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和施工管理进行有效控制。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只有各个阶段环节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合作,严格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合理把握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才能保障施工质量。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是企业施工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基础钢筋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钢筋施工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实际基础钢筋施工技术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严格审查钢筋材料。基础钢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应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对钢筋材料的质量、型号和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钢筋材料的各项指标符合工程施工要求。(2)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对钢筋材料下料单进行反复核查,并检查加工材料质量。(3)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确定钢筋的具体尺寸,避免钢筋材料浪费问题出现,同时注意做好钢筋的连接和弯折工作,防止钢筋接头数目不清的问题出现。(4)严格控制钢筋接头质量,确保钢筋接头处于同一平面上,并要将钢筋的两个接头部分错开,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要制成马镫,但是要注意焊接质量的严格控制。
1.2防水技术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促进了防水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防水技术是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具体应用技术之一,若是建筑企业未能将防水技术贯彻在实际中,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为此,建筑企业若是想要确保工程质量,那么就应当将防水技术落实在实践中。首先,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建筑物屋面以及外墙的关注,并且选用具备防水性能的材料作为主要材料,针对屋面较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还应当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其的防水处理,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在表层涂抹砂浆,杜绝裂缝的出现;其次,建筑企业还应当提升墙体与物料之间的黏连度,确保其质量,杜绝二者之间出现脱离;最后,建筑企业还应当加强对门窗的防水处理,实现防水性能的全面落实。
1.3节能技术
工业文明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往往要利用大量的资源实行建设工作,资源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应当加大对节能技术的应用力度,将节能技术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绿色化与环保化,让建筑企业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应当将节能技术融入到施工流程的各个环节,并且将之视为促进建筑水平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选择具备较高环保性能的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其环保性能的提升。在墙体建设中,工作人员也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遵循,采用科学与合理的手段展开工作,减少对周边环境以及大气质量的干扰。
1.4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建筑企业应当重视的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应当将其列为技术重点,并且对其不断优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混凝土技术却未能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用这一技术时,相关人员往往呈现出较为随意的状态,他们没有对比例搭配予以应有的重视,这就使得混凝土可能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建筑企业应当重新树立对于混凝土技术的正确认知,并且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以及思想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混凝土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技术的有效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混凝土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且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在这一趋势下,建筑企业应当不断探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其的提升。在混凝土技术中,泵送技术是较为重要的技术,它具备多项优势,包括工序简单,进度较快等,然而它也存在缺陷,那就是较容易产生裂纹。针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应当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其出现裂纹。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因此,施工单位务必要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明确施工的有关标准及制度,并将这个机制融汇在房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管控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以此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及机具质量达标,并将施工的成本、进度、质量有效控制,进一步优化建筑的后期使用效果。举例来说,应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控制隐蔽工程质量,待隐蔽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检查,确保其质量达标后方可实施下道工序。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还要注重对于施工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强化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合作意识,通过对房屋施工中“人”这个因素的重视和培养,进一步有效提升项目整体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水准。
2.2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感
在建筑施工中,现场管理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整体管控水平影响极大,所以,施工单位务必要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督促管理人员将管理落到实处、落到细节。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在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感的同时,不断优化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以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灵活应对现场突发状况的能力。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以此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最终确保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达标。
2.3提高施工材料管理水准
为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水平,还应该不断优化管理方案,对施工材料有效管控。具体来说,施工材料的管控包含对材料的采购、库存、领用等方面的控制。1)施工单位应严把材料的采购关,应尽量购置性价比高、质量有保证的建筑材料,并有效控制采购数量,以此来控制材料的购置成本;2)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的库存管理工作,将材料的品种、数目、规格等仔细统计,并确保材料的储存条件优良,避免材料遭受雨淋或日晒;3)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材料领用制度并予以落实,要求所有的工人依据计划领用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
2.4实行全面的技术监督
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监督。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较高水平的技术应用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展开技术的应用,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各项施工技术的优势与缺陷,并且针对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促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让施工人员服从管理,管理人员还应当建立较为明确的赏罚机制,并且将技术人员投入到他们所熟悉的岗位以及任务分配中,明确他们的职责。赏罚机制的建立能够增加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让他们将更多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管理人员应当明确这一认知,并且加强对其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展开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技术与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高度重视的两个控制要素,企业应当将其视为促进工程质量的主要着手点,并且不断提升自身与其相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勃.探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居舍,2019(08):144.
[2]严乃让.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4):110-111.
[3]贾红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146.
[4]艾红云.探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37-138.
论文作者:吕建民,李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材料论文; 技术论文; 企业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