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熊晓春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学生缺乏教师的公正对待、对学生的教育缺乏一致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忽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研究小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教育;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师生互动与沟通的手段与途径。[1]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师生双方的情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阻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学生自身的发展。[2]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小学教育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奥斯本检核表法由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学家创新技法之父A·F奥斯本提出,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以提问表格的形式,列出9个方面的有关问题,即如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然后逐一进行审核讨论,以促进创新活动深入进行的一种创新技法。运用该创新技法的核心是检核思考。在检核思考时,可将每一条检核项目视为单独一种技法使用,也可结合其他检核项目或者其他创新技法共同使用,并按照创造性思考方式进行深度思考,还需对各种设想进行可行性检验和综合评价,尽可能检核思考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创造性设想。

一、切实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搭建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桥梁,改变师生缺乏交流的现状,建立和谐的师生沟通模式。[3]第一,采用平行的师生沟通方式。这一沟通方式要求师生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身为教师,一定要学会从学生的层面出发,体会学生的情感,要善于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以平等关系为前提的沟通。第二,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沟通的艺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的眼神或者话语,当学生表现优秀时也要学会表扬学生。同时,批评也要讲究方式,不要在公众场合太过直白地批评学生,注意语言的委婉性。除此之外,也要学会倾听,当学生犯错时,不应不分是非地胡乱批评,而应该先问清楚原因,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第三,建立多方面的沟通模式。师生间的沟通不仅仅局限于成绩方面的沟通,而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沟通。沟通的方式也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采取书信、邮件等形式交流,使学生更为放松。同时,学校应多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构建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也是学生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是学生亲近老师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工作是以德育德、以心育心、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教育的天平保持平衡,需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合理地运用惩罚。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第二,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第三,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理智思考问题,不轻易处罚学生。要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尊重学生,为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环境。

研究表明每生产100 kg黍子籽粒大约从土壤中吸氮8.0-2.1 kg、磷0.8-1.0 kg、钾1.21-1.8 kg。基肥:播种前结合深耕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长,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时间以秋施或早春施较好,一般有机肥1500-2000 kg,并注意施N、P,复合肥15-20 kg。种肥:供黍子前期生长用,以氮肥为主,尿素1 kg,硫酸铵2.5 kg,磷酸铵1.5-2.5 kg每亩。

三、建立健全和谐的家校合作体系

建立健全和谐亲密、团结共赢的家校合作体系,是加强学校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必须抓紧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树立合作的意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其次,是拓宽家校合作的途径。扩展其覆盖的范围,既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关心,又要调动家长的热情,促进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最后,要健全家校合作的保障体系。一要加强家校合作工作的实施和监督,主要是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家校合作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对家校合作进行管理,为其发展营造环境并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和有序进行。二是加强指导,培育经验。一方面加强对教师家校合作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批专业的工作团队,另一方面学校要对家校合作展开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构建有效地机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四、应加强心理教育,关注学生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成长,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第一,开设相关课程。预防为主,兼顾咨询,对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对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学校要把心理健康培训当成工作的重点来抓,定期进行统一培训,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第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推行教育改革,提倡个性教育,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不再唯分论,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第四,促进师生和谐交流。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首先学生应对教师敞开心扉,给教师关心的机会。这就要求师生间进行交流,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加强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打消学生心中防备,和老师探讨遇到的困惑,并得到有益的指点。第五,丰富学生课余活动。通过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展现自己,提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独立、乐观、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唐慧.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教学专辑),2004(12).

[2]沙纯娟.小学师生沟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徐学俊,李正洪,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5).

作者简介: 熊晓春(1960—),男,陕西省武功县,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方向。

标签:;  ;  ;  ;  

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