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答案,一个小小的建议_语文教育论文

两个答案,一个小小的建议_语文教育论文

两个答案,一点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答案论文,两个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一元而多元,由一本、一卷(高考试卷)到多本、多卷,特别是由只允许存在一种观点到不同见解都可以表达,这是数十年来语文教育最可喜的进步,即使称之为“伟大”似乎也不为过。正是在由一元而多元的基础上,才出现了多本比较的实践空间和诸多不同意见的热烈讨论。我们语文教育的进步是多方面的,若言其最,莫过于此。

同样,我们语文教育的失误也是多方面的,我以为其最大者是掐灭了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若说有兴趣的话,真正的兴趣不是在语文,而是在分数。分数吸干了他们对阅读、写作的兴趣,剥夺了他们在阅读、写作中享受成长的快乐。他们先是被迫后是自觉地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应试至上,分数第一,素质教育只得低下它高贵的头颅。《南方周末》2009年2月5日刊登了安徽省某高三学生的文章《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父亲说:‘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因为分数就是一切,人们为了分数往往不惜一切,甚至可以冲破道德的底线,危害可谓烈矣!我曾多次说过,应试教育之害远过于秦火,秦火只烧掉了书,却没能烧掉人们对书的渴望。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必须解决好教育的问题,而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推倒应试教育这一铜墙铁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读书的快乐。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次讨论能够在这一方面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中考、高考选拔新生,相对于曾经推行过的“推荐”和有可能将要实行的所谓综合评价制度,其公平、公正程度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没了分数或降低分数的比重,不但不是改革,反而是不折不扣的大倒退,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我们再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分数本来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催化剂,何以到了我们手里竟成了应试教育的杀手锏呢?原来,我们的分数,特别是高考分数,没能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质的表征。或曰:难道现在的语文中考、高考试卷不是在考学生的语文素质吗?——假若单就某一试卷而言,如高考的某一全国卷、某一省市卷,应该说都是好卷子,其宗旨确实是在测试学生的语文素质,试卷命题者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智慧,应该肯定;但是如果把这些年来的全国卷、省市卷放在一起,它们的弊端立即暴露无遗,让人洞若观火——原来它们几乎全是同一命题思路、同一命题结构!例如一共几道大题目,大题目下又有几道小题目,每个题目考的是什么内容,分值几何等等,年年如此,卷卷相仿,几乎可以说是同一母卷的克隆。既然今年将考之卷是去年的克隆,甲卷又是乙卷的翻版,于是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就有了可乘之机、用武之地,“好”就变成了坏!语文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立体结构,可以有千百种甚至无数种测试内容和形式,现在这种同一母卷的克隆卷却将语文素质由一个立体结构变成了由若干个固定的点组成的一条固定的线,语文教育不变成旨在掌握这由若干个固定的点组成的一条固定的线的反复训练才怪!我们的教学与其全面指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不如紧跟中考、高考那条由一些固定的点所组成的固定的线。前者成本高、见效慢、风险大,而后者成本低、见效快、风险低!如果大家只知中考、高考考的是语文素质,并无任何其他捷径,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只能走素质教育这一条路,因为别无选择。现在我们却违背一般常识,偏偏不走这条阳关大道,而要通过年年如此、卷卷相仿的克隆型试卷,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考的将是由这几个固定的点组成的这一条线,师生想要得到高分,当然就一定会把全部时间、心力用在这固定的点、线之上,又有谁会愿意在语文素质上做文章而不在这些点线上下工夫呢?就是这条由几个固定的点组成的固定的线,像一条毒蛇紧紧缠在语文教学身上,使之动弹不得,最后窒息而死!

照理,保密性,即应试者不知道命题的思路、类型、结构,更不知具体的题目,是考试之所以具有信度、效度的一个首要前提,现在这“理”却全不管用了,克隆型的试卷虽然未将具体的题目但却将命题的思路、类型、结构说得清清楚楚,这就难怪大家趋之若鹜,唯此是求了。在“此”之外的一切全都不管不顾,即使教师要管要顾,学生也不乐意,家长也要反对,有关方面也不会同意!分、分、分,既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还是有关方面的命根,殊不知它实质上却是语文教育甚至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祸根!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建议,有关方面应明令禁止再出克隆型的试卷!年年都是新的试题,不但具体题目是新的,而且思路、类型、结构也都是新的。考什么、怎么考,在考前绝对保密,所可奉告者仅有一点:只考学生的语文素质。只要撤除必须克隆这不成文的规定,把命题者从中解放出来,他们自有足够的智慧拿出绝佳绝妙的试题。各卷的命题者还可在每年考后就所命之题进行研讨、评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期明年更上层楼。这样或许能够把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铁屋子里拯救出来。以上浅见,抛砖引玉而已。

标签:;  ;  ;  

两个答案,一个小小的建议_语文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