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主体结构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而且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这也提示我们将主体结构工程视为建筑工程的重心需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建筑主体结构的概念出发,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主要由地基基础结构和主体结构组成,因此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人们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1建筑主体结构概念
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主体结构是保证进入空间升级的重要因素,是分割所有空间的基础,也是建筑的骨架部分。它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性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最终获得,在设计初期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材料的用量和强度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作为建筑工程使用空间的重要基础,建筑主体质量的工程相关,将关系着各个结构的建筑施工设备和装饰设备的综合安全指数,整个建筑主体工程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各个设施和装饰设备的安全,对于建筑工程和空间的结构功能及发挥,必须从每一个空间结构上对于负荷量进行更细节的规划和测算。
2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流程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在考虑到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后,通常会在施工时间过程中选择流水施工方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施工技术流程。一般状况下,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如下施工程序进行:在施工之前,要测量前期的数据,并定位好数据,在测量和定位过程中,第一时间内跟进绑扎钢筋施工工序;安装施工模板,在完成这项工作后及时开展混凝土浇筑;在振捣混凝土后,拆除柱模板,并按照具体要求严格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然后是建筑主体结构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这项施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要求进行。
3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3.1.1钢筋的连接
当水平钢筋、竖向钢筋不小于22mm时应分别采用冷挤压、电渣压力焊来连接,若小于22mm,则运用塔接的方式。地下室基础梁底板的底部钢筋接头应避开支座处塔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控制在50%之内;上部不应在跨中塔接。墙体、柱竖向钢筋以及基础底板的钢筋接头部分应尽量避免最大受力处;板、梁等底部钢筋尽量不要跨中连接或塔接;上部的钢筋则要需跨中塔接。
3.1.2钢筋的绑扎、定位
采用画线的方法对混凝土构件钢筋进行绑扎,绑扎柱及墙体钢筋时,应辅助标尺杆来对钢筋排距和间距进行控制、检测。钢筋绑扎扣应运用十字扣的形式,且两扣为八字形,扣节处于钢筋侧面:绑扎梁、柱、暗柱主筋及箍筋则运用兜扣的方式,扣节在主筋。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模板安装
在模板安装施工中,施工人员还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事前钢筋绑扎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在吊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对工程带来一些损伤,所以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扶住模板,在吊装就位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其次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电管和水管的设置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周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基础模板
完成垫层的施工后,应该选用一定稳定性、强度的模板,按照轴线清楚测量水平,同时应该使用平面尺来测量边线,同时应该在不同暗柱角的位置使用油漆进行标记,这样可以确保模板安装中,中部可以按照控制边线来进行固定支柱,保证模板的稳定性与一定的硬度,在浇筑过程中提高符合的承受力。
3.2.3主体结构模板
立杆作为结构的重要支撑,在对其进行施工时应确保竖立于比较坚实的平面上、能够很好的承受支架和上层模板安装完毕所产生的载荷。支模的工序为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其不能固定,下面的工序将无法进行。使用脚手架时不能把主节点连墙体、横纵向扫地杆、横纵向水平杆等进行拆除。
3.2.4模板的拆卸
模板的拆除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由工长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拆模申请,进批准后实施,当设计无要求时通常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不受力的侧模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不应拆模而棱角受损,底模拆除前需要同条件养护试件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在拆卸模板的过程中,應该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条件,以及温度,来决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根据相应顺序对模板进行拆除,在其过程中往往是不承重或者少承重的进行先拆,有所承重或较大承重的则后拆。
3.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3.3.1调节配合比
科学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和易性、水泥强度,然而也会提高工程造价,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总量与用水量发生改变。因此,应该适当添加水泥,将配合比调节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也需要重视运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材料,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水泥水化热情况。在搅拌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机械振捣的方法,保证上下均匀。
3.3.2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模扳处理工作以及轴线的设置高度,一切准备工作完毕之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由于混凝十浇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要求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精心设计,保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
3.4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
预应力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序,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力,即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筋,施加预压应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刚度,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延长裂缝时间。
4做好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的有效策略
4.1加强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
建筑的施工工期较为漫长,而且我国建筑经常使用混凝土材料,但是混凝土材料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旦没有做好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则会直接出现质量不合格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水平,就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混凝土,使混凝土材料能够顺利应用于建筑中。由此可见,做好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显得重要,建筑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旦出现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更换或者退回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质量和水平。
4.2加强建筑养护质量控制
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要使用泵输送混凝土,它不仅能够缩短建筑施工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但就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目前很多建筑施工过程中,还经常存在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要想对建筑施工进行养护质量控制,就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认识到施工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解决一些的质量问题,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整个建筑施工养护质量控制水平。
随着各施工单位的建设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也基本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各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强对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加强施工组织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改善施工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为国内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小荣.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7(18):87-88.
[2]陈斌,杜桓.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2017(02):146.
论文作者:闫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主体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