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上海经济快速发展——上海市利用外资“八五”期间回顾及“九五”规划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上海市论文,有效地论文,快速发展论文,上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八五”期间上海利用外资的回顾
“八五”期间,上海利用外资工作在中央和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区、县、局与各综合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把握机遇,积极开拓,锐意进取,连续四年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好势头。1994年和1995年吸收协议外资金额分别达100.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创全市历史最高纪录。“八五”期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2674家,协议外资313亿美元,实际进入外资103.89亿美元,分别为1991年以前历年累计总数的13倍、10倍和6.5倍。
(一)吸引外资持续发展,推动了上海经济建设快速、高质运行。
“八五”期间上海直接利用外资达到的规模如下:
“八五”期间上海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如下:
在“八五”期间上海利用外资实际到位数为152.74亿美元(即直接利用外资+间接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为1267.7亿元。“八五”期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3994.66亿元,上海利用外资实际到位数占31.7%(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占21.5%),弥补了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资金不足的困难,为上海“三年大变样”,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启动和开发,加速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旧城区的改造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
(二)、以工业为主的引资结构,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
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上海历年累计举办工业性“三资”企业10010个,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8.6%,其中73%是“八五”期间新成立的。据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世界最大100家工业公司中已有46家在沪投资1995年比1994年底净增12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投资工业项目以通信、汽车摩托、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冶金化工电站设备、电子和计算机、医药和生物工程、电梯和建筑材料等工业为主,占工业性项目总数的60%。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工业项目331个,协议外资56.6亿美元。全国1995年评出的30家先进技术企业中,上海就占11家,占全国总数的37%,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档次的提高。目前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而在六大支柱产业的产值中有40%以上是三资企业贡献的。本市工业三资企业年销售产值由1991年的155.8亿元,到1995年的1395.2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总数由7.8%上升为24.3%;出口创汇比例由1991年8.6%提高到1995年的29.2%。在本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三)浦东新区实行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成为外商优先投资的区域
,带动了基础开发、重点小区建设和功能建设。
浦东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一个热点。这从“八五”期间浦东新区利用外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项目数及协议金额大体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基本设施初步形成构架。“八五”期间,浦东新区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0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杨浦大桥、内环线、杨高路、外高桥新港区、煤气二期工程、通讯工程以及合流污水排放等十大骨干工程,大部分提前两年完成。大量基础设施的高速优质建成为国际国内广大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
重点小区开发取得成效。重点小区开发进展快、质量高、招商效果显著。至1995年底,各重点小区已开发面积达18.9平方公里,金融贸易、出口加工、自由贸易区和高科技园区功能已初步显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185幢大楼正在开工建设,已有近30幢大楼25万平方米的面积投入营业;金桥出口加工区累计引进项目达292个,引进著名跨国公司项目46个,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亿元;外高桥保税区进区项目已达2227个,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9.3亿美元;张江高科技园区加速开发,目前已吸引20多个中外项目进区发展;华夏商业旅游区、王桥工业开发区、星火工业开发区、六里现代生活园区、花木市政文化中心及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都开始按不同的规划功能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抓紧开发和招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90年60.24亿元增至1995年41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22.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0年8.1%提高到1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已达到27000余元,高出全市平均9000余元,较1990年净增2.2万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步提高,全年工业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人均增加值1.8万元提高到1995年人均6.1万元。
(四)浦西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开发和功能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经济效益显著。
三个经济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14家,已开业的企业90%已进入盈利期。闵行开发区已完成3.5平方公里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占规划面积的100%,到1995年底,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30家,协议外资总额13.6亿美元,吸收协议外资8.6亿美元,形式“四高”特征:一是层次高,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项目达29个;二是投资额高:平均单项投资额1001万美元,高出全市平均数的2.8倍;三是技术高,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29%;四是投资回报率高,达30%以上。累计实现工业产值逾310亿元,利税73.6亿元,外汇收入23.6亿美元,按单位面积计算,均处全国领先地位。
漕河泾开发区已完成3.7平方公里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占规划面积的61.8%,引进了16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20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形成了微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光机电一体化及新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66.5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3.3%。
