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黄圃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528429
摘要: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研究,要以预防为主,综合的对危险源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治理,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生产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安全是生产的保证,因此,要注重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的管理,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
正确认识和辨别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特别是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手段。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来预控施工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实际施工中切实地落实,从而在真正意义上防止和减少,甚至断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1建筑工程危险源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着不安全的因素,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出现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引起的突发性的事件。且,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机械化、电器化产品使用的频率和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建筑电气的存在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不安全的时间。危险源的存在是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实现的根本原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强化对安全施工管理危险源的明确、分析和控制,以此能够做好预防及救治措施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有着特殊性。①危险源隐蔽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源,但并不是所有的危险源都会引发建筑施工事故,只有当危险源蓄积的能量达到饱和的状态,才能够触发危险事件。且隐蔽性的危险源同时表现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很好的潜伏,没有被完全的显露出来。②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存在突发性,这是基于危险源隐蔽性的特点基础上,危险源的隐蔽特点促使危险源在长时间内蓄积,所以一旦爆发,便是施工人员未能够预见且及时预防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且产生的损害范围大。然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复杂、管理方面、管理阶段多层次交叉,导致在针对建筑工程危险源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多项干扰因素的存在,导致危险源的确定是不明显的。③建筑工程危险源的连带性特点,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某个方面的危险源爆发为突发性事故,那么将会对其他施工方面产生连带的影响。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分类主要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而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行为性危险源以及其他危险源,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危险源都有存在的可能性,且各种危险源同时交叉爆发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2.1 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
在不同建筑工程中,虽然由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同,其具体的危险源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重大危险源却是普遍存在的,而只要能够做好这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与影响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施工企业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要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制定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将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下去,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全面有效控制。
2.2加强危险辨识与防范
(1)危险辨识作为整体安全管理的开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危险识别环节,而是危险辨析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在施工环境中,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知道哪些是具有危险性的物质以及操作;其次,他们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析,以便将危险源进行分类、性质判断等工作。由于施工环境整体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先进行施工环节的层层细分,在这种层层细分
中,将各个细分环节中的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辨析。目前,施工的分类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可以使施工的单位尽快的进行危险辨识工作。同时,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如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可以很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2)对于施工危险的方法需要建立一个防范体系,只有系统的信息化的处理方式才能够保证危险防范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全面性。在现有的施工体系中,危险防范工作不再单纯的依靠人工力量,而是借助于各种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通过施工场所的监控以及摄像设备,可以及时发现人的不规范行为,并及时进行处理。危险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通过此类的电子终端进行收集,同时危险信息的识别、辨析工作也可交由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最后,出来的各项决策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计算机的定量分析整合而来的。
2.3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方案设计
危险源管理流程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组织体系以及操作方式。前者的管理流程内容偏向危险源管理小组的组织构成与管理阶段的设定;后者的管理流程主要侧重与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辨别、分类、控制、管理以及消除。两个部分有效的配合,从而构成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
的管理流程。监理危险源管理小组后,需要在四个时间段进行危险源辨识,分别是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则还有事故后。在该建筑工程项目结束之后,危险源辨识小组则要将此次工程项目中有关危险源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补充到企业的危险源数据库中,当任务结束,便可以解散危险源管理小组,等待新工程项目的来临。我们可以看出危险源辨识环节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危险源辨识流程主要分为六个环节:一是危险源管理小组随着新项目工程的实施,所接到的危险源辨识需求;二是危险单元的划分,通过危险源种类与数据库进行划分危险源,这适用于模糊、不明确的危险源,可以立即确定合适的危险单元;三是危险源的识别,这是进一步明确危险源;四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类,不仅要列出危险源,还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与时间等内容,从而确保危险源辨别工作的严谨性,方便后续工作人员操作管理;五是在找出危险源后,要对危险源的触发条件、潜在危险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六是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主要从危险源的形成条件、过程变化以及影响范围三个方面入手,如果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后,危险源依旧无法消除,则需要危险源管理小组对其重点分析管控,务必将危险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2.4加强管理施工人员
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是人们不够重视,心存侥幸和麻痹大意。例如,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没有到位,应该安全交底的没有进行安全交底,生产设备在超出使用期的情况下依然使用等等。工作人员某些必要的安全工作没有到位,对已经发现的危险源听之任之,对防护措施消极工作和甚至作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注重安全意识培养,消除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安全、 规范操作以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培训,要求每一名施工技术人员都可以掌握一定的危险源识别方法,使得每一名施工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危险源识别、控制工作中去,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邱进裕.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48+150.
[2]安德尧.基于危险源管理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8(01):179-180.
[3]王育民.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有效控制策略[J].安徽建筑,2017,24(03):285-286+291.
论文作者:吴嘉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危险源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危险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