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河南泌阳 463700
摘要:PPP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融资方式,是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给予特许协议而形成的合作关系。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PPP模式已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化解债务危机的一项重要方式。因此做好对PPP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就PPP工程中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政府;PPP工程;造价管理
一 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常态,为了更好的推进城市和乡村建设,PPP模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应用PPP模式能够很好的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对项目建设风险的管理。随着政府和建筑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基层政府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在这种合作关系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基层政府做好PPP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PPP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PP项目融资风险大。PPP项目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其投资额从几亿到上百亿不等,建设期一般为20年以上。比起传统经营模式,私人企业的风险无疑是很大的,因融资出现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甚至搁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不可预估。同时基层政府的一些部门对这种新的经营模式了解不够深入,只考虑规避自身风险,对企业的经营风险未进行充分考虑,这对双方长期深入的合作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PPP项目融资价值有限。PPP模式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为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在当前实际应用中,多数为非经营性项目,这就意味着很难或不能从项目中获益。企业需要利润才能生存,因此依靠政府补贴或回购成为此类项目的主要收益方式,补贴回购的力度成为政府对此类项目的造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方案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还未得到重视。这一点不仅在PPP项目中很突出,在其他建设模式中,这一问题同样具有普遍性。许多建设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参与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对于此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没有重视,这对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资金的有效利用是很不利的。
(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PPP项目建造过程非常复杂,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风险的存在。一方面,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程造价变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等引起工程变更从而会影响到工程造价。另一方面,项目外部因素也会造成的工程造价变化。PPP模式建设周期长,相关法规政策、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中,这就给工程项目带来了更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两方面都是基层政府在对PPP项目造价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运营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结算及运营维护过程中多方面因素对PPP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PPP模式是一种新的建设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尚在完善过程中,因此项目移交运营时工程价款的结算及维护费用暂无相关规范指导,这就增加了政府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同时,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成本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施工方案与技术也需要规范计入工程造价,多角度多方面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成为政府对PPP项目管理的重点。
三、PPP项目造价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融资平台优化融资方案
PPP项目是一个新型建设模式,因此必须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融资平台,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融
入进来,在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合作关系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同时,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采用联合体融资、利用相关贷款产品等方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为PPP项目快速、高效、稳健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深刻认识政府角色定位
在PPP模式下,我们的政府部门就扮演多重角色,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也是合作伙伴,需要与项目的投资人一起分担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也要按照PPP项目的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履行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如此,在此环节中,政府还起到监督的作用,必须保障项目的实施建设不会对大众的利益造成损坏,保护经营PPP项目目的是实现资金的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并需要大量备用资金用于运营周转。因此,全面造价管理的加强极其重要。基层政府应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尤其是前期工作中,从源头对项目进行造价管理,优化设计方案,避免不合理设计造成后期变更工作量的增加。
(三)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更是贯穿项目始终的过程。只有实现各环节活动的最优化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推动和促进造价管理的全面进行。在施工阶段很多的因素都会导致工程出现变更情况,所以,在操作的时候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多需要变更的项目要由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一致同意才能生效,甚至需要开研讨会讨论变更内容,选择更为恰当的方案,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做细做全做透,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四)加强合同监督监管
PPP模式并非毫无风险,其独具特色的风险分担暗含着政府因承诺“兜底”而承担市场风险,加强对PPP的监管意义重大,要做好制度制约、财政制约和风险制约另外还应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监督举措,在招投标阶段、运营阶段和资产转让阶段都应有相应的监督管理依据与措施目前,PPP合同管理政策中,虽然对相应的定价、风险、标准等做出了规定,但价格调整、风险控制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应尽早完善并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PPP模式是新型建设模式,现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解决了基层财政困难、地方债务重的难题,这一模式这对推进城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上文以基层政府的视角探讨了对PPP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从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企业与政府要共同探索,将PPP模式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富宁.建筑企业运用高速公路 PPP 投资模式实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8).
[2]乔烈艳.浅论PPP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48.
[3]张智强.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及解决策略[J].时代金融,2016(11):201
[4]王琦.推进PPP管理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164
[5]贾康. PPP: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J].新金融评论,2013(6)
论文作者:井江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项目论文; 政府论文; 模式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融资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