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心医院
摘要:急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密切相关。因此急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人管理,是抢救患者和治疗的前提。
关键词:急诊科;急救设备;质量管理
把好医疗器械,特别是急救设备的质量关,是保障临床医师诊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而急诊科又是医院急救设备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科室之一,更加要做好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
1急救设备质量管理检查的重要性
急救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保证,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国家近年来新出台的医疗器械相关政策也不断强调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问题,国家及省市质监部门对其检验、检测力度正逐步加大[2]。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检查的重要性。按照三甲医院建设要求,急诊科常用的急救设备包括有三十多种,主要包括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和注射泵、洗胃机、氧气瓶、负压吸引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等[3]。从临床上来说急救设备的质量是危重患者生存与康复的保证,是急诊科的生命线。设备是硬件,制度是软件,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好,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急救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卫计委的专项检查文件内容,设备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打印急诊科的所有急救设备清单、拟定检查方案并确定检查人员,然后与急诊科提前沟通,协商好检查时间、项目和检查内容等[4]。检查内容包括两方面。(1)制度方面:急诊科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日常维护记录,设备维护记录,设备完好状态,不良事件监测记录,技术操作培训和应急处理预案。(2)设备性能方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和主要运行性能指标。根据检查方案首先检查急诊科的相关制度是否完善,然后分别抽检10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各项性能。在设备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的5种设备有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和注射泵。
2.1操作使用不当 抢救危重患者时,急救设备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设备本身的性能及护士的操作,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维护保养意识不强 护士认为维护保养是设备科的主要工作,事实上仪器设备有什么问题操作者是第一发现人。
2.3安全问题 比如除颤仪不天天检测性能,使用时有可能已经有故障,影响使用。
3改进方案
针对发现的问题,设备科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方案。(1)每辆急救车需要提供设备清单和每次出车的设备检测记录,根据设备清单逐一点验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血氧饱和度仪、输液泵、血压计、电动吸引器、喉镜等是否齐全与完好。(2)科室制度对于应急设备的覆盖范围应明确,具体分类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手术室设备、麻醉设备、植入及内固定材料、介入材料、医用敷料、护理用品等。(3)设备完好状态需加设“在用情况”栏目,记录“使用、备用、外借、故障待修”等信息。(4)急救类设备应设立每机一簿使用记录,每次使用后登记运行状态。(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及时(一般伤害事件在15d、群发事件在3d、重大伤害事件在24h之内)上报并做好登记。(6)培训内容应全面覆盖,使每一名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包括高级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之后需进行考核并做好登记。
4小结
通过规划急救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标示醒目,使用规范,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也提高了护士对仪器设备的保养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春香,王翠玉.急救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旬刊,2012,19(1):135-136.
[2]周华,丁俊科.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9):390.
[3]雷茂岭,李涛.急诊科急救设备的配置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5,20(12):45.
[4]刘伟,黄燕.以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完善医学工程应急保障体系[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2):101-102.
论文作者:谢秀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设备论文; 急诊科论文; 医疗器械论文; 患者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完好论文; 危重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