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扫描(专题讨论)5.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角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2008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扫描(专题讨论)5.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角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2008年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扫描(专题讨论)——5.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专题讨论论文,热点论文,俄罗斯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深层次解读,是近年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点。2008年,俄罗斯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在理论深度上超过以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两条路线

在哲学家马列耶夫看来,苏联哲学中有两条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线:一条是马克思(部分地也包括恩格斯)—列宁—卢卡奇—维果茨基—伊里因科夫;另一条是普列汉诺夫(实际上也包括恩格斯)—德波林—米丁—斯大林。而正统的苏联哲学,则是后一条路线的产物。

马列耶夫认为,苏联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一种物质本体论——用物质及其运动解释一切,包括人的意识;辩证法被当作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被视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社会领域的运用。这一体系是米丁、斯大林建立的,但真正的关键人物其实是德波林。德波林在1929年出版的《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唯物辩证法,它是关于各种有规律的联系的科学,它是普遍的方法论和关于一般运动规律的抽象科学。(二)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如下等级: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运用于社会的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①这是苏联哲学的雏形。德波林的观点来源于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把辩证法理解为由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组成的关于运动的理论。在1931年以前,苏联和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由普列汉诺夫及其追随者德波林等人把持,1931年对德波林的批判只是在他的体系中加入了列宁的某些论述以及直接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论证的内容。“在政治上,列宁的路线胜利了;而在哲学上,取胜的则是后来被称作‘孟什维克唯心主义’的普列汉诺夫路线。”②

普列汉诺夫、德波林以及后来的苏联哲学的最大错误是,把辩证法本体论化,进而形成一个没有人的地位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这一哲学是历史的倒退:“‘本体论’实质上是向前康德形而上学的倒退,而‘认识论’是向洛克—休谟认识论的倒退,因为前者完全脱离了意识来解释存在,后者则只是对存在本身的认识。这甚至不是‘回到康德’,而是‘回到沃尔夫’。因此,过去那种苏联哲学,通过使辩证法‘本体论化’丧失了从康德到黑格尔这些德国古典哲学家取得的成果。”③“德波林曾写道,‘辩证唯物主义与法国唯物主义有关,是它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全部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与‘辩证唯物主义’没有任何关系。”④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物主义只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风格的形而上学。它使人想到“霍尔巴赫的《自然体系》,狄德罗的‘解释自然界的思想’以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则’,还有拉普拉斯的《世界体系》。至于说到发展和进化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也和上述思想家特别是狄德罗没有太大区别,狄德罗甚至已经有生命世界的进化的思想。”⑤马列耶夫进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但这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唯物主义,它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⑥“既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也没有‘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只是被理解为思维逻辑和活动逻辑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⑦马克思世界观的基础是具体的劳动活动的辩证法、非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辩证法、统治者和奴隶的辩证法。它的生动表现是德波林等人从来不提的马克思的这样一段话:“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⑧

这样理解的辩证法,其实就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及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它有十分具体的鲜活的内容,不是抽象的公式。不存在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又适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社会本身因劳动而引起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因素辩证运动的揭示。有事物的运动才有历史,有历史才有辩证运动和辩证法。人怎样才能揭示事物的辩证运动?唯一的途径是对各种具体科学的认识结果加以再认识,并以概念运动的形式再现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这里的辩证法就是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但体现着唯物论。“是什么使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与18世纪的唯物主义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区别?使它们区别开来的仅仅是历史主义,是他们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⑨因此,马列耶夫强调,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代表。列宁说:什么是辩证法?即概念的相互依赖,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相互依赖,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化,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转化。概念之间对立的相对性,概念之间对立面的同一。⑩这也是马克思本人的辩证法思想。列宁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11)可见,列宁的辩证法思想源于马克思,马克思则源于黑格尔。(12)列宁的哲学思想没有体现在苏联官方哲学中,其继承者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苏联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伊里因科夫。这里体现的是一条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线。它强调意识、人、人的活动的作用。

马列耶夫的分析无疑是深刻的,对中国读者也很新颖,不过也有不少可推敲之处。两条路线的确存在,但苏联哲学史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他推崇的伊里因科夫等人的路线未必正确。这个问题涉及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列耶夫对此予以回避,但这个问题在他的思想框架中是不能回避的。

二、历史学家马克思

梅茹耶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化哲学和文化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向以思想独特、深刻著称,他在2007年底出版的论文集《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他认为,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马克思自我认可的身份是历史学家,因为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什么是历史?梅茹耶夫指出:“对马克思来说,历史不是‘宗教史或国家史’,也不是商品、货币或者资本的经济史,……而是‘人的历史’,人自己生产自己的社会力量和关系的历史。”(13)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历史就是人自我生产的历史。梅茹耶夫还说:“如何克服存在于社会中的劳动异化,使它成为真正的实践?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这个理论不同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可以称作劳动现象学。”(14)就是说,在梅茹耶夫看来,马克思主义就是“劳动现象学”,即用劳动的自我发展解释人的历史的理论。

