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时代与中国的战略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战略论文,时代论文,多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于经济实力成为衡量一国国际地位的主要标准,从前处于从属地位的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经济强国,再也不甘寂寞,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要求,使美苏主宰世界的格局,演变成七国集团共同主宰世界的格局。在七国集团中,美国居绝对优势,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科技领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但是,美国过去那种一呼百应、独揽大权的威势已不复存在。其他六国的联合力量,促以让美国收敛自己的言行,更何况德、法、英、意等国已构筑起欧洲联盟这一坚强堡垒,正在由经济联盟过渡向政治联盟,更是美国独霸天下的巨大障碍。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继承性,即带有冷战时期的深刻烙印。
首先,它继承了冷战时期的遗产。德日的强盛、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均得益于美苏两国争霸世界的需要。例如,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抗衡前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影响,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大量援助,使处于困境的西欧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加强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实力和内在凝聚力。
其次,它使冷战时期被掩盖的矛盾暴露了出来,并日趋尖锐化。例如,民族矛盾、边界矛盾、西西矛盾等等,本来早已有之,只是在两极时代处于隐性状态,让位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罢了。
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冷战时期已经相当突出。随着日本、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与美国的矛盾也在上升。不过,由于当时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它们的安全有赖于美国的保护。故而一旦发生经济磨擦,总是以日本、西欧的让步而告终。如今,在苏联的军事威胁消除之后,日本、西欧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就激化了起来,使西西矛盾成为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
第二,不稳定性,即现有的格局不会长期保持下去,它是短暂的,是连接两极时代和多极时代的过渡阶段。故此,我们可把现阶段称作多极化阶段。
原因之一,已经或将要出现一些很有潜力的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它们可能在21世纪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亚洲,这些新的增长中心是中国、印度和东盟。在美洲,它们是巴西、智利。在非洲,新的增长中心是南非。在欧洲,可能出现的新的增长中心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原因之二,美国不可能长久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在历史上,荷兰、英国、美国曾由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先后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但是,那是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传播阻碍很多,容易受到少数国家的垄断。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性特征与交通、通讯的便利,使得科学技术的扩散几乎是没有障碍的。还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需要投入的资本和人力越来越浩大,任何一国都不能保证在所有的高科技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它们必然要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期垄断科学技术,不可能长期在政治经济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
第三,复杂性。目前尽管存在着明显的多极化趋势,但关于未来的多极时代的具体情况却并不明朗。最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断定哪些国家或集团将会构成其中的一极,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
二、多极时代的特征
1、多极时代的涵义。所谓多极时代, 是指一些大国或集团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没有哪一个国家或集团占有压倒优势。任何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都将由这些国家或集团共同决定。
哪些国家或集团将成为多极时代的一极,既取决于它们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又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下面,我们仅就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一极的国家或集团进行分析。
(1)、多极经济。显然,美国、德国、日本、 法国等发达国家可能构成多极时代的一极。此外,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也有很大可能成为多极时代的一极。美国商务部1994年确定了10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作重点。中国、印度、巴西是其中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美国商务部1995年又把东盟包括在新兴市场之中。美国总统克林顿说,“这10个市场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今后15年,它们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将达到40%。”此外,如果俄罗斯能克服当前的政治、经济困难,也会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极。作为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有可能形成的东亚经济集团将成为势均力敌的三支力量。以俄罗斯为核心的独联体、以巴西为核心的南方共同市场和以印度为核心的环印度洋经济圈,也有可能成为很有势力的经济集团。
(2)、多极政治。美国和法国已是政治大国。德国、 日本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虽然由于二战遗留的问题,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若干障碍。但是,以雄厚的物质力量作为后盾,它们必将逐步接近这个目标。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政治大国。由于改革开放卓有成效,由于经济建设成绩显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进一步提高。俄罗斯已是一个政治大国。现在的七国首脑会议扩大为“八强体制”,即在西方七国之外又加上俄罗斯。前美国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应该让中国、印度和巴西加入首脑会议,以反映“国际政治的现状”。欧洲联盟作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实体,已经和世界上130 个左右的国家建立了正式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随着本世纪末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它将加速政治一体化的步伐,在国际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集团,东盟是一支正在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力量。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进行的多边安全对话,通过东盟—欧盟高级官员会议等国际性会议,东盟对亚太地区和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作用。
