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一位哲学家的思想都是在吸收和总结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得基础上,结合当代所面临的历史的,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而形成的。只有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才能迸发出最耀眼的思想之光,产生时代的精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就是时代的产物,它顺势而生,应时而为,是历史规律的必然产物,在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关键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自然主义;人的本质
一、费尔巴哈其人
个人经历对个人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费尔巴哈的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其个人经历的研究。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家,1804年生于拜恩州兰茨胡特,逝世于纽伦堡。费尔巴哈是从黑格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1834年发表著作《阿伯拉尔和赫罗伊斯》,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1939年发表其代表作之一《论哲学和基督教》,公开批判传统观念,并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机械唯物主义。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基督教的本质》,再次批判了基督教。
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他的观点对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的机械唯物主义,并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进行批判,但是仍然是马克思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费尔巴哈并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是实际上他所谓的有神论,是以人为上帝,是试图以人的主观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
由于费尔巴哈对宗教的强烈批判,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革命运动中,他被许多革命党人视为英雄,但是他却从未涉及过政治领域,只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写作上。他强烈反对君主制度,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革命运动失败后,他公开责骂欧洲各国反动当局,将欧洲称作“空间略大的监狱”。1866年发表了封笔之作《上帝、自由和不朽》。1870年费尔巴哈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
从费尔巴哈自身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本人曾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即人本主义思想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和批判宗教的本质中建立起来的,是以人的感性直观为基础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人的本质的学说。
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诞生于十九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正是欧洲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人的发现”而来的是“科学的发现”。牛顿和林奈无疑是打开“科学的发现”的大门的开门人,他们分别使力学和数学成为完善的体系,清晰地展现在了人类面前,并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为其他科学发现奠定了基础。而后,随着欧洲工业化的迅速铺展,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科学的发现”也随之迅速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推进,到十九世纪初,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这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向更深远的程度发展。
服务人员将因工作关系熟悉和掌握大量的技术和业务数据,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委托单位的一些公务活动、办公与业务信息。
(四)训练实践中必须重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以肩为轴的摆动力量练习;以髋为轴的加速一制动摆动练习,它是短跑动力的源泉,是实现快速伸髋和积极着地技术的基础。
2y32y4+y3y12+y4y12-y32y1-y32y2-2y12y2+3y1y2y3-3y1y3y4+y1y2y4-y2y3y4=0
从逻辑上说,《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基督教的本质》一脉相承,费尔巴哈认为,基督教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批判基督教的这一本质,只能将人的本质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上。因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只能建立在感觉论上。也正因为感觉论这一出发点,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人的本质的批判便带有了强烈的感觉论色彩。因此他才说自我意识是一个“凭借抽象为媒介的实体,因为是一个可以怀疑的实体。只有感觉的对象,直观的对象,知觉的对象,才是无可怀疑地、直接地确实存在着的”。
单因素分析发现DFI、原发肿瘤是否得到完整切除、转移瘤的切除性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是肺转移瘤术后影响生存率的因素(P<0.05)。见表1。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pH和(NH4)2SO4浓度的影响下,宁杞1号蛋白质的提取量是后升再降。在pH=7、(NH4)2SO4浓度为20%的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量最少,为0.24mg/g;在pH=7、(NH4)2SO4浓度为40%的时候,蛋白质的提取量是最多的,为1.76mg/g,且pH=6、7、(NH4)2SO4浓度为40%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H4)2SO4浓度为60%的蛋白含量,在三种pH值下,(NH4)2SO4浓度为60%时,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而(NH4)2SO4浓度为20%、80%、100%时基本在同一水平。
三、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解剖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核心就是人的本质的问题。
自中世纪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德意志地区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中,所以他们虽有反封建实现国家统一和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但却因为力量分散以及对封建经济的依赖,而不敢发动人民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
前文已经提到,费尔巴哈于1939年发表了著作《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本书是费尔巴哈由唯心主义彻底转向唯物主义立场的标志性著作,亦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建立的标志性著作。
