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有制市场经济均衡模型的构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什么才能称得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问题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宏大制度革新系统工程。有些外国经济学家在与中国经济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时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是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就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也只有私有制一种,但历史并没有对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证明其能否可行。”“如果在公有制度的基础上也能建立市场经济,则这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没有基础理论?有的话,又是什么?这是中国经济学家最终要给予明确答复的理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论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是一项严肃的艰难的研究课题”,〔1〕但又必须极力予以解决,不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仅仅是一种缺少理论基础的实践活动,众多中国经济学家构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显然,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只能靠中国经济学家来完成,我们不能够期望西方经济学家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严格的一般市场经济理论与标准的经济分析方法,又值得我们在准确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借鉴。我们并不完全否定国内经济理论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哲学思辨式分析的重要作用,但是,经济学问题最终只能用经济学方法来解决。像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这种经济学难题,必须采用标准的经济分析方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注重分析经济系统的最优性、稳定性和存在性问题,三者中存在性问题最主要。一个经济系统只有明确地说明它具有存在性,系统的最优性和稳定性才有着稳固的基础。如果一个经济系统无法找到它的存在性,论证它的最优性或稳定性是没有什么理论意义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集中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前苏联和东欧众多经济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康托洛维奇在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找到了实现这种经济系统最优性、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但却无法证明这种经济系统的存在性。如果说前苏联的解体宣告了集中化计划经济的失败(或它的制度运行的生命周期就为70年左右)不是某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或制度力量的衰竭,从经济理论方面来考察,恰恰说明集中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存在性。这充分显示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预示能力:遵循科学的方法构建的经济体制具有“永葆青春”的能力,违背经济科学规律构造的经济体制只有有限的“生命周期”。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经济系统的存在性问题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性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问题。
经济系统存在性的证明运用的是一种经济公理化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公理化研究由美籍法裔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德布鲁首创于1959年,〔2〕迄今为止已有38年的历史, 但现在尚不为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熟悉。严格地说,经济公理化分析语言不是数学,而是经济学家进行严密思维的与集合论语言相类似的一种理论分析工具。中国经济学家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这种严格的标准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才有可能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性问题。
二、完全竞争:一般市场经济基础理论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在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理论的可继承性原则,这是公认的研究法则。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一般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看不见的手”理论及其现代的表述形式,阿罗——德布鲁经济均衡模型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但是,阿罗——德布鲁模型是以私有制作为基本的考察对象,完全竞争是阿罗——德布鲁模型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从经济理论体系来看,阿罗和德布鲁所描述的是一种完全竞争经济系统(Competi-tive Economy System)。完全竞争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概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已经清楚地注意到,数量众多的经纪人存在可以降低单个经纪人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使情况接近于完全竞争条件。尽管理论研究中完全竞争这一概念可作不同的定义,但是经济学家对于它的涵义却会有直观的理解:有许多个体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其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对局势产生影响,因而也就没有哪一个个体企图去控制大局。称这样一种经济状态是“完全”竞争的,抓住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完全竞争状态的一个显然的必要条件是,应该有非常众多的个体参与经济活动,然而,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应该不存在起特殊重要作用的个体。可见,完全竞争概念是一种抽象,但是,正如与其它科学研究领域一样,对于这种抽象情形的研究,使经济学家们能够洞察实际经济的运行本质。
阿罗和德布鲁建立的私有制市场经济均衡模型正是以这样一种完全竞争系统为出发点来阐述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的。但是,他们的开创性研究工作远不止于仅作上述描述,他们的研究方式是把完全竞争的概念形式化,以便于进行公理化分析。阿罗和德布鲁认为,上述思辨式的描述至少说明了这样一种思想:单个个体无足轻重,而他们的集合体才显示作用。这在数学上是一种熟知的思想,它正是现代测度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如果仅仅想要描述完全竞争经济,则只要把经济个体的集合看作一个无穷集,并给出经济个体的特性就足够了。这样,为了构造一个理想化的完全竞争经济,只需要用一个所谓“无原子”的测度空间来描述经济个体的集合就相当恰当了。具有这种性质的这一类型的经济在现代经济理论上简称为“无原子经济”(AtomlcSS Economy)。更具体地说,无原子测度空间所以能够对于单个经济个体不起显著作用又可用存在“大经济”系统这样一种假设来说明:完全竞争就是每个个体相信市场价格是已经给定的,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外。
由此可见,阿罗——德布鲁均衡模型实质上是以无原子经济为基础的完全竞争系统,阐述了个人理性基础上分散化决策的价格机制的存在性与最优生。阿罗——德布鲁均衡模型具有良好的理论框架与公理结构:在给定的经济范畴之下建立的理论体系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并能归纳出有限的几条公理,具有理论的简洁性,它在证明私有制与自由(无组织)的市场制度的兼容性上确实十分完美漂亮!
