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险管理理念;精神科护理;风险分析;针对性控制
前言:精神科是医疗机构的主要临床科室之一,主要收治精神相关疾病患者,包括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以及神经衰弱等。该科室的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心理、行为特殊性,可能自伤、伤人或走失,对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较高。分析认为常规护理管理对此控制作用不佳。我院就风险管理理念的价值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5.3±7.8)岁。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8-67岁。平均(45.4±7.6)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规范化的用药管理和护理服务,加强信息收集和管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观察组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包括风险因素评估、针对性控制、反馈管理三个方面措施:
①风险因素评估。于管理工作中进行资料分析和整理,了解精神科多见风险类型和原因,评估权重系数。采用文献分析为主的方式,将人身损伤、财产损失以及医患、护患纠纷等,均纳入风险范畴。风险因素评估结果以平行方式初步表达和统计,根据发生率和破坏性进行权重排名,作为管理依据。②针对性控制。结合风险因素评估结果进行管理措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患者自伤、伤人、走失为精神科主要风险。要求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将锐器、药品等进行明确记录、妥善保存,避免患者无限制获取。所有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行患者探视。记录患者的行为特征,如发病规律、依从性较高的时间等,加强发病时间断的管理,做制动准备,如镇静类药物等。在院内的主要区域放置监控设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走动、离院倾向,及时予以纠正。避免患者于意识不清、自控能力不足的时间段离开病房。③反馈管理。每日记录患者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汇总,重点评估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和规避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获取进一步改善的方向和措施。如部分患者发病缺乏规律,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不佳。可在后续工作中将该类患者单独列出,选取护理经验较为丰富的责任护士进行单独护理。次月继续进行护理风险控制情况的分析和改进,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焦虑评分、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以SAS量表表达,得分与焦虑感为正相关,满意度评分以自制10分制量表表达,得分与满意度为正先关。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见表1:
3.讨论
精神科从事精神类疾病的研究、治疗和护理,患者数目较多、病情不同,但均存在与精神疾病高度关联的群体特殊性,包括行为、思想的异常等,这对护理管理提出了高要求。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达到15%以上,家属心态和满意度也不理想[1]。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超过5%,家属焦虑评分和满意度的提升超过10%[2]。本次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其他指标也更理想。措施上看,我院引入风险因素评估、针对性控制、反馈管理三条举措,通过风险因素评估了解精神科患者多见风险类型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推行针对性控制,直接降低风险发生率,使家属的情绪和满意度得到改善。反馈管理具有长期性价值,是护理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的基础。结果上看,观察组护理管理工作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运用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态势,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文娟,江芳.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9):138+140.
[2]武连英,赵金香,赵至娥.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9):186.
论文作者:顾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精神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管理理念论文; 家属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