虹桥开发区已基本完成65公顷规划用地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十年来累计引进项目24个,投资总额11.87亿美元,吸收协议外资8.88亿美元,已开发土地每平方米引进外资超过2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66万元),有16幢大楼宾馆投入使用,房间全部租出,经济效益明显看好。
目前,上述国家级开发区已进入二期、三期规划区域的开发阶段。
(五)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外商投资领域。
上海在“八五”期间批准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项目3432个,协议外资达185.17亿美元,分别是全市总数的比例为27%和59%。投资遍及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外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文化娱乐、公用事业、中介服务等30多个领域,对促进建设三个中心、一个龙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各年批准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项目情况如下:
土地批租为外商参加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在整个“八五”期间房地产方面利用外资数占整个利用外资数的45%,这说明外商对房地产开发的兴趣。土地批租地块达1150块,出让面积近9000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旧城区的分别占总数的19%和2%。吸收外资超92亿美元。主要用于改造旧城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形成了三街(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三城(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城、不夜城商城),浦东建成了一批新城区,同时在全市建造了一大批居民住宅,拆迁危、简、棚屋面积156万平方米,可建新住宅783万平方米,改善了居住水平。目前,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内销商品房、平价房在政策导向下,已有30多块地块启动,这将有利于使一批中低收入家庭有能力进入商品房市场,实现提高居住水平的愿望,同时也能完善中心城区的居民职业、阶层结构。改造365万平方米棚户简屋的任务按原市政府的财务要花一百年,现在利用外资预计到2000年可望提前完成。
近年来,上海采用中外合资、合作或有偿转让专营权的方法,吸引外资建设或滚动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建成或在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延安西路高架道路、徐浦大桥、莘闵轻轨、闸北电厂和大场水厂等7个项目,总投资23.2亿美元,这对缓和水、电供应,改善市内交通,改善城市功能和投资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设分行的有40家,还有131家设立了办事处,资产总金额超100亿美元。其中世界最大的30家银行中,有19家在沪设立了分行。
(六)推进郊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约化、农村城市化。
1992年以来,上海实施“两级政府、两级管理”新体制,郊区利用外资积极性空前高涨,利用外资已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到1995年底,郊区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129个。吸收协议外资95.67亿美元,接近全市的三分之一。近二年来,在郊区陆续批准了九个市级工业区,引进1500多个项目,吸引外商投资和市区工业搬迁结合,项目向工业区集中,给郊区的乡镇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5年,郊区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6.4%;郊区工业新增产值占全市工业新增产值的份额达60%左右;郊区地方财政收入已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九五”期间,上海利用外资设想及展望
(一)总的方针:
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积极开拓,扎实工作,保持上海利用外资持续、合理、健康、稳定发展的势头,把利用外资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总的形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上海在投资环境方面吸引外商投资是有许多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浦东新区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上海将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三大中心,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八五”期间的实践表明,上海和浦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商所青睐。在沪投资的势头日趋强劲,前景持续看好。
1.跨国公司经营策略重大调整,为上海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新契机。到1995年底,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金额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二位,发展中国家总量三分之一。日本、欧洲及美国等国的国内成本上升,将继续进行产业外移。跨国公司在沪投资的势头较好,属世界最大100家工业大公司的1995年新增12家,1996年上半年又增4家,总数已达46家。1996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到资金24亿美元,同比增加64%,在广东之后,列全国第二名。
2.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将明显降低,并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为上海利用外资带来了机遇。
入关后将对我市利用外资产生不少影响,总体来主产利大于弊。中国人民银行从今年7月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在今年实现人民币经济项目的可兑换,提前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这为外商投资带来新的动力。
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上海进行了一些全国领先一步的拓展改革开放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新的突破。上海已初步形成了14个国家级要素市场,如证券市场、外资金融市场、涉外房地产市场、外汇交易市场等,1995年国务院又给予浦东新区“5+1”政策,上海外商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外国投资在沪投资机会不断增多。
3.上海明显的“三大”优势,经济效益较高,对外商来沪投资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一是地域优势。位于中国东南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之交叉点,南北和东西经济幅射作用大,经济带动作用强。
二是综合经济实力强。“八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以来上海的GDP增长率一直比全国高二个百分点,连续三年超过增长14%;上海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50家大城市之首,人均经济效益指标全国第一;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达970亿元,预计今年可超1100亿元;在沪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成功率和盈利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上交国家税收达70亿元,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盈利率在80%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上海商品出口超11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会超过去年。
