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进行常规开腹式手术治疗)和B组(进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每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36.35±2.44)h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40.31±2.09)h,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3.24±5.80)ml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171.37±10.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现感染2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狭窄1例;B组患者只出现肠梗阻1例;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2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非常好,通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肝胆外科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胆外科;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疗效
一般情况下来说,梗阻性黄疸是最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该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性比较大,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1]。另外,梗阻性黄疸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术是可取的良好办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腹腔镜胆肠吻合术逐渐成为梗阻性黄疸的良好治疗方式。为了进一步对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对我院的38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开腹式手术治疗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如下:①存在梗阻性黄疸典型症状,②愿意配合本次治疗和研究;③符合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传染疾病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④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9例。A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4.04±2.99)岁;其中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例。B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5.13±3.07)岁;其中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显露肝门部胆总管区,暴露胆总管;第二,切开胆总管探查,横断胆总管;在距Treitz韧带约15cm处切断空肠,结肠后提至肝门准备预留吻合。第三,空肠近切端与远段空肠侧切口吻合 将远段空肠上提约40cm处与空肠近端行端侧吻合,将自横结肠系膜裂隙上提的远端空肠与横断的胆管行端侧吻合,距吻合口约12cm处的胆攀空肠壁上留置T管,行荷包缝合,右侧腹壁引出固定,再依次加固各吻合口,检查无出血,狭窄,关闭腹腔。术后保肝,抗感染治疗。对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全麻成功后,病人采用头高20?,左侧倾斜10~15?,双下肢外展体位。术者立于病人两腿之间,持镜手在病人左侧,助手站于右侧,显示器置于病人头侧。穿刺孔一般采用4孔法,10mm观察孔位于脐部,2个12mm主操作孔分别位于两侧腹直肌外缘、脐上2cm处,5 mm副操作孔位于右侧腋前线肋缘下。第二,对患者的胆囊进行剥离,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显露胆总管,。第三,离断胆总管,横结肠系膜根部找到Treitz韧带,确认空肠起始部,距Treitz韧带约15cm处用电钩或超声刀贴近肠壁于小肠系膜边缘切开一小口,大小以能通过腔镜下直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的一只切割臂为准,然后使用 Endo-GIA垂直于肠管长轴方向离断空肠,将远端肠管经结肠后上提至肝门部以备胆肠吻合,胆攀长度约40cm,4-0可吸收线行全层胆管空肠吻合,Y攀借助吻合器吻合。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从感染、肠梗阻以及吻合口狭窄等角度去进行对比,上述指标由本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及X2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计算数据的t值,切实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36.35±2.44)h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40.31±2.09)h,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3.24±5.80)ml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171.37±10.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来说,阻塞性黄疸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因为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对于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研究选择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水平,手术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最有效方式,在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2]。
在传统的开腹式手术治疗背景下,虽然患者的阻塞性黄疸病情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治愈,但是却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而且还容易出现一些感染和肠梗阻等并发症,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后续恢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作为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一种微创手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由于其具有微创的突出特点,因此对于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小,同时又能够起到手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良好效果[3]。另外,腹腔镜的灵活性比较高,能够在患者的腹腔内进行自由灵活的旋转,因此能够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利于加强患者的疾病治疗。从目前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可以说十分不错,并且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认可。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对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对我院的38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开腹式手术治疗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36.35±2.44)h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40.31±2.09)h,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3.24±5.80)ml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171.37±10.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肝胆外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该研究结果与程伟等、郭洪刚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6]。
另外,本次的研究结果还得出,A组患者出现感染2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狭窄1例;B组患者只出现肠梗阻1例;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2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非常好,通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能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与余建中等、帅炜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7-8]。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非常好,通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肝胆外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减少肝胆外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秀军,彭承宏,张学文,刘金钢. 胆道重建技术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03):222-226.
[2]刘金钢. 全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合理选择及操作要点[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0):927-929.
[3]赵伟,江涌,葛炜. 腹腔镜输入段结扎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1):826-828.
[4]刘雪芹,仇和悦,冯超.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于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1):20-23.
[5]程伟,刘庆生,薛桂宏,于金娜,王成华. 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8):9-10.
[6]郭洪刚. 胆肠吻合术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0):18+20.
[7]余建中,胡常明,胡晓华.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管结石围术期的应用[J]. 肝胆外科杂志,2016,24(02):98-101.
[8]帅炜. 腹腔镜手术在肝胆胰脾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 吉林医学,2013,34(02):328-329.
作者简介:张世博(1986年10月3日—)男,汉族,研究生,云南曲靖人,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诊疗工作。
论文作者:张世博,傅朝春,徐安书,杨晓宾,邓大波,许永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患者论文; 肝胆论文; 外科论文; 黄疸论文; 腹腔镜论文; 空肠论文; 吻合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