(3)、多极科技。展望未来, 军事的对抗逐步转变为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并集中表现为高科技的竞争。一个国家能否在综合国力上取得优势,关键在于能否在科技上取得优势。旧产业的改造、新产业的崛起、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满足、甚至于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提高,都仰仗于高科技的发展。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高科技发展,把它看成是21世纪一国取得有利竞争地位的必要手段。各国纷纷制定了高科技研究和开发计划,并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了独特的战略方针,例如,美国针对基础研究很强、科技产业化较弱的特点,加大了科技投入的规模,对应用研究给以更大的注意。日本长期侧重于应用研究和开发、基础研究比较落后。现在,日本强调发展基础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欧洲联盟依靠集体的力量,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科学技术合作,如尤里卡计划、空中客车计划等,均取得巨大成就。作为世界科技大国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冷战后受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之累,处于日渐衰落的状态。目前,俄罗斯已对此引起警觉,正在研究科技发展问题,通过改革科研体制、稳定社会经济、加强同西方的科技合作等方式,来重新寻回昔日的辉煌。
当前,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力图在高科技领域中一展雄姿。从1984年开始,印度就把发展高科技放在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重点开发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如今,印度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在核能、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研究等领域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巴西把信息产业置于重要地位,高度重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巴西各大城市的电信网络已联成一片,并于去年铺设了连接巴西与美国和西欧的海底光缆,巴西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成果卓著。中国在1986年提出“高技术发展计划纳要”即“863计划”。 该计划在“八五”期间成果辉煌,中国在生物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通讯技术、信息技术、核能技术等领域均取得卓越成就,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关方面正在制定“863计划”的“九五规划”, 并考虑到21世纪中国的科技发展问题。
(4)、 多极军事。 美国是超级军事大国, 年均国防费支出高达3000亿美元左右,总兵力200万以上,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凭借其高技术武器,给号称第四军事大国的伊拉克以沉重打击。1992年、1996年,美国再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俄罗斯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核武器和庞大的军事机构,由于缺少预算资金和存在各种社会问题。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趋于下降。但是,一旦经济社会情况稳定下来,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还会重新加强,国防现代化是中国的奋斗目标之一。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威慑力,将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加强。1992年,密特朗和科尔正式确定建立法德联合军团,并以此作为基础,吸收欧盟的其他成员国参加,最终建立兵力5—7万人的欧洲联军,这意味着美国在欧州的军事存在将逐步减弱,德国和欧盟将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目前,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日本的军费开支已居世界第二位,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只要需要,日本可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冷战以后,一些新的军事强国开始崛起,如印度、伊拉克、韩国、以色列等。近年,东南亚的军费开支已超过中东,成为仅次于欧美的世界第三大武器市场。
(5)、多极文化。近年来, 在文化领域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多极化趋势,对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强行输入西方价值观的企图,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了抵制,并强调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例如,印尼拒绝荷兰的援助并相应降低援助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反对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联系”战略。又如,李光耀在介绍新加坡的经济奇迹时指出,“新加坡的成就不是按照美国学者和新闻人员设定的教科书模式达成的。”
21世纪将会出现多极文化,以取代过去几百年西方文化占主导的地位,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并列的文化将会是: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东正教等。虽然这些文化之间未必会发生亨廷顿所说的未来世界的主要冲突。但是,它们之间毕竟有着巨大差异,有着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不过,相互依存关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不同文化的合作与和平共处成为可能的和相互有利的。亨廷顿后来也看到了这一点,并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长文,题为《西方文化是特有的,但不是普遍适用的》,认识到,“喝可口可乐并不能使俄国人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2、多极时代的特征。从对多极格局的展望和分析可以看到,21 世纪的多极时代具有若干重要特征:综合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稳定性、全球性和协商性。
(1)综合性。多极格局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它不是指世界仅在经济或其他某一单独领域具备多极性,而是意味着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备多极性。如果说某一国家或某一集团是世界的一极,实际上是指它在很多领域都是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力量。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最有可能成为多极时代的重要一极。
(2)、多层次性。世界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多极性。 第一层次是由大国构成的多极格局,第二层次是由以大国为核心的地区性集团构成的多极格局。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可能出现的东亚经济集团、环印度洋经济圈、独联体、南方共同市场等,都有可能成为集团层次上的多极格局中的一极。目前,区域性集团大多只体现出经济性。但到几十年以后,它们都有可能如欧洲联盟一样,实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一体化。
