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建设企业对工程测量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这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质量,保障简述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前必做的工作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边坡测量;方法
前言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之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与经营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是为规划设计提供完整可靠地形资料的工作,是按照规定精度要求进行施工阶段定线放样的工作,是在经营管理阶段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观测,判断建筑物稳定性的工作,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使用的重要。根据其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不同职能,建筑工程测量分为建筑规划设计阶段测量、简述工程施工阶段测量以及经营管理阶段测量三方面,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都有着较高的针对性。
二、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的意义
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前必做的工作之一。测量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安全性。因而,测量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测量的操作规程和科学方法,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避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技术的应用
测量人员必须使用精准的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将建筑物沉降始终控制于可允许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因此,测量人员必须应对当前测量工作需求与现状,努力做好对于沉降测量的优化。其测量优化方法如下所示:
1、水准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一般应分级布设在结构体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整个沉降观测项目中始终保持稳定。一般状况下,其规定点位要求设立在距离建筑物至少大于建筑最大宽度的两倍位置。在埋设基点时着重考虑设置的稳定性与长久性。
2、观测点的布设
观测点的布设是由设计部门依据所调查的地址条件与当前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来决定,主要设置在能够反应高层建筑物沉降情况的地方。其中一项值得设计师注意的事项是尽量避开水管、电气开关和暖气片等位置。通常,对沉降观测点在平面图上的预设比例有严格要求,同时为了方便测量后收集有效的结果,需要对设置的观测点在图例上加以编号排序。
3、沉降观测的过程
高层建筑的首次沉降观测在埋设基准点的20天后,观测的第一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需要格外的认真准确,保证其精准度。第一次观测后,设置固定人员及测量工具进行不定期的测量工作,确保其稳定性。在施工的后期,可以根据施工管理部门的要求,适当降低观测周期,减少观察次数。竣工后,适当安排检测工作,保证测量的完整性。
4、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在每个周期的观测之后要及时的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平差计算、各点的相对高程计算、沉降差还有本周的平均沉降量等,并对变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个过程需要测量人员将实际数据编入沉降观测表中,通过与观测点分布图及沉降周期布图的结合,共同分析高层建筑的沉降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在数据整理时,发现任何变化量出现异常,立即通告施工委托方,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抑制沉降情况的发生。
四、建筑工程的边坡测量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高度不断上升,地下室、地下停车场、购物、娱乐场所等的建设也不断完善,使得基坑开挖、边坡维护以及建筑自身沉降设计观测等工作均步入了全新的时代。测量人员必须在进行基坑开挖、工程施工之前,及基坑边坡支护结构支设完成之后,对坡顶的水平位移状况进行全方位精准动态的观察与测量,才能够避免基坑开挖时,出现坡面坍塌问题,对工程造成损失,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具体来讲,建筑物边坡坡顶的水平位移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来组织开展:
1、布置有效工作基点
以建筑变形测量的规程中做出的相关规定为依据,选择足够的边坡控制基点,一般可以为4个。根据施工现场的通视程度与各个点的稳定性,将各个点安置在基坑的四个阴角旁边,并与基坑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同时,将这4个点制作成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各墩高应当为露出地面0.08m,以降低误差,并为4个点设置观测站。然后采用边长观测或方向观测方法,组织开展观测工作。每个点要实施2个测回的观测。而且观测人员还要重点地做好对于方向观测限差的控制。
2、合理地布置建设观测点
边坡水平位移的观测人员,可以有意识地把每一个观测点的点位制作成固定的标志,以供直接观测,降低站点间的对中误差。然后,以变形测量规程中对于位移的观测规定作为依据,布置建设观测点。布设位置有以下两个,即:①基坑周边的桩墙顶上,各点间隔为15~20m;②基坑围护结构的直角上,点数由施工现场状况来决定,并使用钢筋为其支护结构进行嵌入固定,以借助稳定的支护结构,保证观测的精准度。实际观测可以联合使用极坐标法,以及测边角法来开展,再为各点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水平位移的测量。
3、做好后期测量控制
测量人员在做好对于基础控制点以及观测点的布设之后,还要努力做好对于水平位移实际测量工作的控制,以保证测量工作的最终全面完成。具体来讲,观测人员必须根据检测对象实际状况,合理设计基坑工程的监测频率,以保证此项监测工作可以涵盖全部重要的变化过程,不会遗漏某些时刻。其监测时间应当为开挖准备到完成土方回填整个过程。若测量中遇到大雨等特殊天气,要进行强化性的异常状况观测。同时,测量人员还要选择合适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整合、分析。然后配合绘图软件及其他工具,做出各点水平位移的直观曲线图,以保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达到对坡顶变化状况的实际掌控。
施工控制网或施工定位放线测设完毕后,是否达到了精度要求,应对外业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此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商所提交的施工控制网技术书或定位检测资料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注意其数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各项观测数据有无超差或误用情况,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要求承包商进行整改。对于可疑的数据,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商进一步提交相关资料,并应到实地进行外业复查,以确保测量数据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测中出现了许多方法,从而为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措施。当前建筑测量工作在测量人员素质、仪器设备、工作组织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建筑物的沉降测量以及边坡测量的缺陷,严重地降低了测量结果的可参考价值,破坏了建筑物的安全度。因此,测量人员必须进一步从整体层面及沉降、边坡的测量关键方面,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做好对测量工作的有效改进,以提升测量精准度。
参考文献:
[1]牛仲耘;张仲灵;;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6期
[2]魏麟;;基于前方交会法与CORS系统法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对比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3]王倩;;GPS用于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可行性[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4期
论文作者:郭凯凯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测量论文; 工作论文; 基坑论文; 位移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