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胸外伤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老年胸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护理干预,采取护理评估、雾化吸入、机械辅助排痰、刺激天突穴、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疼痛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对照组从患者自觉有痰开始进行护理干预,采取雾化吸入、手动叩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体温变化、痰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天数。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体温变化、痰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天数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胸外伤术后患者最早提前到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呼吸道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有效的护理评估、疼痛及心理护理的方法,促进了患者排痰和肺复张,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胸外伤;呼吸道管理;早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23-01
自2012 年3 月至2013 年6 月,我们中山医院青浦分院60 例老年胸外伤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本组选择在我院胸外科老年胸外伤手术患者60 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龄63-86 岁,平均74.5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 例,所有患者戒烟,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术后患者使用持续镇痛泵。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从患者有咳痰意愿开始进行护理干预,采取雾化吸入,手动叩背时间随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一般每6 小时1 次。雾化和叩背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干预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进行有效护理评估,使用自主设计表单为:“胸外伤呼吸道高危因素评估表”、“责任护士跟查房记录单”、“呼吸道锻炼登记表”、“呼吸道功能评价表”;采用新呼吸道管理方法,采取雾化吸入2 次/天,振动排痰仪排痰每次5-10 分钟,每6 小时1 次;雾化和振动排痰后刺激天突穴( 以示指及中指指尖垂直用力按压胸骨上窝、指尖顶喉管、指腹着穴位)致喉部发痒而引发刺激性咳嗽,同时鼓励患者用力配合咳嗽,进行有效排痰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复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体温变化、痰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天数。
1.2.疼痛的护理 疼痛评估采用数字疼痛评分尺(NRS)。据疼痛效果的评估不断调整吗啡剂量,适时镇静。疼痛效果控制在NRS 数值2~5 之间。镇静效果控制在Ramsay 评分2~4 之间。
1.3.心理护理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老年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 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组患者术后肺复张时间、并发症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体温变化、痰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天数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 P<0.05),情况比较见(表1)表1
组别(n) 肺张开时间(d) 并发症数(n) 住院天数(d) 住院费用(万元) 体温变化(℃) 痰培养结果阳性数(n) 抗生素使用天数(d)
试验组 (30) 1.23±0.52 1 17.2±5.6 1.5±0.3 37±0.7 1 5±1
传统护理组(30) 2.38±0.37 7 25.6±6.3 2.3±0.6 38±0.45 6 13±2
3 讨论
老年胸外伤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多变,对治疗及护理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如病人死亡等难以挽回的情况。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是成功的关键。对于重症老年胸外伤病人,首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改善肺通气,防止肺不张,纠正低氧血症,才能有效保护肺功能,减少肺损伤,防止肺损伤的进一步加重。重症老年胸外伤病人因伤情严重,往往心理负担较重,精神紧张,要通过谈心的方式,安慰病人,增强其战胜伤病的信心,并交待病人学会正确运动方式,减少疼痛。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凝血过程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疼痛还可刺激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壁和膈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障碍。镇痛是为减轻或消除机体对痛觉刺激的应激及病理生理损伤所采取的药物治疗措施,由于胸外伤手术使空气进入胸腔,需要通过患者自主咳嗽、咳痰,促进肺复张,而伤口疼痛加上胸带固定,限制了胸部起伏运动,导致很多患者不敢主动咳嗽、咳痰或无力咳嗽、咳痰,影响术后肺复张[1]。
我们将最佳的呼吸道管理开始时间提前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给予患者有利于呼吸的半坐卧位,使用自控镇痛泵减轻疼痛,向患者宣教早期咳痰的意义,帮助和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痰的黏弹特性直接影响纤毛的运动功能并决定咳嗽排痰所需力度及效果,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痰的易流动性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亦有相应变化[2]。全麻插管刺激和手术创伤致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聚集易堵塞支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潴留会影响呼吸功能,而影响排痰的两个主要因素即痰液的黏稠性和气管纤毛的清除功能[3],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分泌物的水分蒸发,痰液变得更加黏稠,不易排出,易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尽早地将痰液咳出,减少痰液在支气管内的聚集,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关键[4],观察组将护理干预的时间提前到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是科学和安全的,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肺通气和换气。将手动叩背排痰改变为机械辅助振动排痰仪排痰,手动叩背对深部小支气管及肺泡产生的分泌物排出效果较差,有一定局限性,而且手法力度轻重不均,增加了患者疼痛和不舒适感。机械辅助振动排痰仪的原理是通过不同振动频率,其产生的冲击力能透过皮层、肌肉组织达到细小支气管,使黏附于气管内壁的痰痂松动、脱落,从而利于患者痰液咳出,起到有效排痰的作用。振动排痰仪着力均匀,不受体位的限制,患者感觉舒适[5]。咳嗽是重要防御性呼吸反射,以排出呼吸道异物,其感受器存在于喉、气管与支气管的黏膜上皮,因此指压胸骨上窝气管(天突穴)可诱发咳嗽,患者同时用力配合咳嗽,能有效促进咳嗽排痰[6]。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尽早的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及渗液,缩短肺复开的时间,甚至早日拔除部分胸腔闭式引流管,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 胡金麟,肖晋辉,马燕兰等.痰的黏弹性和触变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20(6):552-555.[2] 吴柳,杨晶.应用振动排痰仪促进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5,11(6):459-460.[3] 胡德红.指压天突穴促进肺部术后排痰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1.8(3):20-21.[4]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7,22(13):20-22.[5] 王永芳,查玉梅,张晓荣等.浅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观察要点[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 663-664.[6] 于瑞英,王如文,杜慧敏等.1045 例胸部外伤患者临床分析与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4):330-331.
论文作者:吴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患者论文; 外伤论文; 呼吸道论文; 术后论文; 天数论文; 疼痛论文; 病人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