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论文_彭莹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论文_彭莹

重庆华宇园林有限公司 重庆 400021

摘要: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换乘是发挥轨道交通效能的关键,是提高其竞争力和城市交通网络整体效益的主要途径。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容量、高速度、准时和高效的特点迅速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选方式。本文分析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效能;规划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已有18 个大中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2100 公里, 居世界第一。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成熟的城市经验表明:轨道交通交通效能的发挥不仅与其自身特点有关, 更依赖于与其他地面交通的配合与衔接, 如果衔接不合理,则综合交通效能将无法发挥。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缺点

1.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城市的繁荣,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凡事有利亦有弊,虽然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堵塞、交通事故频发、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城市交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2.空间资源配置低。现状分析可见,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地面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的情况,这种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城市交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土地的空间资源配置低效,无法有效满足现有车辆与交通流量需求。

3.交通事故。地面交通本就具有拥挤、堵塞的特点,加之很大一部分交通参与者尚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时常发生乱闯红灯,交通违章现象。如此便导致城市交通十分混乱,容易造成大量的交通事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4.环境污染。城市交通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与空气污染,机动车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鸣笛、行车会导致噪声污染,对道路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对策建议

某轨道交通1 号线和2 号线作为主要交通疏导型线路, 是依据城市活动中心的分布而规划建设的本研究建立了功能定位、换乘设施布局、公交系统接驳优化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从而进一步改善某市交通系统运行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站点功能定位。本研究借鉴陈丽君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功能定位的分析方法, 即基于土地利用和综合交通一体化两个影响层次对站点进行功能定位,以轨道交通站点区位的“面、线、点” 分析层次为线索。其中, 土地利用因素主要从“面”的角度出发,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 综合交通因素主要从“线”、“点” 的角度出发, 包括交通网络因素和交通场站因素。综合考虑本轨道交通l、2 号线的36个站点的节点性, 分析站点合理服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及多模式交通系统状况,建立站点影响因子数据库,配置相关参数, 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和聚类模式识别方法,通过量化影响因子的作用提取站点的功能定位。特征指标包括:居住用地比重、商业用地效能、人口和就业密度、等效路网密度、公交运营线网密度、公交换乘枢纽比例、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和客运场站的日客流量。获取特征指标样本的数据以后,采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 进行PCA 主成分分析,建立各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关系,比较完全解释变量的共同度,以累计贡献率达到80%为选取依据,正交旋转因子负荷矩阵后得到4 个主成分因子, 在每个站点的各主成分得分中,得分绝对值较高的表示该主成分在站点功能导向中占主要地位。

2.换乘设施布局。不同站点功能定位、换乘客流量以及周边地区开发实际情况产生的站点换乘需求差异很大,其所需的配套设施也不同。因此,应综合考虑站点功能定位、换乘客流量以及周边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换乘设施。换乘客流量预测包括站点乘客和附近建筑物的吸发客流。轨道换乘客流预测方法包括:从整个城市角度出发,建立“四阶段”模型预测; 结合居民出行意愿调查建立“转移率”模型预测;轨道线路运营后,结合轨道站点上下客流量调查,考虑地区发展规划及换乘设施改善意向,推算未来站点上下客流量。预测换乘客流量后,结合站点功能定位,适合本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系统换乘设施布局模式有5 种: 交通枢纽站无缝换乘模式、公共中心区站集中一体化模式、通勤区站步行优先模式、景观开放区间歇性模式和一般站点因地制宜模式。

3.公交系统接驳优化。没有轨道交通时,常规公交/BRT 是郑州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未来轨道交通运营后,城市公共交通构成体系将发生调整,即轨道交通成为骨干,原有常规公交系统无法适应新的交通需求, 需要对常规公交网络进行衔接优化。因此, 要使实现两者在郑州交通系统中和谐承担各自的角色, 保持既互相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应从总体上实现运能匹配协调、线路配套协调、车站衔接协调和票制协调。首先,基于本市现状公交网络、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和近期轨道交通线路选择特性调查,根据客流量预测和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在郑州公共交通中所占比例,配置两者的线路、车辆以及规模等,在保证总运能需求的同时应避免浪费。其次,采用“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方法以调整常规交通线网,其基本要求为:以直达乘客量最大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备选线路的起讫点位置及客流分布,确定线路的最佳配对及各线路的最佳方向,实现其它目标并满足约束条件。第三, 为了方便换乘,可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票制进行统一,使用统一的公共交通卡或者市民卡,减少乘客换乘的购票次数。最后,通过管理政策等手段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组织过程中进行乘客出行的连续协调, 使子系统功能达到整体功能最优、负效应最小。

4.实施路径政策保障。要保证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的顺利实施, 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发展轨道交通与抑制小汽车发展相统一, 保障枢纽用地一体化、运营管理和票制政策一体化三个方面进行政策支持。首先, 发展轨道交通与抑制小汽车发展相统一。从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的经典案例来看, 单纯依靠轨道交通发展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同时限制小汽车交通的发展。保证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的前提之一就是降低小汽车的使用率。城市中大部分人的交通需要完全可以通过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得以满足。因此,只有将控制小汽车增长和发展轨道交通的策略相结合,才能够达到的轨道交通的高效利用, 才能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的一体化换乘。最后,为了方便乘客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的换乘,要将这两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票制进行统一, 以减少乘客换乘的购票次数,如一卡通的普及。同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多部门联合进行有效的协调,得到城市规划、国土、供电、建设等单位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真正将用地规划与控制落到实处。

基于站点功能定位、换乘设施布局、公交系统接驳优化、实施路径政策保障体系的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并综合考虑本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政策等协调中的各种问题,希望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模式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边经卫.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孙玉.集约化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3]安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布局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论文作者:彭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论文_彭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