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OPGW光缆覆冰是受微地形、微气象和温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以及风速等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综合物理现象。文章从电力系统和气象学角度的角度分析了OPGW光缆覆冰的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OPGW光缆;覆冰;气象条件
一、引言
通信系统已成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PGW光缆既有光纤通信的功能又有架空地线的作用,因此在输电线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OPGW光缆运行时间的增加和应用范围扩大,也逐步暴露一些问题,如覆冰断线。由于OPGW光缆尚不具备导线较为成熟的融冰技术,OPGW光缆重覆冰的后果极为严重:①因覆冰导致光缆承受的拉力远超过设计值而被直接拉断,引起线路跳闸或杆塔受到不平衡张力引起塔头折断或倒塔等;②因覆冰导致光缆被拉伸过度而造成内部纤芯有断点,影响传输质量;③因覆冰光缆发生严重舞动,导致OPGW光缆与导线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产生多次放电并产生高温电弧,使得OPGW光缆外层单丝熔断,其余股线不足以承受张力,最终断线[1]。因此,对于OPGW光缆覆冰成因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OPGW光缆覆冰分类
OPGW光缆覆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综合物理现象,包括微地形、微气象及冷暖空气对流、环流、温度、湿度以及风等因素。按OPGW光缆覆冰的表观特性分类,可分为雨凇、粒状雾凇、晶状雾凇、湿雪、混合凇,其具体特点及成因如下:
1.雨凇
雨凇外观呈透明玻璃体,密度约为0.6-0.9g•cm-3,其坚硬、不易脱落。在雪花或冻雨与OPGW光缆相碰或接触时在其表面形成水层,水层冻结后形成雨凇。
2.粒状雾凇
粒状雾凇呈乳白色不透明体,密度约为0.1-0.3g•cm-3,其含有气隙,疏松较脆,无定形状。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OPGW光缆表面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而形成粒状雾凇。
3.晶状雾凇
晶状雾凇呈白色结晶状,密度约为0.01-0.08g•cm-3,其空气泡较多,疏松且软,容易脱落。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在OPGW光缆表面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
4.湿雪
湿雪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状,密度约为0.1-0.7g•cm-3,其质地较软。冻结的雪片,在降落过程中,通过一段温暖层后,雪片趋于潮湿、融化,然后冻结较冷的OPGW光缆表面,当气温进一步降低时将变成坚硬的冰冻体。
5.混合淞
混合淞呈乳白色,密度约为0.2-0.7g•cm-3,其体大、气隙较多,是雨凇和雾凇交替冻结在OPGW光缆上而成的。
三、OPGW光缆覆冰的必要气象条件
OPGW光缆表面形成覆冰,有以下几个必要的气象条件需要同时满足[2]:(1)气温及OPGW光缆表面温度同时达到0℃以下;(2)空气湿度大于85%;(3)大于1m/s的风速。
风使得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滴发生运动,并与OPGW光缆碰撞后被捕获于光缆表面,低温使得水滴冻结,从而在OPGW光缆表面形成覆冰。相关研究表明,当空气的相对湿度教小,且无风或风速很小时,即使空气温度在0℃以下,OPGW光缆上也基本不会覆冰。但在贵州大部分地区都有覆冰气象必要条件,且覆冰厚度可达3mm以上,因而OPGW光缆都有可能产生覆冰从而导致故障产生。
四、OPGW光缆覆冰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OPGW光缆覆冰的过程通常为:当温度为-5℃~0℃,风速为3~15m/s时,(1)若遇毛毛雨或雾,雨凇将首先在OPGW光缆上形成;(2)若天气继续变冷,气温骤然下降,且出现雨雪天气,冻雨和雪则会在黏结强度很高的雨凇冰面上迅速增长,形成密度大于0.6g/cm3的较厚冰层;(3)若温度持续下降至-15℃~-8℃,则会在原有的冰层外侧积覆雾凇。这种过程将会使OPGW光缆表面形成雨凇、混合凇、雾凇的复合冰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以上(1)-(3)的过程中,如天气发生变化,多次出现晴转冷天气,那么覆冰的密度会因部分融化而加强,如此往复发展,将形成雾凇和雨凇交替重叠的混合冻结物,即混合凇。若(1)-(3)过程中气温持续升高,则覆冰过程终止。
