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考作文论文,作文教学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关系至为密切。如果说“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会运用文字进行写作的活动”(朱绍禹语),那么中学作文教学则是过程,高考作文则是结果。高考作文是更高级的作文形式,它具有鲜明的选拔功能、评价(检测)功能、导向功能。
所谓选拔功能,即高考作文为考生提供一个平台,考生凭借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智慧、个性、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生活态度、人生抱负、心灵历程……
所谓评价(检测)功能,是它的效度、信度、区分度更科学更合理,它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能力目标、态度目标、思想涵养目标”(注: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的总检测,是对中学作文教学成绩的总评价,是对中学作文教学功能的总检验。考的是学生,查的是教师。其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注:毛泽东:《矛盾论》.)。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作文也是考教师,是检验中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标尺。
所谓导向性,是因为高考作文的权威性,高考作文的规则不仅给中学作文教学树立了标杆,而且也指导制约中学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高考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效果最权威的反馈,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面镜子。无论中学作文教学怎样定位,在高考作文中,争得满分或高分都是现行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硬性目标。忽视这一点或者不承认这一点,就是无视现行考试制度的科学性,无视现行教育制度的严肃性。因此,不研究高考作文的语文教师是不明智的。离开高考作文而进行中学作文教学是徒劳的。只有了解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和评分标准(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整体分、分项分,有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且两个人评一份卷,误差较小;中学作文,是任课教师独判,只打整体分,且免不了人情分,误差较大),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高考作文看,思路基本定型,方向基本明确,手段日臻完善,规则日趋科学。高考作文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表现在由命题人单一命题向命题人和考生共同命题(命题人命母题考生命子题)转化,由限制文体到不限文体,由抽象的理性思考,向具体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转化。一句话,脱离经院式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模式,走向了“以人为本、注重发展”“为人生而写作”的道路。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2003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全部采用话题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是命题人命母题,考生命子题的一种广义命题法。全国卷,以《韩非子·智子疑邻》为例,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母题),要求学生自拟子题,以“智子疑邻”切入,或议或叙,或臧或否;北京卷,以“转折”为题,做出“个人经历、社会生活”“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的要求。上海卷以“杂”为话题,或褒或贬,或议或叙,提示就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选题立意。
高考作文采取开放的命题方式,也就开启了学生的思路,立意开放,选材开放,文体开放,不仅激发了考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为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树立了典范。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得满分和高分的考生依然是少数,大多数考生发挥不好,不尽如人意,别说离高考作文的标准甚远,离家长、学校的期望值也有很大差距。
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这不能不从中学作文教学中找原因。
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有1.模仿—创造体系;2.观察—思维体系;3.文体—综合体系;4.写作知识—能力体系。(注: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参见朱绍禹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54-155页)。
这些体现不同作文观的不同作文教学体系,各有各的做法,但就教学过程模式看,依然是遵循“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常规流程,只不过在运作过程中,因人、因时、因地改变四要素的成分和地位,进行重新组合罢了。
从命题上看,单题也好,组题也好,正副题也好,母子题也好,教师单独命题也好,学生自拟题也好,总之,凡考、凡练,必有题。命题实际上是命题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提炼。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窥万象。”(注:贾岛:《二南密旨·论题目所由》。)题目是命题者思维的焦点。好的题目,考生一见题目心有所动,有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冲动。今年高考的命题应该说取得了这个效果。但是从评卷教师传来的信息,有些考生仍然不会审题。至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也仍然是没有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关。“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注:薛雪:《一瓢诗话》.)。审题的意义,就是明确文题的要求,调整思维,选好切入点,给自己的文章科学定位。由于文体不限,在审题时,只考虑题意(神魂)就行了。学生不会审题,责任当在教师。其实教师天天讲课文,每课都有题目,就等于篇篇审题。还有些如何审题的文章、小册子,中学六年下来,学生还不会审题,教师作何想法?
立意和选材是中学生作文时的难点。立意,说白了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要表达一种什么观点,抒发一种什么感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要先想好。“意在笔先”“意者,一身之主也”“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注:张声怡,刘九州:《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立意深刻、高远,文章的质量才高。立意是思维的深度和厚度的体现,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说穿了,是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是属于为什么写的范畴。选材靠生活的积累,靠素材的库存,这属于写什么的范畴。学生一看文题,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些什么,一是胸无材料,二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学校、解读家庭、解读社会、解读自然。一句话,学会解读人生。“文学是人学”。人类社会至今,古今中外文章高手写的无非是人、事、物、景,概括地说,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悲欢离合以及人与人的生存环境。除了从理论上、规律上教会学生解读人生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广收博取,充实库存。多留心观察、记录周围各种事物,获得第一手材料;多读好书、优秀报刊、看好电视,取得间接经验,以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写放胆文,贵在有恒;在课堂上按作文计划写规范文,贵在有为;搜集材料是多多益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时不分早晚,事不分古今,全部拿来,储藏起来。朱绍禹先生列个表(注: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可供参用:
材料选选好了,如何结构,应注意两点:如曾国藩《日记》所说:“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纪。”二是“精神注于眉宇目光,不可周身皆眉,到处皆目也。”虚实相间。“线索要蛛丝马迹,丝不可过粗,迹不可太密也。”浓淡相宜。结构布局的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古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
行文时,议论文无非是驳论和立论两种。一般采取演绎或归纳的方式论述。多用例证、枚举、排比、类比、反证、排除、并列、铺陈、推理、归谬等法;记叙文,则注重过程和细节、心理变化,多用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注意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运用);说明文侧重性质、特点、构造、功能的原味记录;应用文更注重事理的真实、典型、客观和正确的格式。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与应用文以信取人。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文从字顺、真情实感这个基本要求。
怎么写,既是一个技巧问题,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茅盾曾说:我们的文学的贫乏主要是思想的贫乏。怎样提升学生思想,是一个现实而又古老的课题。笔者认为,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只从作文本身论作文,是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也不能期望“爆破作文”之功。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点《矛盾论》《实践论》,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提升他们的自信力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成功感,先做人,后作文。其次,进行语言训练。作文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注:高尔基:《论写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叶老也曾说:“语言是作者可能使用的惟一工具,成败利钝全在乎此。”“这些写在纸上的语言是作者心心相通的惟一桥梁。”(注:叶圣陶:《关于使用语言》,《人民文学》1956年3月号.)毛泽东说:“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学习外国和古人的语言,靠读书获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除了看时文外,就得多接触人民群众,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仔细地听,认真地记,留心观察,有意注意,不断地学。把群众的语言,把外国和古人的有用语言化作自己的血液,写起文章来,思如涌泉,语惊鬼神。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丰富了,思维也敏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贫乏其实就是思想的贫乏,生活的贫乏。如果教师“亲自下水”,和学生一道积累生活,积累语言,一同训练,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理念,不难达到叶老所说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总之,高考作文只是一次,几个小时,但却决定着考生的命运,是衡量中学作文教学的成败得失的标准;中学作文教学六年,作文若干次,甘苦得失荣辱悲欢皆在一次高考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高考作文权威如此之大,中学作文教学的命运如此之脆弱,严酷的现实提醒我们:“只要平时学得扎实,做得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这种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高考作文要体贴下情,了解学生,关注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中学作文教学要重视高考,又不为高考所囿,以平常心、平常文应对高考,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