(3)、交叉性。指国家之间或集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相互交融,难以把它们截然区分开来。例如,欧盟要与南方共同市场建立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要与欧盟建立大西洋共同体;印度与包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APEC国家在内的环印度洋国家组建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欧盟15国与东亚10国加强接触,举办亚欧首脑会谈等。到21世纪,这种交叉性的特征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全球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4)、稳定性。由于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全球和平因素将会上升,稳定性将会增强。其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其二,经济集团化使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上升,大大减少了集团内部的冲突。例如,如果东欧国家最终都被纳入欧洲联盟,就会使边界矛盾、民族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其三,多极格局的交叉性,使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其四,目前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多为冷战时期被掩盖的矛盾,在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充分暴露和渲泄之后,将会得到缓解。其五,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逐步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主要标准,其他矛盾和问题都将下降到次要地位。其六,各极相互制约,没有哪一极敢于轻易挑起事端。当然,局部的、地区性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不过,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在列强的有力干预下迅速予以解决。
(5)、全球性。历史上曾有过多极时代,如19世纪的欧洲。 但是,历史上的多极时代都是发达国家的天下,21世纪的多极时代却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作为其主要特征之一的。这样,就使未来的多极格局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也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形成公平、合理、利益共享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6)、协商性。多极格局是与一极格局、两极格局相对立的。 在多极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霸天下。出现任何矛盾,都不能采用粗暴蛮横、单方面制裁的方式,而应该采取协商的、合作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否则,你就会使自己陷入孤立状态。
三、中国的战略抉择
几乎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具有一定实力或潜力的国家,都想抓住历史提供的难得机遇,发展和壮大本国的综合国力,以提高国际地位,成为未来强大的一极,为本国谋取最大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多极格局的性质和特征,寻找出各个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一条把中国载向21世纪的高速公路,以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巨大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中华民族才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加卓越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在世纪之末的战略抉择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为了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巨人,我们必须在下列诸方面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第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影响一国综合国力的各个方面,经济发展处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中国、东亚国际地位的急剧上升,儒家文化国际影响的日益增大,无不归功于中国、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上的腾飞。此外,军事、科技的发展,也依赖于投入更多的资金。我们必须继续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第二、以科技发展为先导。科技发展历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它极大地改变了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的面貌,构成社会生产力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能否迅速提高,主要取决于该国在高科技方面是否占有优势。单纯的模仿已无法做到这一点,只能使自己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因此,我们应该更新观念,在全民族中牢固树立科技立国、高科技优先的观念,使国民经济逐步由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化成以科技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利用大国优势,提高科技支出,集中研究和开发某些基础较好、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大的领域,使中国在世界高科技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与科技强国分享科技成果,给中国的经济以更大的推动力。
第三,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奇迹应归功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巨大动力,仍将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最终确立。
第四,以区域集团为后盾。在未来的多极时代中,中国将以哪一个区域集团作为后盾?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集团,中国在多极格局中还会有自己的地位吗?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不是有一个APEC吗?是的,我们有一个APEC。但是,由于过于庞大、松散、开放,由于成员国不承担制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能算是一个集团,只是一个制度化论坛或协商组织。为了更多、更好地体现中国的利益,为了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我们应该积极促进东南亚与东北亚经济的发展,加强与东盟和日本的经济合作与政治对话,为推动东亚经济合作走向更高层次创造条件,为推动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之类东亚经济合作载体的发展而努力,并最终形成堪与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抗衡的东亚经济集团。
第五,以国际合作为助力。敞开国门,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这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因素,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且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有利于减少冲突,促进未来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标签:科技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日本科技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经济学论文; 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