OPGW光缆覆冰的形状各不相同,如椭圆形、圆形、松针状等。OPGW光缆覆冰首先生长在迎风面上,若风向未发生急剧变化,则在迎风面上覆冰的厚度就会继续增加。当迎风面覆冰达到一定厚度时,覆冰重量足以使OPGW光缆扭转时,OPGW光缆将发生扭转;OPGW光缆再扭转时,覆冰就会持续生长,最终在OPGW光缆上形成椭圆形或圆形覆冰。
OPGW光缆覆冰影响因素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方面:
1.高度的影响
(1)海拔高度的影响。就同一地区来说,一般海拔高度越高,越易覆冰,覆冰也越厚,且多为雾凇;海拔高度较低处,冰层厚度较薄,多为雨凇或混合淞。
(2)覆冰发生的凝结高度。每个地区都有一个起始结冰的海拔高度,即凝结高度。每个地区都有凝结高度,凝结高度是随着不同的地面温度和露点而变化的,常用海宁公式计算,即:
(4-1)
其中,H为凝结高度,是以地面为基准的起始高度,单位为米(m);T为地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为地面露点,是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在我国,OPGW光缆的覆冰分布特点可以描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在凝结高度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覆冰厚度也随之增加。
(3)OPGW光缆悬挂高度对覆冰的影响。OPGW光缆悬挂高度越高,则覆冰越严重,因为空气中液水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风速越大、液水含量越高,单位时间内向OPGW光缆输送的水滴越多,覆冰也越严重。
2.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受风条件较好的突出地形或空气中水分较充足的地区,如迎风坡、湖泊、山顶、云雾环绕的山腰等处,其覆冰程度也比较严重。
3.OPGW光缆的走向影响
OPGW光缆覆冰与线路走向有关[3],在冬季覆冰天气风向多为北风或西北风,OPGW光缆为南北走向时,导线轴线与风向基本平行,这就使得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输送到OPGW光缆上的水滴及雾粒比东西走向的导线少得多。OPGW光缆为东西走向时,OPGW光缆与风约成90°的夹角,从而使OPGW光缆覆冰最为严重。因此,在严重覆冰地区选择线路走廊时[4],应尽量避免线路东西走向。东西走向的OPGW光缆不仅覆冰严重,而且东西走向的OPGW光缆容易产生不均匀覆冰,不均匀覆冰可能会诱发覆冰舞动。
4.OPGW光缆本身影响
(1)OPGW光缆刚度[5]。OPGW光缆覆冰时总是在迎风面上首先出现新月形或扇形积冰,产生偏心荷重,对OPGW光缆施以扭矩,迫使光缆出现扭转,让未覆冰或覆冰较少的表面对准风向,继续覆冰。OPGW光缆的刚度大小决定其抗扭转的性能。OPGW光缆刚度越小,OPGW光缆的扭转越大,覆冰进一步增加。由于OPGW光缆在扭矩作用下的扭转角度与成比例,其中为档距长度,为OPGW光缆直径,故档距较长,直径较细的OPGW光缆容易扭转,便于覆冰分布于导线的各个侧面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覆冰。
(2)OPGW光缆直径。OPGW光缆的直径除了影响刚度外,还影响着过冷却水滴能够达到OPGW光缆表面的有效空气层的厚度。在常见风速(8m/s)以下,对直径不太大的导OPGW光缆(40mm直径以下),实验数据表明,较粗的OPGW光缆覆冰量重于较细的OPGW光缆。当导线直径超过40mm时,随着直径的增加,覆冰量反而减小。当风速大于8m/s时,OPGW光缆越粗则覆冰量越大。
参考文献
[1]冀晋川,高义斌.OPGW覆冰断线原因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8(7):15-17.
[2]谭冠日.电线结冰的若干小气候特征的探讨[J].气象学报,1982.
[3]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风摆的研究[C].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2.
[4]蒋兴良,易辉.输电线路覆冰及防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刘和云.架空导线覆冰防冰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金迦勒.
论文作者:汤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光缆论文; 雾凇论文; 高度论文; 风速论文; 导线论文; 表面论文; 直径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