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实践效果。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常规进行风险管理,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结论:科学、规律、细化地对精神科里开放式管理的病人进行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护理组织,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管理;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262-02
精神病人因为疾病特殊,大脑功能是紊乱的,缺乏正常的判断和控制能力,住院期间往往会发生出走、自伤自杀、毁物、冲动伤人等意外风险,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少的压力。因此实施风险管理是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的举措。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我院自从2002年成立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以来,对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逐步完善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应急预案及责任包干评估,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符合入住我院开放式病房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共480例。
1.2 方法
1.2.1采用我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风险评估表进行常规评估
分别有新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及住院病人护理评估记录单。新入院患者均要进行三级评估,首先是当班(责任)护士在入院30分钟内进行一级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将护理风险及特殊护理措施告知家属,并嘱其签字;责任组长(主管护师)在入院1小时内进行二级评估,与责任护士一起查看患者,对责任护士评估不到之处补充相应的护理问题或措施;护士长在入院3小时内(危急患者在入院时共同评估)进行三级评估,与责任护士、责任组长一起进行再次全面,及时进行具体的护理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自杀风险评估总分≥9分、出走风险评估总分≥10分、暴力行为风险评估总分≥10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总分≥16分者视为高危人群,必须加强落实防范措施,上报护理部,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危机干预。
1.2.2干预方法
(1)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细致观察患者的言行反应,全方位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对重点病人做到胸中有数,特别是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史的患者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服药、治疗时务必双人核对,认真检查,保证服药下肚,严防藏药、吐药,特别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对新入院的重症患者、主要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对个别躁动不合作、难以管理者,必要时遵医嘱予保护性约束于单间,专人护理,或建议家属转封闭式病房治疗。
(2)严格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仔细检查新入院患者要随身物品,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严禁刀、剪、绳索、打火机、玻璃、利器等危险物品如流入病房,每天晨间护理时常规进行安全排查。每周定期检查病房设施(门、窗、桌、椅、板凳、玻璃、电源、抢救设备等)是否完好,发现有危险因素时及时报告,及时维修。加强对药品、危险物品的管理,药柜上锁,刀、剪、约束带、锁头等专柜放置并上锁,班班交接,清点数目并登记,帐物不符时及时查找询问,直至水落石出。器械设备定点放置,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有效预见病区潜在和客观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认真分析、评估,提前落实防范措施。
(3)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管理 积极做好家属宣教,履行风险告之义务,把精神症状导致的潜在危险告知家属,嘱其对患者进行24小时贴身陪护,使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需要配合的内容,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让家属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所能预见的风险,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最大限度地防止纠纷的发生。家属熟悉、知晓宣教内容后实施签名认可,从入院开始连续宣教签名一周,患者病情有反复时也须连续宣教多天,以引起家属高度重视,确保患者安全。
(4)定期给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每天组织患者进行森田、文体活动,开展作业疗法、社会实践训练等,丰富患者的院内生活,使其安心住院,增强自信心,转移病态的注意力,体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5)规范护理文书记录 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文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护理文书将被封存,不能修改[2]。所以护长定期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规范书写。严格按照“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的原则进行:有问题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特殊检查和治疗用药时随时记录;重点记录当天所实施过的护理措施、重点记录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重点记录当天所进行的护理行为;不能有主观判断、前后矛盾、描述不清的记录[3]。此外,护理记录要实事求是,与医生的记录相一致。
(6)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接触病人的技巧、各种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护理核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等。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意识教育,进行专业防范演练,掌握各种有效技术,包括言语、行为等综合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制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护长还利用晨会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规范护理行为。
2.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一年来,对高危风险的患者措施落实到位,无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不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实施风险护理,使沟通更到位,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更容易接受及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在全院排名第一,达98%以上。
3.讨论
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护理品质,减少了护患纠纷。因此,认识和防范护理风险事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4]。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丛立群.运用风险管理再造精神科护理流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第4期:695-696.
[2]嵇迎春.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中旬刊(9):170-171.
[3]龙电玲.护理风险管理对ICU室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J].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6,16(8):124-126.
[4]陈红菊.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5)第15期:235-236.
论文作者:苏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家属论文; 风险论文; 护士论文; 病房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