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惠东职业中学,广东 惠州 516300)
摘要: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的成年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他们的思想现状基本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显然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调节措施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的成年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他们的思想现状基本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显然重要。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
中职的学生正当年龄在15至18岁的年龄阶段,正值青春期与青年初期,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是学习上、品德上的问题生;世人眼中的不求上进的玩劣;是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老师们眼中“孺子不可教”的学生;是家长眼中的不抱希望的孩子;是亲友眼中的不好学的典型反面教材;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常说的“浪费国家资源”的人才等等诸多因素造成他们自卑、焦虑、失落、恐惧、消极、逆反等的心理问题。
1、寻求挫败解脱的心理。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接受“分、分、分”的应试压迫,经受一次又一次低成绩的打击,中考落榜,造成许多学生内心空荡,加上身心的日益成熟,许多学生便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寻求一种精神的解脱,于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异性的追求、打游戏等等,从中找到内心的快感。有些学生成天迷恋于“网游”,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胜利的快感,被同伴们仰慕崇拜,得到内心满足的心理,甚至通宵达旦,白天精神不振,部分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不好学,老师说了他们,跟老师顶嘴甚至动手。
2、缺乏沟通的孤寂心理。我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于周边乡镇农村的家庭,家庭经济较穷,家长们为了生计要务农要进厂打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劳动,加上他们的文化知识层面比较低,很少与孩子沟通,因此他们从小养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这些学生一旦走进中职学校的大门,综合社会对职校的偏见与他们自身对前途的迷茫,从而更是加深了他们这种孤寂的心理,部分学生会把自己封闭,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从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也不听从教导,一意孤行,人际关系冷淡,极其难以沟通。
3、不能吃苦耐劳的懒惰心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是初中学校的差生,但是这绝大部分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因素差,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薄弱,不肯刻苦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问题。特别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现在的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家里长辈眼里的独苗,从小就得到家里成人特别的照顾,受到宠爱与娇惯,尤其是在那种“重男轻女”环境家庭长大的男生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拈轻怕重,缺乏耐挫力,遇到一点学习和生活问题就退缩,不求上进。
4、个性方面的心理。
4.1自私自利。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感受,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想法与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实操课堂上,不顾其他同学感受,扰乱同学的学习环境。
4.2准成人心理。总认为自己很成熟,看透社会,不愿被束缚,向往成人化的生活,如:公然恋爱、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向成年人看齐。
4.3自卑。自卑的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如:看低自己,对个人的能力做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俗话说的“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因此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二、调节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同时应当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不是要考上名校、进大企业、挣大钱才是成功与对社会有价值,在平凡的人生里依然也可以发光发亮,关键在于自己是怎么去努力奋斗的。以身边的实例和榜样进行引导,邀请本校往届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会谈谈亲身经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使他们从师兄师姐们的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希望,让他们知道,从中职学校大门走出去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过往的差生同样可以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2、有针对的施行教学。作为学校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的心态,不把他们以差生看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与学,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而教,敢于创新,对较差的学生降低要求,使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3、多方共同努力施教。教师开展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开展工作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因此要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心理离不开我们学校、教师、家长的努力,学校应发挥起主导作用,与社会和学生家长配合,开展共教共管的活动,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心理变化,很多教师不便于过问的心理矛盾,是需要家长们引起关心的,同时,对于一些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家长,教师也应当多指导,正确的引导和理解学生,从而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4、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关系。中职生普遍是大家眼里的差生,从小读书就被挂上“差生”的头衔,在学校里是同学和教师歧视的对象,更是在批评和打击的环境下长大的,在他们的心里缺乏的是爱与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应当和这帮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与他们多交流谈心,持着“台上是师生,台下是朋友”的心态对待他们,多方面的去了解他们心理的变化和生活的困难,真正做他们心灵的知己、生活的帮手,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眼里是有良好的存在感的,从而消除孤寂感和逆反心理。
5、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自卑的心理,对自己总有一种“我什么都不会”的暗示心理。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多开展一些课余活动,鼓舞学生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如:节日庆祝活动、艺术类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的决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这需要我们教育者的爱心与耐心,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做到探索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维护与增进他们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发掘他们的特长与潜在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菊顺,李世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杨小英,黄延海.《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傅燕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职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