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房力云1 吴雪2 王娜2何燕静2 张瞳2

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房力云1 吴雪2 王娜2何燕静2 张瞳2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市 延庆区 102100

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102100

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集束组,常规组40例,集束组44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集束组在常规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技术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集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具有较好护理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脑卒中;吞咽功能;临床疗效;分析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目前我国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脑卒中并发症中,吞咽功能障碍属于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在25%~40%,患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易造成营养不良[2]。此前有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有显著效果,本研究即旨在证明其真实性,以便明确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办法。详细内如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集束组,常规组40例,集束组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8~78岁,平均62.35±6.21岁,集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9~79岁,平均63.04±5.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比较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已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其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口腔进行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排痰,指导患者对其吞咽功能器官进行训练,对患者用药、饮食进行监督。

集束组在常规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集束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需通过相关考核后,方可对患者展开护理。在护理之前,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及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制定相关护理干预计划。

1.2.2对患者的护理训练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主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还要照顾到患者的喜好和营养成分,观察患者哪一时间段精神状态更佳,依从性更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患有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由于康复训练时间长但见效慢而缺乏耐心,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在护理中积极对患者每日的康复训练作出积极评价,让患者在长期康复训练中都能有收获感,并通过对患者讲解相关康复训练知识,让患者明白康复训练属于需要长期进行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同时组织患者家属也参与到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当中,一方面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另一方面也让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所了解。

1.2.4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对患者的触觉、味觉、颊部及口轮匝肌、冷热刺激、吞咽五个方面进行训练,触觉训练采用压舌板对患者口腔软腭、舌头、舌根咽喉壁进行按摩;味觉主要通过用食醋或盐水对患者的舌头进行刺激来完成训练;患者的颊部肌及口轮匝肌训练主要让患者对婴幼儿奶瓶奶嘴或自身食指吸吮进行锻炼,吸吮前充分对吸吮对象进行消毒;冷热刺激主要用冰水及热水,通过棉签蘸取的方式,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刺激;吞咽主要通过让患者进行交互吞咽、侧方吞咽、点头吞咽等方式来进行训练,并让患者活动口唇和舌头以及喉肌。

1.2.5患者进食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进食体位,选择合适的进食量,最初从3-4ml摄食量开始,酌情增加至1汤匙,切忌不能用吸管。

1.2.6食物性状选择,主要从胶冻状食物或糊状食物开始,如老酸奶、米糊等,而患者已具备一定吞咽能力后再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和水。患者进食后应叮嘱患者对口腔进行及时清理,避免食物残渣遗留物在嘴里,防止食道返流造成的误吸,患者在餐后应保持坐位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吞咽功能主要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分为5级:1级: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根据患者评级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评定等级为1级,有效:评定等级为2级。无效:评定等级为3级及3级以上,护理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若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护理有效率为70%,集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5%(x2=22.777,P=0.001)。集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由于食管、咽喉、软腭、下颌、双唇等部位功能受损而无法正常摄入食物,易导致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出现其它病症,且也不利于患者原发病的恢复,若不及时得到治疗处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将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3]。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帮助其吞咽功能恢复至关重要[4]。

集束化护理主要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一些难治的临床疾患,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其主要通过对护理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的、合理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5]。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中可以从患者的心理、康复训练、饮食等方面,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完成吞咽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当中,集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其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较常规组更好,印证了此前一些相关研究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传玲.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8):270-272.

[2]王建玉, 杨秀华, 徐彩铃,等. 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7):248-249.

[3]冼雪英, 刘湘峰, 黎少文.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 2017, 30(5):1155-1157.

[4]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再入院率的影响研究[J]. 护理与康复, 2017, 16(8):852-855.

[5]陈蕾, 杨凤翔, 李海峰,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探讨及效果分析[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8,37(02):84-86.

论文作者:房力云1 吴雪2 王娜2何燕静2 张瞳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房力云1 吴雪2 王娜2何燕静2 张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