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有研究选择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案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主要选择了该医院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进行颅脑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的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对于所有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最终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脑梗塞诊断的应用价值。从最终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共有1122例患者进行检查,其弥散成像的阳性率在男性当中表现为76.08%,女性的表现为71.32%,两者之间没有差异性;而弥散成像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33岁,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则为62.08岁,两者之间也无差异;颅脑平扫阴性患者120例,占10.7%,平扫阳性患者1001例,占89.3%,弥散成像阴性患者有292例,占26.1%,而阳性患者829例,占73.9%;对患者进行平扫,阳性结果中存在平扫、弥散均为阴性的患者120例,平扫阳性、弥散阴性患者172例,占58.9%,平扫、弥散均为阳性的患者829例;结果得出,颅脑平扫的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当中弥散成像检查阳性率之间没有差异性。所以也得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能够较好的对于脑梗塞患者的病灶进行显示,可以对于患者病灶新旧程度进行判断,也能够显示出患者脑梗塞的病灶,平扫阴性能提示患者脑梗塞可能性不大,对患者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以前做好对患者的颅脑平扫十分必要[2]。而从上述研究当中也能得出,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进行脑梗塞诊断中具有必要的价值。除此以外,临床还有研究选择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诊断。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该医院所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和5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对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组研究对象的ROI值和FA值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从sCC、gCC、LpIC、LGIC、RpIC、RgIC等方面都比对照组低,相互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也得出创伤组患者的LpIC、LGIC的FA值和GCS的相关性较为明显,P<0.05。最终得出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意义,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案[3]。从这一点研究当中也能够证实,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对于临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除此以外临床上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于多种颅脑病症进行诊断的研究屡见不鲜,能够充分的说明颅脑磁共振应用的意义,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颅脑磁共振应用在更多的颅脑疾病的诊断当中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向。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单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并简单分析其临床应用,从本文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颅脑磁共振可以有效的对于临床相关病症进行诊断,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诊断技术,可为临床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孔晓健,朱玉胜.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03):287+204. [2]李万猛,秦家碧,杨土保.磁共振颅脑平扫与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09):1376-1377. [3]姚兴军,王岳华,丁正斌,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 (20):173-174.
论文作者:马赛赛 钟海红 刘秋娥 陈 凯(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颅脑论文; 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张量论文; 技术论文; 图像论文; 阴性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