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温针灸;神经性耳鸣;针刺治疗;听力级别;治疗总有效率
神经性耳鸣属于我院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耳神经或者耳神经群受损所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眩晕等[1],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治疗,将会造成患者的终身残疾。临床中通常采用扩血管药物治疗,但其整体效果不是较为显著[2],本文将就本院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中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主要研究,以下为主要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神经性耳鸣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的方法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3:12;患者的上下年龄均值为(43.9±4.5)岁;患者的最长病程时间和最短病程时间均值为(10.23±1.13)天;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2;患者的上下年龄均值为(43.1±4.3)岁;患者的最长病程时间和最短病程时间均值为(9.03±2.10)天;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组合情况比较,排除患有听神经病以及 肌源性、血管源性等客观性耳鸣、听神经瘤等;所有患者均在家属的自愿情况下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常规组(25例,针刺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呈仰卧或健侧向下侧卧位姿势后,对患者的听宫、翳风、百会、风池等相关穴位进行消毒后实施进针(华佗牌 30号40mm,针灸针),进针深度约为25mm。每天一次,需要连续治疗12天。
(2)实验组(25例,温针灸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呈仰卧或健侧向下侧卧位姿势后,对患者的听宫、翳风、百会、风池等相关穴位进行消毒后实施进针(华佗牌 30号40mm,针灸针[3]),进针深度约为25mm。之后在患者的毫针尾部将艾条点燃,同时可以借助纸片类物体将针灸针进行包裹以免烫伤患者,待艾草充分燃尽后可将针灸针拔出,每天一次,需要连续治疗12天。
1.3评价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如果患者治疗后耳鸣等临床症状已经全部消失,且听力情况逐渐恢复正常,则判定患者为显效治疗;如果患者治疗后耳鸣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听力等级维持在40分贝以下,则判定患者为有效治疗;如果患者治疗后耳鸣症状并未出现改善甚至更为严重,且听力等级不变,则判定患者为无效治疗。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4],对本院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两组患者的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有效对比。
2 结果
相关数据及指标表示,治疗后常规组(25例,针刺治疗)的总有效率(72.00%)相比实验组(25例,温针灸治疗)(96.00%)较低,且实验组中判定为显效治疗患者为12例,判定为有效治疗患者为12例,判定为无效治疗患者为1例;常规组中判定为显效治疗患者为9例,判定为有效治疗患者为9例,判定为无效治疗患者为7例;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中医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针灸治疗则属于其中的一种,已经逐渐广泛得到较多患者的高度关注认可。目前,医学上对于神经性耳鸣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专家指出,其可能与相关血管性疾病、药物毒副作用以及过度疲劳等外因相关,采取相关的药物治疗后效果并不是较为显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蝉鸣”、“苦鸣”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相关,需要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等治疗原则进行逐步治疗,本次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常规组(25例,针刺治疗)的总有效率(72.00%)相比实验组(25例,温针灸治疗)(96.00%)较低,且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其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实施针刺+艾灸的结合治疗,可以整体改善患者的静脉疏通,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选取患者的听宫、翳风、百会、风池等相关穴位,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的全身神经末梢及感受器,使得耳部经气疏通的同时,可以有效调解患者的三焦、驱风散邪。
综上所述,对于我院患有神经性耳鸣患者来说,温针灸治疗效果显,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等级,又可以整体提高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芙蓉, 赵波, 曹洪铭, 等. 温针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筋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14):123-125.
[2]许挺, 谷婷婷, 李婷, 等. 行湿汤与温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期膝关节炎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5):467-471.
[3]董万斌[1], 闫玉洁[1], 赵增喜[2], 等. 温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9):1034-1036.
[4]戴玮, 赵航. 胃瘫外敷方结合温针灸治疗胃部肿瘤术后胃瘫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7):715-718.
论文作者:魏晓晨,杨继若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实验组论文; 针刺论文; 有效率论文; 常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