三、竞争合作:对阿罗——德布鲁均衡模型理论框架进行扩充
与西方私有制市场经济理论是以一种完全竞争系统为研究出发点不同,我们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表征的特征是竞争合作的,以竞争合作系统(Competitive COOperative Economy System )为研究出发点而得以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市场经济理论将要证实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具有兼容性这一理论难题。科学学理论告诉我们,一门新的理论学科要有自己的理论难题才会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竞争合作系统行为的研究得益于现代合作对策理论的发展。与一般的社会冲突行为不同,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行为的结果并不是零和性的:一方所得就为另一方所得,而是得失之间有剩余。有剩余是经济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剩余就要再次进行瓜分,于是就有商量、协商、谈判、勾结等又竞争又合作的行为,合作对策理论对这些行为作出了精确的描述与解释,并成功地应用于经济理论研究。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在具体的经济现实中,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具有较高程度的竞争性的,而劳动市场则具有较高程度的合作性,所以,总体的市场特征恰恰是竞争合作的;再者,作为一种契约结构的企业可从替代市场(科斯),使一种由有组织的基本经济单位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具有更高程度的合作性。由此可见,完全竞争概念对自由(无组织)的市场制度的描述是恰当的,但是,对有组织的市场制度的描述则显得相当空泛,它只不过是“自由商业经济领域中一个空洞无物的花架子”。相形之下,竞争合作概念的内涵则要丰富得多。
同时,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又表明,完全竞争与竞争合作概念之间又可以通过一种称之为“连续统经济”(Continuum Economy )的条件下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3〕如前所述, 无原子经济是在大经济系统假设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概念,因此,在大经济系统中要列举出每个经济个体的特征是十分困难的。现代经济分析经常用一种通常的简化步骤来描述经济系统行为,即不需列举每个个体的特征而使用经济个体的特征分布。若使用经济个体的特征分布函数就隐含着大经济系统可以表示为一种“连续统”的思想:一种可能被认为不规则的个体行为,在大经济系统中就具有合理的“好的表现”,成为有规则的行为。
引入连续统的概念不但可以严格地证明完全竞争行为是一种合理的抽象,并能够在比有限经济更弱的条件下证明无原子经济系统均衡的存在性,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在连续统经济中可以统一两种不同的均衡解的概念,找到它们之间的等价性:一个解的概念是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给出“均衡分配的集合”;另一个解的概念称为“核心”,它是一个“任何个体的联盟都不能再加以改进的分配的集合”,在这里“改进”的含义是:联盟内部重新配置它的初始资源,使之能够对联盟中所有成员有利。这样,在连续统经济中,任何联盟内部都不能再行改进的分配构成连续统经济的核心。理论上可以证明,均衡分配的集合等价于连续统经济的核心。
这一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根据价格机制与联盟中核心之间的等价关系,自然可以得出如下逻辑关系:无原子的完全竞争经济(私有制自由〔无组织〕的市场制度)可以通过选择某种合作的方式(例如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到竞争合作经济(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公有制〔有组织〕的市场制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阿罗——德布鲁均衡模型的理论构架重新进行“装修”扩充,在连续统经济条件下,把现代企业制度结构嵌入阿罗——德布鲁均衡模型中去,构造出公有制市场经济均衡模型。公有制市场经济均衡将以联盟均衡形式达成,其均衡解将是联盟中的核心(core)。于是,我们终将会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性问题归结为寻找达成联盟均衡时是否存在核心这样一种实证问题。这样,我们也就有可能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全部理论证明结果。
通过上述对公有制市场经济均衡模型构造方案选择的理论考察,我们初步证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应该建立在竞争合作系统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的行为是公有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反映了公有制发展经济的具体特点,而且与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我国经济现实相符合。同时,我们也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建立在完全竞争系统基础上的西方私有制市场经济理论与我国的制度现实不具同构性,也足以表现我国经济的本质特征,因而不宜用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模式。若能够运用标准的经济分析方法构造一种公有制市场经济均衡模型,并能证明它确有存在性(即找到它的均衡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有了自己坚实的基础理论,而且,现代经济理论史这一精彩的一页也将会由中国经济学家来书写!
注释:
〔1 〕王潼“市场总体均衡原理——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95年第3期。
〔2〕德布鲁,G·《价值理论》(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7年。
〔3〕K·J·阿罗·M·D ·英特里盖特主编:《数理经济学手册(第一卷)》(中释本),第217—21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公有制论文; 完全竞争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