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较多的经营风险现状。此类经营风险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影响重大,因此在经营的过程中,关于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企业管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融入了很多信息化建设,这对加强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还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1.1增加经济效益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因为如果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经媒体报道和传播,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和责任意识。而更为严重的是,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还会对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所以,企业在增加收益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安全事故的管理,保证企业的日常工作可以正常进行。
1.2提升综合能力
企业如果将安全工作做到位,不仅会给员工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还会在全社会赢得很高的声誉,因为这样员工不会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他的家人也不会因此而担惊受怕,寝食难安。可见,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在现实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1.3打造好的社会环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打造好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从企业自身的点滴做起,即首先从安全管理做起,因为企业里面安全事故的发生,其起因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最终却导致了严重的事故,使企业的运行和形象在顷刻间化为灰烬。或许企业经营一个好的社会形象花费了很大心思和成本,但是要毁掉它,一个严重的安全事故就可以了。而如果企业在平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则会为企业赢得好的形象,为企业赢得发展的空间。所以,在两者权衡之下,企业要应重视安全管理。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
2.1安全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
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一把手,需要对生产过程全面负责,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却存在安全权力下放的问题,企业一把手并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思想上就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有些企业只顾加紧生产,对员工利益不管不问,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重违反了安全生产法规,看到市场商机,不顾自身技术条件与能力,为了尽快生产加工出对路产品,满足市场投放需要,在没有技术条件、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强制生产,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安全工作没必要,最终导致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造成损失,给员工带来伤亡。
2.2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很多企业中,有些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发挥其岗位的职能性,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对安全管理措施的监督和执行缺乏积极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动的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给企业的运营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安全文化引领作用不强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分支和组成,但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关注更多的是制度建设和执行,在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和安全意识,进而形成适应于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属性等方面,没有具体措施,组织的凝聚力、协调和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制度、纪律等刚性连接产生,但制度、纪律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难以适应复杂多变及个人作业的管理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全体成员追寻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进而达到有效监控和纠正缺陷。
三、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3.1风险的回避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法来减少风险的产生。而风险回避的方法具体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该取消特定的风险方案,比如,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而不去生产具有危险的物品或不去开发某个危险项目;再来,企业在中途放弃特定的风险项目,比如,对危险性比较大、容易产生事故的某些项目或者生产线,采用停产转产的方式来避免其所产生的损失。回避风险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防范危险的选择,但是对企业来说却是一种很消极的方法。在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因此,这种防范方式对于特定的某些项目、环节或者风险单位有使用价值。
3.2风险的转移
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风险也可以采用风险的转移来进行防范。风险的转移即为风险转嫁,是风险策略中核心思路之一,参加保险是它的主要方法。一旦企业发生灾害,将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企业因为各种灾害造成的风险损失能够得到转移。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由于企业灾害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但保险金额是确定的,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产生灾害损失,可是却投入了保险资金,这在一定程度加重企业成本。而且,就算发生了灾害,保险理赔也要经过严格的审理程序,灾害所产生的损失是否能够完全得到弥补,也需要取决于灾害具体情况所对应的相关保险条例。因此,企业在投保时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企业是否具有安全防范能力,保险只是作为对安全防范能力不足时而备用的一种补偿措施;二是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对策,除去安全防范能力外,在决定投保之前需要想想是否有更加合适的防范对策;三是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与保险金额的关系。企业可以根据风险事故性质、损失形态、风险单位来进行投保;四是企业在产生灾害后的损失承受能力有多少。
3.3损失的控制
在面对一些企业无可回避也不想转嫁的风险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望使其损失的幅度与频率得到降低。损失控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损失预防与损失抑制这两种方法。损失预防是预防将要产生的损失,使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在采用损失预防时,企业加强对每个部门安全检查的频率,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培养员工安全意识,使安全事故得到防止或者减少。损失抑制是为了缩小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幅度,可以通过工作场所里安装大量的警报安全监控设备,提前制定事故紧急处理的方案,平时训练员工对各种灾害事故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来避免危险产生,比如进行消防演习,提高在发生火灾时的应变能力,从而降低火灾产生成的损失和生命危险。除了这些,损失抑制还可以使用分散风险、风险缩小的方式。比如分散风险就可以将公司贵重物资、机密的商业文件、危险物品等分散保管,这样就算发生事故,也能够使损失得到降低。风险缩小可以用于财务方面,只在企业保险柜里存放少量的现金,而大笔的现金直接及时的存放到银行里,使风险损失的幅度缩小。
结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稳定发展现状,企业可通过设立安全管理制度、设立监管机制、提升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提高领导者安全意识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发展。以此促进企业的稳定收益,保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艳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及建议[J].工程质量,2016,04:92-96.
[2]王维江,顾坤和,谢全荣.我国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丝路(下旬),2016,03:49+51.
[3]韩友永.浅谈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04:177-179.
论文作者:单亚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损失论文; 灾害论文; 过程中论文; 员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