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小学 138000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来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是人类生命体内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自然天性;创新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天性;创新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数学教学也要提倡创新,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与能力作为现代教育培养重点备受关注,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对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个人潜力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努力方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个人创新思维的目的。
下面简要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与策略:
一、巧妙设疑,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感性思维主导下他们展开学习活动更多的还是依靠兴趣、好奇心与探究欲。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疑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情境,利用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跟上教学节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诱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如采用趣味课堂导入,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像这一示范例题:“一年级一班共有35个学生,二年级一班学生的人数是其2倍,那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教师适当给出可供学生们发挥的已知条件,让他们从问题入手发散个人思维,积极踊跃参与提出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在激发起学生兴趣、调动其思维的同时,围绕“二年级一班有多少人”、“它比一年级一班多出多少人”、“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等问题积极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以问题为先导,通过解决悬念展开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应用题的理解、对解题步骤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中让他们积极发挥个人能力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于加深学生理解与印象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在感性思维主导下,从理解上升到认知的过程需要更多可供探索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积极参与的愉悦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并巩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发挥个人能力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培训个人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概念时,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剪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根据自己制作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平移、割补等方式来解决求解面积问题。在学习难点梯形面积这一章节,联系以往他们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动手动脑思考,可将形态各异的梯形进行分解,根据梯形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最终完成梯形面积计算,让学生们在积极思考、动手的过程中探寻多种求得梯形面积的解法,依靠个人创新思维挖掘更多解题的可能性,增添了学习中的乐趣。
三、注重求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简单而言,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与方向,通过更改立场与思维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积极调动个人联想力与想象力,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实践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勇于求异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很有帮助。比如在进行加法运算的学习时,教师可给出“98+293=(100-2)+293=98+(300-7)”作示范,让学生们思考有无其他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学生们积极展开求异尝试,让他们探索数学解题思维中更多创新的可能性,锻炼个人的创新思维。求异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助于短时间之内迅速调动以往学过的知识解决当前问题,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方式。在解决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们积极应用算术法、方程法解题,或者尝试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等。
四、反面突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反面就是颠倒,颠倒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难题是从反面突破的,许多发明也是通过颠倒已有的事物或者从已有事物的反面实现其创造目标的。把那些“原来一直如此”的事物颠倒过来思考,能获取不同的效果,从中发现新的原理、新的方法、新的工艺、新的结构,创造新的事物。这就是反面突破创造法。其要领是:设法颠倒已有的事物或已有的物品,或从已有物品的反面进行,实现其创造目的。如德国导演在拍摄火箭发射时,为增强戏剧效果,把发射程序0、1、2、3、4改为4、3、2、1、0,而这种倒计时十分科学,突出表现了时间逐渐减少,使人思想高度集中,加强了紧迫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五、移植创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把某一种事物的原理、特性、方法、现象、结构等用在另一事物上的做法就是移植创造。设想把某一种事物的原理、特性、方法、现象、结构等用在另一事物上产生发明创造的,某一种事物的原理、方法在另一事物上应用可以产生新的意义,把某种事物的局部功能和部分应用到另一物品上也可以产生发明构想。这一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往往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训练可通过巧妙设疑、实践操作、积极求异等途径实现,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全新的创新型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论文作者:付玉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创新思维论文; 事物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思维论文; 梯形论文; 角形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