基于这样的认识,梅茹耶夫明确提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人在其中生活的世界,既不是自然的(像以前的唯物主义者所认为的),也不是精神的(像黑格尔所认为的),而是实践的,即它是感性对象,同时又被创造性地改造着。因此,可以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称作实践唯物主义。”(15)

梅茹耶夫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中解读出许多新内容。例如,马克思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途径。“被视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不是通过对于物质高于精神的理论证明(如法国唯物主义者那样)或者从哲学上假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来解决的,这一解决是克服劳动的社会分工的结果。”(16)为什么?因为“对马克思来说,最基本的历史范畴不是物质或者精神,而是实践。他更愿意使用的概念不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精神的’。……物质的东西和精神的东西是人的实践的根本的特征与方面,起初它们完全不分,只是由于社会的劳动分工才相互分离”(17),从而产生出哲学基本问题。再如,唯物史观的历史局限性问题。按照梅茹耶夫的理解,唯物史观并非永恒的普遍的历史规律,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从来没有从哲学的角度对所谓五种社会形态作过研究,他把迄今为止的社会形态分为两种,即前经济的(资本主义以前的)和经济的(资本主义的)。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生产才是决定性因素,唯物史观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不是全部历史的研究纲领,它只适用于其中的一部分,即被马克思称作‘社会经济形态’的那一部分的历史。”(18)显而易见,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将处在“物质生产的彼岸”,唯物史观是没有用武之地的;“甚至在经济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这把‘钥匙’也不能解释一切,因为在这里并非一切都处于经济规律的作用之下,例如艺术与诗歌”。(19)

三、从十月革命看马克思主义哲学

十月革命的原因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是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永恒课题。2008年,梅茹耶夫继续撰文,强调十月革命的俄国特色。他说,十月革命不是国家不民主的原因,相反,它是国家不民主的结果,“虽然布尔什维克建立的政权不够民主,但是对于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人能比他们做得更好了。他们提出的发展模式,显然是20世纪初俄罗斯唯一可行的,虽然现在已经完全过时了”。(20)他提出,别的不说,俄罗斯大部分农民生活在村社之中,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仅这两条就决定了俄罗斯在十月革命后不可能建立其他制度。

哲学家凯列说:“马克思推测,在世界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初尝试可能不会成功。并且说届时可能需要重新开始。现在俄罗斯正处于这种情况。历史上在理性和公正的基础上自觉建设一个社会的最初尝试,看来不是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始,而是一场社会试验,它所宣称的目标只是部分得到实现。”(21)这使人想起了波普对社会工艺学的批判。但是,凯列不反对历史决定论,他在对苏联社会试验的历史反思中,认识到不能把哲学完全等同于科学。他提出:“如果我们把哲学仅仅看作认识形式,看作科学,而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和认识的终极基础,那就必然得出结论:哲学可以掌握绝对真理。这意味着哲学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因为这时它就和宗教一样了。只不过宗教以启示的名义说话,哲学则以绝对真理的名义说话。……考虑到哲学知识的特点,最好不要把哲学,甚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作科学。”(22)为什么?因为“在把哲学作为关于普遍规律的科学而作的定义中,缺少价值因素、主体因素和人的个性的因素”(23)。“没有不包含价值内容的哲学,这是它和科学的区别所在,科学只要说明世界上有什么就可以了。”(24)凯列的意见是很深刻的。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教训,主要一点正在于以客观规律的名义忽视了人(不是子孙后代的、抽象的全人类,而是现实的人)的全面的价值需要。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其作者卢卡奇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哲学家对同样的思想作了独特的理解。他们强调,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是不同的:“对马克思、恩格斯而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就没有党;对列宁而言,没有党,就连革命无产阶级都没有。”(25)在苏联,党的地位在国家之上,党的纪律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规范,这与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但符合俄国的国情——在俄国,“民主派不会掌权,即使掌了权也会很快丢掉”。(26)然而在讲到苏联哲学时,他们又说,“为什么那些最有才能的苏联哲学家(例如伊里因科夫)宁愿把马克思当作逻辑学家、认识论专家,也不愿把他当作社会政治思想家呢”?原因正在于苏联制度的上述特点。

注释:

①Деборцн А.Диалектика и естествовознание.М.-Л.,1929.С.33.

②③Макареев С.Из истории совет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Лукач-Выготский-Ильенков.М.,2008.С.17、39.

④⑤⑥⑦⑨Макареев С.Из истории совет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Лукач-Выготский-Ильенков.М.,2008.С.39、148、144、7、148.

⑧(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第319-320页。参见Макареев С.Из истории совет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Лукач-Выготский-Ильенков.М.,2008.С.153.

⑩(11)参见列宁:《哲学笔记》,第210、3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3)(14)Межуев В.М.Маркс против марксизма.М.,2007.С.73、63.

(15)(16)(17)(18)(19)(25)Межуев В.М.Маркс против марксизма.М.,2007.С.60、61、60、58、69、23.

(20)(21)(22)(23)(24)Свабодное слово.М.,2008.С.109、214、216、216、217.

(26)Свабодное слово.М.,2008.С.29.

标签:;  ;  ;  ;  ;  ;  ;  ;  

2008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扫描(专题讨论)5.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角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