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局识大体的议论文

顾大局识大体的议论文

问:顾全大局,不记得失的议论文
  1. 答:《顾全大局--一流员工必备的职业品质》阐述了一流员工必备的职业素质。
    顾全大局是一种责任,大局意识也是责任意识。要学会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个人目标要符合大局要求,要有牺牲的精神,处处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识得大体者方堪大任,要用长远的眼光权衡得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全局意识也是使命意识。顾全大局有时要超越自身的工作岗位,因为工作中没有“不关我的事”,各司其职不是各自为政;对于工作要做到位,不越位,善补位,心中常存使命感;工作中,要甘当马前卒,危难关头,该伸出援手就伸出援手;“诚”字当头,还要学会做别人不愿做的“苦差事”。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以德报怨,不与小人计较得失;在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坦然面对现实,不患得患失;为人处事,要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立足本职工作,把平凡的事做伟大。
问:顾全大局的事例
  1. 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周恩来顾全大局:
    太平天国运动的石达开出走:
    石达开正是为了顾全大局,挽救革命事业,才不顾个人安危跑回来制止屠杀的。如果他只身回京可以解决问题,那又何必兴师动众,他第一次回京正是这样打算的。可惜空口说话,不起作用,他只好逃出天京去组织力量。这一来,得罪了洪,韦。他本人虽然脱险,结果全家被杀。如果他意气用事,那么在率领靖难大军进入天京时,就会大杀洪韦党羽以泄私愤。当时,他完全有力量杀洪而代之。可是大敌当前,怎能自相残杀!在韦已伏诛,大军进入天京之后,他力争和洪秀全取得谅解,稳定大局,医治大屠杀所造成的严重创伤。这真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可以说是先国家之急而忘私仇。石达开大军进城,鸡犬不惊,并无任何私人报复的举动,连韦昌辉之父都受到保护。因此,“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我们不要忘记,石达开当时不过是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他能这样顾全大局,不记私仇,确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怎么能还把“意气用事”的帽子加到他的头上?
  2. 答: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先国家而后私仇”,放下私怨顾全大局。
  3. 答:1、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问:关于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的议论文
  1. 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要以自身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它是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境界。它的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应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首先搞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才能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德治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领导是民众的带头人、引路人,必须成为大众的道德榜样。当榜样就不能在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停留在与老百姓同一台阶上。“官德”应当高于“民德”。官应该比民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使他们成为社会上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在德治中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连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要求群众做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百姓对领导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权力会随领导职位的终结而终结,但崇高的道德品德却能永驻人民心中。“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作为人民“公仆”,就要做到带头识大体,顾大局,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克己奉公;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牺牲,乐于奉献;要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谋私利。
  2. 答:这句话讲的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自身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
    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一味的要求别人做好,而自己做不好,别人就不会服从你。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别人服从自己,就必须做出一个表率,否则,别人就不会信服你。
    让我们先做好自己,在管理别人,这样别人就会对你心服口服。
顾大局识大体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