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 冯琳琳
千秋道统,天下谁御?
中医常常把用药之法比喻成用兵之道。病患有大有小,小病可以耗精,大病可以伤命。药物是攻打敌人的士兵。一定要知己知彼,在多种攻打战术中选取一种最佳战术。《孙子兵法》十三篇,其实已经说尽了用药治病之法。用药用兵的精妙,是五千年来中国人苦苦求索的结果。中医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走来,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从金元争鸣到温病诸家,创造了许多辉煌历程;二十一世纪的中医学,我们担负着复兴与崛起的光荣使命,担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我们已经到了该觉醒的时候!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与疾病作斗争的战争就开始了,在科技文化不发达的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没有现在的高科技的仪器进行检查,没有现成的药物可以应用,人有了痛苦和创伤,怎么办?猜想和尝试就成为人们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办法。有些痛苦在火堆边烤一烤就好了,有些疼痛喝了某种草熬的水就缓解了,人们感觉很好奇,不断的有人感觉身上痛苦难受,慢慢的有效地方法就不断被记录下来,后来有人进行整理并不断地丰富这些记录。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钻研和创新,总结出望、闻、问、切等行之有效诊断疾病的方法,涌现出现了像尝百草的神农,能起死回生的扁鹊,妙手回春的华佗等一代代优秀的名医。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秦汉时代《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等著作的不断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完善了中医的辩证论治体系,并使中医的临证疗效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四本著作也被称之为中医的“四大经典”。金元四大流派的形成,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理论。明清时期到现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经又达到了另一个更高的水平。从几千年中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医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宝典。
中医理论和内涵的丰富性以及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使中医在当今的社会中蒙受了很多的不白之冤。有人打着世代中医的幌子销售假药,并称能够包治百病;有人大肆夸大绿豆大蒜可以治癌,导致绿豆大蒜价格一路攀升,不负责任的炒作严重影响了经济市场的稳定;保健公司谎称自己的产品是灵芝、虫草之类能调理百病,使很多患者因为盲目相信而不去医院救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中医院中医大夫急于求成不开中药,西医院西医大夫不懂中医乱开中成药,更有甚者有人竟然公开提出取缔中医,废除中医的口号,而仅有的几位名老铁杆中医已是风烛残年,中医处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水深火热之中。
西医在中国的盛行,中医内部有些人士提出“废除中医”的口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使中医步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要不要推行和弘扬中医,中医真的在现代落后了吗?是落后于人们的脚步,还是人们想抛弃它呢?从中华民族诞生到现在,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说明了什么呢?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报了驾,护了航,没有历朝历代的中医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怎么能够有我们今天新的一代呢?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性,以及治疗手段的多途径性,使中医对急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中医院的大夫不开汤药,不辨证施治一律用西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这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中医的不负责任,“誓做苍生大医,不做含灵巨贼”的遗言,怎么能够抛之于九霄云外?中医看的是生病的人,西医则是看人身上得的这个病,这是二者最关键的区别,思想观念和理论指导的差别,导致他们治疗方法和手段的大相径庭。所以说不能单纯说谁科学与不科学,中医和西医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病痛的方法,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每种科学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应该辨证和客观的看待问题。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是一门传承医学,但并不是要我们搞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甚至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想真正的搞懂和学好中医就应该从源头开始。那么中医的源头是什么呢?古人曾经说,《易经》是群经之首,《易经》是解开宇宙奥秘的一把钥匙。《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懂医理读《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会辨证就读《伤寒》;《神农本草经》是中医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不懂药物就读《本草》;以及后来的温病四大家和金元四大家等诸子百家学术思想,都是学好中医的经典著作。中医的每一部书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令人堪忧的是,这些课在各大中医院校很少开,有的开了也是选修课,究其原因是什么?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其一,从小对国语知识的欠缺,老庄孔孟思想的教育少,对中国古文化知识了解很少,看到古文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因此就对中医的经典著作产生不了兴趣。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也就不再开设这些课。其次:中医院的中医教授,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不加辨证,大量开西药,时间久了不会辨证用药,开不了汤药;最后,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不乐观,也使很多学生在学期间,大量时间去学习西医的知识,期望毕业进西医院,放弃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总之,社会对中医疗效的怀疑和中医大夫的对中医失去信心,是今天中医的继承出现如此萎靡萧条的主要原因。
中医要发展,就必须走出一味模糊、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及从假说到假说、从观念到观念的不求甚解的怪圈。必须在继承中医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和逻辑重新对中医药进行合理的诠释,把仍处于假说阶段的大部分中医理论进行广泛验证,以新思维为基础尝试改造或建立新的中医研究“理论模型”,构建科学的现代化的新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医药的实践,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界人士应该树立起信心,潜心钻研,脚踏实地,为中医真正的走向世界,为全世界患有病痛的人们解决问题而努力!
综上所述,中医的继承和发展不是一个人和某个名医名家的事,而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保障,设想没有中医,我们在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期间,中国还能有几人存活;没有中医,我们也不可能战胜03年的非典,以及每一次瘟疫的大面积流行等。我们应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的保驾护航。
论文作者:冯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本草论文; 伤寒论文; 都是论文; 假说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