三是技术人才优势。
4.国内国外宏观政策变化,上海利用外资面临着新的挑战。
(1)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强调对外资企业要实施国民待遇,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今后可能有所调整,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将着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历来占大头的港、澳、台投资者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十分敏感,他们较为重视优惠政策的取舍,可能会影响他们来上海投资。
(3)在未来五年中,印度、越南、东盟国家及拉美等国仍是我利用外资的主要竞争对象。
(4)“八五”期间间接利用外资已是每年递减,“九五”期间从国际货币及金融组织获得资金——间接利用外资难度更为增大,今后软贷款将愈来愈减少,商业贷款将是主要融资手段,而商业贷款的较高利率不是一般国内企业所能承受的。
(三)主要目标
(1)全国“九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为1500亿美元,平均每年300亿美元;上海“九五”期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例1/10以上。
(2)上海利用外资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例,2000年争取达45%,2010年目标为65%。使上海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要积极贯彻国家“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战略。
(3)大力吸引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上海投资,设立区域总部和办事处。
世界最大100家工业跨国公司入沪,争取到2000年达60家以上。
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入沪,2000年争取总数达80家以上。
3.主要措施
(1)抓住五大机遇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东移亚太地区的新机遇;二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重点北移长江流域及其三角洲的新机遇;三是中央赋予浦东功能开发政策的机遇,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四是科技兴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利用外资促进上海汽车、通讯、家用电器等六大支柱产业和计算机、生物工程、新药等新一轮新兴工业行业的新发展;五是国家对工商企业“抓大放小”的机遇,利用外资,推动大集团、大公司组建。
(2)强化五种意识
捕捉国内国外机遇的意识;增创市内市外优势的意识;珍惜改革领先一步的意识;树立本市整体优势的意识;确定服务全国的意识。
(3)突出五个重点
——突出以浦东新区,上海保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工业开发区为重点的开发和建设,探索利用外资的新领域和新形式,特别要重视浦东新区和保税区的功能开发,加大“三来一补”力度。
——突出以“三港两路”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外资,要推出和落实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以及沪宁沪杭高速公路、高架轻轨(包括地下铁路)等21个大型基础设施招商项目。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仅浦东新区“九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高达987亿元,为“八五”期的近4倍。
——突出以工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加快老企业嫁接改造为重点的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要重视吸引世界著名的工业跨国公司来沪投资,引进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以改善上海现有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水平、使上海的工业技术实现跳跃式的进步;要继续以现有汽车、通信、家用电器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大产品、大合资、大项目。要充分调动本市大集团公司利用外资的积极性。现在上海的一些工业局将逐步改组为集团公司,经委系统将组建32个大集团公司,今后的年销售额均在50—100亿元人民币,通过这些大集团公司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可大大加快上海利用外资的步伐。要利用外资加紧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技术、建筑新材料、绿色技术,争取在这五大新技术领域里更多吸引一些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同时要鼓励一批跨国公司在沪设立中国或亚洲地区总部;鼓励世界大金融机构在沪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突出旧城区改造,扩大利用外资建设内销房、平价住宅商品房,拓展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1996年以来,利用外资改造旧城区势头良好。目前共批准内销房地块6幅,出让土地46.23万平方米,可拆除危棚简屋近40万平方米,是1995年同期的7.9倍。虹口区虹镇老街32万平方米,引进港资6亿美元,可拆除32万平方米危棚简屋,占全区拆除总任务的1/2。南市区通过推进复兴东路拓宽工程,引进外资6.5亿美元,落实20万平方米老城区地块改造任务,闸北区引进港资4亿美元,对老北站以南地区4.3万平方米旧 城区进行成片改造。为上海“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开好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突出郊区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菜蓝子工程为目标。
郊区工业要重点发展市级工业区,要抓紧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今后外资工业项目原则上向市级工业区集中,在上海郊区形成一批产业上各具特色的市级工业区。
扩大农业的开放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都市型的现化农业、外向型农业。开发农业名、特、稀、优产品,发展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大规模自动化养猪、农融产品产销一体化的利用外资项目。
利用郊区地域空间广阔,自然及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外资大力拓展旅游业,争取尽快建成佘山国家级旅游开发区。
4.进一步改善五方面投资环境
在“九五”期间我国将对外商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税收优惠将逐步淡化。“八五”期间上海在改善硬环境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今后在改善软环境方面也要作出相应的努力。 (1)健全涉外经济法规,增强透明度,最近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条例》;我们将在明年制订《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还要修订《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条件》。根据对外经济发展的要求,清理已颁布的96项涉外经济法规,使之适合当前形势的发展。各委办局新颁布的内部文件,凡要三资企业执行的,由三资企业协会收集汇编及刊登,以增强透明度。加强对全市从事外资工作的干部的涉外经济法律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依法审批、依法管理及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2)清理外商投资项目申请和经营中的各类收费,坚决制止乱收费。各类收费要合理、公开,要有法可依。
(3)增强服务观念,把方便留给三资企业,简化电、水、煤气的申请手续。
(4)改善外籍人员在上海的生活环境。其中特别是要完善外籍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为外籍人员及其家属就医的医院、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给外籍人员的长驻提供方便。
(5)要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抓紧培养一批既懂企业管理、技术和外语,又能做好涉外工作的人才,特别是能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