从某种程度上讲,康德哲学的二元论体系正是德国资产阶级这种矛盾的思想的反映,是小资产阶级只能在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的狭小的夹缝中发展资本主义的无奈的呐喊。虽然后来的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消解了康德哲学的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消解了所为“自在之物”的二元分离,但是其解决矛盾的方式却仍然只是限制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现实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黑格尔哲学是较之前有所壮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的反映。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德国资本主义有了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增强,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政治舞台,这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斗争愈发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德国资产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一派趋向保守,一派趋向激进。黑格尔哲学仅仅在精神世界中的自由与理性已经无法满足激进派的诉求,他们开始要求在现实世界中获得自由,也就是说,他们抛弃了黑格尔哲学,并在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反映他们的现实利益诉求的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费尔巴哈旗帜鲜明的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展开了批判,要求获得现实的政治自由,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力,而非在抽象的概念中探讨政治。
在本书中,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学与人的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客观精神”与现实世界之间亦是矛盾重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实质上是现象上的逻辑学,即不过是概念的体系。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纯粹的独立主体,但是它可以能动的异化为一切客观实在。而费尔巴哈则认为,自我意识是人本身的属性,而并非人本身,“因为旧哲学的自我意识是与人分离的,乃是一种无实在性的抽象”。在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抽象思辨的哲学之后,黑格尔又在同年发表批判宗教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德意志民族从事工商业的小市民阶层向着大资产阶级转化,推动着德意志地区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动着德意志地区阶级力量的变化,资产阶级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中力量迅速壮大,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在随着自身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使得资产阶级认识到了统一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外国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让世界认识到了法兰西民族的巨大力量。但是拿破仑对德意志地区的占领和剥削,却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德国人意识到民族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这种民族意识是费尔巴哈哲学产生的诱因之一。
但是,也恰恰是由于费尔巴哈的这种感觉论的出发点,导致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将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创造——“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辩证法”一起抛弃了。他只看到了“黑格尔哲学使人与自己异化,从而在这种活动的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整个体系”,却没有看到黑格尔的异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没有看到“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的存在物、亦即作为属人的存在物表现出来……首先仍然只有通过异化这种形式才是可能的”。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切狭隘的感觉论者和经验主义者所共有的缺陷。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百年以后的费尔巴哈,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的影响。费尔巴哈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是第一位的,在时间上是先于人类而诞生的,人是第二性的,他是自然的产物,并且无法脱离自然而存在。因此他才说“完全与动植物一样,人也是一个自然本质”。从这里可以看出,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终究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表明他深受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唯物论的影响。当然,费尔巴哈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虽然是以科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但是也不能把费尔巴哈的观点等同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观点。他的学说中自然主义的因素只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而并非机械论意义上的。
在自然主义中,费尔巴哈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将人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区分开来,而在感觉论中,他遇到的问题则是将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区分开来。在这一问题上他做了许多论述,然而还是没有将两者区别开来。虽然他看到了人的感觉“不是感觉本身,不是没有头脑,没有理性和思想的感觉,因为甚至纯粹的视觉都需要思想”这一唯一正确的解释,但却力图用狭隘的感觉论来说明其中的差异,来把思维、理性变成感性的东西。
费尔巴哈把人的感觉当成了“人的本质”,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他会将这个本质归结于自然物质的基础——肉体感官上,在这里,他又将他的人本主义回归到了自然主义。精神和肉体的对立被归结为“头同身体、躯干、腹部之间的对立”,这就把心理学又还原为生理学,把心与物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也触及到了这一方面,但是他的类的思想却未能正确的解释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本质。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依赖于他人和世界,人的个体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人与人结合在一起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然而,虽然他隐约的看到了人的社会性的本质,但是他却将这一宝贵的思想萌芽忽视了,与终结古典哲学,开启新的时代失之交臂。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他最伟大的成就无疑是将唯物主义再次推上了王座,然而,他却由于哲学方法上的形而上学性,无法把唯物主义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以至于最终陷入了一系列的矛盾中而无法自圆其说,以至于最终成为了半截子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最大的矛盾就在于缺乏从自然界过渡到人类社会的桥梁,以至于他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然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却陷入了唯心主义。
哥哥用青草当诱饵,和阿鱼混了几个月,阿鱼也不让他骑。这让哥哥对阿鱼心生记恨。哥哥往草料中加了辣椒面,呛得阿鱼甩着脑袋在原地打转,鼻涕眼泪直流。哥哥看着阿鱼的狼狈样,拍手哈哈大笑,没料想被爷爷几记耳光打得眼冒金星。爷爷恨恨地说:“不长记性的家伙,阿鱼也是一条生命!”
[ 参 考 文 献 ]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邓晓芒.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1.
[4]沈雪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9-0277-02
作者简介:孙进(1990-),男,汉族,河南淮阳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