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91-02
应力骨折亦称疲劳骨折,是军事训练、运动员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应力性骨折是骨质过度使用的伤害。Briefhaupt最初在1855年描述的应力性骨折的新兵。 目前了解,装载反应的病理生理的应力性骨折,骨的压力一直由众多先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骨折新兵和运动员[1]。应力骨折影响所有重复体育活动的人。医学研究表明,发病率女运动员较男性多。许多医师称这是一个条件被称为“黑社会”的女运动员:饮食失调症,闭经(月经周期罕见),骨质疏松。女性的骨量减少,获得应力性骨折的机会增加。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发病率为2.9%,而以色列新兵调查则高达31%[2];国内报道新兵应力骨折发病率为9.5%~16.9%,个别报道甚至高达32.5%[3]。应力骨折好发于下肢。篮球运动员的跗、跖骨应力骨折发病率较高,田径运动员多发于胫骨、腓骨或跖骨,足球运动员好发于第5跖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军事训练中以负重行军和长跑训练引起的胫骨应力骨折最常见(50%~80%);其次为跖骨应力骨折(20%~40%)。与暴力骨折不同,应力骨折是反复损伤积累的结果,特征为骨的破坏和修复同时进行,发病初期往往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因而易被忽视。应力骨折如不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随着病程延长和损伤程度的加重,会发展为完全骨折。随着影像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应力骨折诊断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提高应力骨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现将本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报告如下。
1.应力骨折的X线诊断
应力骨折在症状出现后3~4周才能显示骨痂征象,故X线检查早期检出率低,首次就诊者15%出现X线征象。早期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呈灰色骨皮质征[4]。此征象是由局部骨质充血水肿所致,但此征象初诊时常被忽视。随着病程延长和损伤程度的加重,中晚期可见骨折线大多呈横行,亦可呈斜行或放射状,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表现为鸟嘴状、丘状、带状骨皮质增厚。
2.应力骨折的CT诊断
CT更准确显示骨折线及骨内外膜增生,多伴周围软组织弥漫肿胀,可帮助除外可疑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管状骨应力骨折早期均为直或不同程度弯曲的横形透亮线,伴邻近软组织较广泛肿胀;晚期骨内外膜增生,局部密度增高,但仍可见骨折线痕迹;随着病程延长,骨膜反应更明显,长骨骨膜增生围绕骨干生长形成新的不完整的骨皮质轮廓,横断面CT扫描呈现双皮质征。肋骨应力骨折早期为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折线显示不清,相应处见局限性软组织肿胀;晚期骨质增生硬化,衬托出骨折线。锁、肩胛、骶、髂、耻及坐骨应力骨折早期为程度不同弯曲的透亮线,晚期见明显骨痂形成,呈山丘状。与核素骨扫描及MRI相比,CT的敏感性略低,但特异性好,是诊断和随访应力骨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尤其对骨盆、肋骨等解剖结构复杂或形态不规则区域有其独特优势,不仅能清晰准确显示解剖关系和病变的特征,而且在对病变鉴别诊断时显示特异征象。如恶性骨肿瘤CT检查通常有骨质破坏且伴软组织肿块,出现病理骨折时,骨折线多不规则,而应力骨折除显示骨折线外,未有骨质破坏,随访发现骨质修复,软组织多为弥漫性肿胀。
3.应力骨折的MRI诊断
在骨折急性期(3周内),MRI不能反映皮质骨内骨折线,故长骨骨折通常不做MRI检查,但MRI对早期骨髓和软组织水肿显示比X线和CT检查早且清晰[5],常用于松质骨骨折急性期的检查,特别是椎体骨折的检查。松质骨急性期的线形骨折,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可显示线状低信号区。陈旧性骨折(3周后)断端骨髓腔及骨皮质周围有大量骨痂存在,骨痂组织T1、T2值均极短,显示为不规则或梭形无信号区。骨膜反应为无信号区,与骨痂不易区分。
4.小结
应力骨折的发病部位及不同病理阶段的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力骨折应根据临床病史及影像学征象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当临床可疑有应力骨折时首选X线平片检查,如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本病时,可ECT检查,当难以与其他病变鉴别时,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CT或MRI。作为影像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医生应熟悉各项检查的长处和限制,掌握适应证,针对具体患者及在不同场合,对检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有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对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Hauret KG,Jones BH,Bullock SH, et al.?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description of an under-recognized injury problem among military personnel. Am J Prev Med.Jan?2010;38(1 Suppl):S61-70. [Medline].
[2] Milgrom C,Gilad M,Stein M,et al.Stress fractures in military recruits.Bone Joint Surg(Br),1985,67(4):732-735.
[3]李大雄.应力骨折.人民军医,2004,47(11):665-667.
[4] Mulligan ME.The “gray cortex”:an early sign of stress fracture.Skeletal Radiol,1995,24(2):201-203.
论文作者:豆永升,毕俊英,秦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应力论文; 皮质论文; 软组织论文; 骨质论文; 征象论文; 性骨折论文; 跖骨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