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能力训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缘起】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在一系列的作文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审题,并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审题是很必要的。有鉴于此,我设计了一节材料作文如何准确与多角度审题的课。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写作文。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写作,一方面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状况,另一方面由此明确课堂指导的方向和重点。题目为2013年北京西城区“二模”作文题。 某公司做市场调研,请路人为两款汽车打分(满分为10分),以决定哪款是公司未来的主推车型。回收大量问卷后,调研人员发现:A款平均分是7.5分,B款的平均分为5分。再仔细翻阅大家打分的具体情况: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分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分和0分。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未来主推B款汽车。 你对类似的事情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整理学生作文,选出审题和立意有代表性的片段印发给学生,并布置作业。 学生作文选段: 选段1:材料中A、B两种汽车,A的平均分高,B的低,可为什么公司却选择了B呢?因为A车都集中在6、7、8分,没有太高,也没有太低的,说明这款车整体上还可以,但比较平庸;而B车虽然平均分低于A车,却集中在9分、10分和0分、1分,说明这款车在某些方面有着极明显的优势。该公司的选择十分明智,他们看中了B车独有的优势与专长,认为此车有市场、有销路。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你的人生才有亮点,你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站稳。俗话说:“百招会不如十招灵,十招灵不如一招精。”就是说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很有建树,那就比杂而不专要好。 选段2:材料中A车的平均分高出B车不少,但平均分只代表一个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这个车基本上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B车虽然平均分低,但有不少得分集中在9分、10分,可见这款车受到了一部分人的青睐。也就是说,B车赢得了一个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选择迎合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而选择迎合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 选段3:A车看似有着不错的平均分7.5分,但都集中在6、7、8分,既没有特别的长处,也没有明确的短处;B车虽然平均分较低,但是优势、劣势一目了然,改进和发扬的方向容易确定,所以被选为首推汽车。由此,我认为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更有利于我们自己的进步。……优势、劣势明了之后,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积极补足劣势、发扬优势,否则就不能进步。 选段4:材料中的公司并没有仅仅根据平均分而妄下结论,而是仔细翻阅了具体的打分情况,选择了虽有不足但优势更加突出的B车。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许多事情的真相往往并不存在于表面,这就需要我们看事情要深入仔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最终做出错误的判断。新闻中曾有报道,一个男子因涉嫌伪造医院的公章而被逮捕,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违法的人。但经过警方的问询,他坦白自己是因为病重的妻子而做出这种事情。假象和真相之间,往往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选段5:中国好声音决赛中帕尔哈提与张碧晨的对抗,前者是沙哑低沉的男声,后者是浑厚朴实的女声。前者虽感情至深但唱法古怪独特,后者唱功很好却特点不足。这也便出现了疯狂迷恋帕尔哈提或者对他不满的极端现象,而大家对张碧晨皆表示赞赏和肯定,并无特别大的争议。两者相比较,我还是更欣赏帕尔哈提,虽然人们对他褒贬不一,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但他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就像那B款车。人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选段6:在科学技术领域,冒险精神也是不能缺少的。众所周知,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许多发明。可是殊不知,这些发明能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就拿电灯举例,灯丝的实验就进行过几千次。但是爱迪生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纵然只有0.1%的几率也要努力。敢于冒险的爱迪生奋斗到了最后,最终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0.1%的机会,也要敢于冒险。 作业:①几则选段的切入角度分别是什么?②由这些角度产生的立意是否合适?如不合适,为什么?③除了选文中涉及的切入角度,你还能想到哪些角度?哪些立意? 【教学过程】 一、读懂材料 (老师引导学生读作文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了什么? 材料内容和作文要求。 2.如何对材料进行概括?(紧扣材料的事件主体、主体行为、结果) 根据打分情况,在A与B两款车中,最后公司决定推出B款车。 二、准确审题 在对材料已经有初步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概括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分析关键信息并找出对象的特点是重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1.材料中的关键字句是什么? “A款平均分是7.5分,B款的平均分为5分”,“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分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分和0分”。 2.分析关键字句,把握对象特点。 A车特点是平均分比B车高,具体得分多居中等偏上;B车特点是平均分略低,具体得分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3.结合六则选段,判断其审题准确与否。 选段1抓住了B车有高分的特点,并将其合理地引申到一个人应该有一技之长,审题是准确的。选段2抓住了一部分人给B车打出了高分的特点,将其合理地引申为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审题无误。选段5准确地把握了B款车的特点,即得分两极分化严重,并将其合理地迁移到“人”身上,认为只有个性突出的人,比如帕尔哈提,才有可能得到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而这样的人,也就是B款车,可能会得到一些人的青睐。审题无误。 选段3没有准确把握公司推出B款车的目的即推向市场并且盈利,而非补足B款车的劣势,审题出现偏差。选段4的错误在于平均分和具体打分情况之间不存在谁真谁假的问题,公司选择了以具体打分情况为主要判断依据,只能说明更看重这种数据呈现方式,并不能说明平均分就是假的。所以,审题不清。选段6抓住了B车有0、1这样低分的特点,认为公司选择B车是有风险的,所以是一种冒险精神的体现。它的错误首先在于没有准确把握公司选择的目的是盈利而非冒险;另外,无论选择哪种车,都会有风险,公司的行为只能说是一种选择,和风险无关。此审题不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题出现偏差,主要是因为对材料中对象的特点把握不准,或者关注不够。有鉴于此,便不得不反复强调对象特点的重要性。 三、多向度审题 以选段为依托,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对象特点、关注选段切入角度之后,由此讨论有没有其他的切入角度。(师生讨论,进行方法总结。) 1.寻找对象 提示: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对材料中着墨较多的对象较为关注,而忽略掉那些用来“烘云托月”的其他对象。所以,老师提醒学生可以关注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掉的“对象”,它们也可以成为一篇作文的切入点。 在这六则选段中,选段1、2和5都是赞成公司选择B车,也就是从B车的角度立意的。运用“寻找对象”的方法,可以看到:材料当中,不只有最终获得公司青睐的B车,还有A车。A车在材料中并没有获得公司的认可,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以围绕A车,对社会中类似A车的现象做出自己的思考。在这则材料中,一旦意识到了A车这一对象的存在,学生的思考就会更加丰富立体。 拓展训练: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修船工补漏”中的“修船工”“船主”,2008年全国卷作文题——“海龟探路”中的“老鹰”“海龟”,等等。 2.正反叩问 提示:新课标之下的作文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写作,都会假设一个选择方向。在此则材料中,就体现为公司最后选择了B车。需要说明的是,材料的选择只是给出一个可选的方向,而不是学生必须要肯定和认可的。一般情况下,辩证地看,所有的选择学生都可以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当然,涉及道德原则、法律规范的除外。在正反的叩问之中,方能彰显思维的活力。 在这则材料中,通过寻找对象,学生可以分别从A车和B车两个角度入手,经过正反叩问,可以否定或肯定B车,同样也可以分别肯定A车或者否定A车。通过以上分析,现将此则材料还可写的角度与立意总结如下: ①否定B车——部分决定整体,部分高整体才能高;“短板效应”的启示…… ②肯定A车——可以做各方面都比较平常的普通人;需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③否定A车——拒绝平庸…… 拓展训练: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山羊过桥’游戏”中的是与非,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给野生动物喂食”中的合理与非理,2014年北京卷作文题——“老规矩”中的精华与糟粕,等等。标签:材料作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