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工作
手术室护理具备时间久、风险高、状况复杂等诸多特征。在手术室中,患者因对环境感到陌生,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而上述消极心理均会影响到手术效果。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施目标在于开展护理服务时,找寻其中所存在的缝隙之处,以持续查找、不断堵漏的方式,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个手术过程的流畅性。对此,本文主要研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收治时间2018年2月~2019年2月,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2±4.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19~59岁,平均年(35.9±4.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的手术室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加强术中配合,积极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B组的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①术前:组建专门的手术室护理小组,并由其负责进行各项护理,评估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等有关信息,将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以及会用到的设备、各项护理措施、术后相关注意要点等介绍给患者,以其心理状况作为依据,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情绪疏导方案。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确保手术可以顺利开展,提升手术护理服务质量;②术中:患者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和患者进行沟通,防止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告知患者正确体位摆放,尽可能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在体位摆放过程中,需重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整个动作应保持轻柔,提高患者的内心舒适度,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内容包括血压、体温、呼吸以及心率等,了解与观察患者肤色、尿量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特别是局部麻醉时意识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保持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做好保暖工作,降低身体热量散发,防范手术期间产生低体温现象。主治医生、巡护护士、司械护士要保持良好的配合,以医生要求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选择。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疏导和安抚,增进和家属间的交流沟通,改善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③术后:完成手术后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数量等进行仔细、全面检查,避免发生仪器遗漏。针对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全面性检查,如有异常现象出现,需马上向医生汇报,协助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病情需要为依据制定和实施饮食计划,同时制定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特点的康复指导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运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实施评价。满分均为80分,分数愈高,则代表患者心理状态愈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n,x±s]
3 讨论
手术具备较强的应激反应源,能够致使患者产生内分泌紊乱症状,引发多种并发症,进而消极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说,就以何种方式消除手术中应激反应,对于增强手术室治疗效果来说,具备显著价值。无缝隙护理模式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与全面的护理服务,强调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的整个手术治疗阶段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完善整个治疗过程,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另外,由于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往往会存在程度不一的消极心理,如焦躁、抑郁、紧张等,在此情况下更需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针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保持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可积极配合手术室治疗工作的开展,从而保障手术室治疗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而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护理后,较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更为稳定(P<0.05)。
总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尤为积极,利于保持患者心理状态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莎.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S2):197-199.
[2] 崔萍,郑喜灿,汪铭洁,等.无缝隙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2):60-63+70.
[3] 石亚娜,任丽,朱英,等.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3(5):474-476.
论文作者:张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