗症情况以%形式展开,X2检验;智力、运动评分以形式展开,t检验。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小儿智力、运动评分变化情况见表1。干预后评分比较,P<0.05。
2.2后遗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小儿脑瘫等后遗症情况见表2。总发生率经统计学计算,P<0.05。
3 讨论
HIE患者脑部损害情况明显,智力障碍、癫瘸一类后遗症情况明显[4]。婴幼儿阶段脑组织发育不成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处于最强可塑性阶段,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合理刺激,可以促进新生细胞重建,重组、改组脑损伤部位,为HIE患儿早期康复提供了理论依据[5]。另外,越早康复干预,新生儿预后效果越佳,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提高智力水平[6]。刘倩倩研究指出,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儿智力发育[7]。
结果显示:组间干预后智力、运动评分以及后遗症总发生率(5.71%vs22.85%)比较,P<0.05。和李翠花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护理后1年观察组小儿NBNA、MDI、P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8]。
综上所述,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中康复护理预后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荣鑫.循证护理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134-135.
[2]文芳,杨晴.整体护理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11-212.
[3]刘艳侠,王秀丽,曹莹莹等.激光氧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2):16141-16142.
[4]王海凤,杨雪琦,韩峰等.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3799-3801.D
[5]邹玉燕,冉艳加.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203.
[6]梁小丽.康复护理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8,(14):9.
[7]刘倩倩.康复护理模式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中的实践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0):1270-1272.
[8]李翠花.康复护理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7):81.
论文作者:严灿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小儿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病论文; 智力论文; 患儿论文; 后遗症论文; 情况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