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评价论文,未来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1.08.009
1 引言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经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Kaerney(1985)研究发现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的公司可以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Stanley E.Fawcett和M.Bixby Cooper(1998)指出由于绩效评估体系决定了组织的行为方式,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竞争策略,因而物流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改善物流企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20世纪初,与物流绩效方面相关的问题就已经受到国外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到了加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围绕着企业物流绩效评价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关于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
2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2.1 国外关于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在发达国家,物流的绩效研究起步较早。日本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整体物流成本最小化、顾客服务最适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了不断降低成本上,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物流管理学说。早期研究物流绩效的学者们大多数也就集中在实物配送成本的衡量方面,构建单一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Raybun,1969; LeKasnman等,1969; Lewis,1969; Cohen等,1988; Arntzen等,1995)。Lambert等(1993)曾经提出过分强调物流的成本的中心作用而不是竞争优势来源,并继续以成本与财务指标来衡量其自身是危险的。但基于成本的绩效衡量通常在讨论物流绩效指标时仍经常被提出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仅仅从财务单方面衡量物流绩效是不科学的,所以更多的学者是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Levy(1995)认为平均存货水平、订单完成率是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Harding(1998)将对顾客的重要性、企业绩效和改进的成本/时间作为衡量物流绩效的三个标准。Gunasekaran等(2001)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与战略、战术与运作三个层次相联系,并将指标被划分至财务与非财务领域。Bowersox等(1999)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提出物流绩效一般从内部、外部和综合供应链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其后,Bowersox等(2004)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提出:物流绩效评价系统首先需要一个职能视角。除基本的职能绩效外,改进后的客户适应度评价方法在许多企业中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整合的供应链绩效衡量对现行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准则是物流评价中第四个关注的问题。Thor(2005)通过大量的研究,在综合考虑了生产环节、客户服务环节后,提出了物流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这一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并没得到实际的检验与论证。Staling(2005)经过长期探索和研究,认为成本和客户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两个最主要指标,并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其并未考虑影响物流绩效的一些关键指标。
实际上物流绩效评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有些学者提出应根据不同性质企业提出相应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nthony R等(2002),Chen Y C(2002)对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提出指标包括运输工具数量、工人工作年限、生产时间、销售量;Haas D A等(2003)提出逆向物流的评价指标应是构建回收渠道成本、固体废弃物的回收规模、接收回收服务的家庭数量、废弃物回收数量等;Evangelos I K等(2006),Teng fei Wang等(2006)对港口绩效评价提出的指标是装备、信息技术和集装箱处理量。
2.2 国内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研究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文献不少,提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点,再加上评价对象的不同,指标体系的选取更是灵活多样。有的学者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马红艳等,2003;王勇等,2003;刘秉镰等,2003;陈子侠等人,2007),有的学者侧重于物流功能评价研究(周涛等,2002;潘文荣,2005;王炳勋等,2009;于航等,2010),有的学者则针对某一类具体物流企业绩效评估进行研究(黄福华等,2002,2003,2005,2006;叶伟媛等,2010)。
马红艳等(2003)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莱(Robert Kaplan)教授提出的“全方位绩效看板”,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方面:内部绩效、服务满意度、财务盈利和发展潜力。王勇等(2003)从成本、效率、风险和客户管理四个方面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刘秉镰等(2003)依照平衡记分卡的分析框架,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业绩评价和学习创新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了“3+1”物流企业绩效分析的评价指标。陈子侠等人(2007)对传统的平衡记分卡分析框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发展、营运安全角度对企业物流绩效评价进行指标设计。
在侧重物流功能绩效评价的研究方面,周涛等(2002)建立了与物流企业功能要素相关的7项指标,具体包括采购、库存、配送、市场实力、客户满意水平、信息水平及企业聚合力。潘文荣(2005)从物流运输、库存、订单处理、包装、财务、信息等各个功能环节角度提出评价指标,并且为每个一级指标又设计了若干二级指标。王炳勋等(2009)在分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采购功能、库存功能、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信息功能、服务质量及布局与设施等作为一级指标。于航等(2010)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配送成本、运输、服务水平为一级指标;以包装费用、流通加工费用、满载率、承运能力、客户满意度、配送人员应变能力等为二级指标。
黄福华从2002年至2006年对零售企业绩效进行了专门研究。2002年提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原则;2003年指出零售企业物流服务绩效主要受交货可靠性、服务质量、柔性和信息服务等要素的影响,从而构成评价指标。2006年,他运用绩效测评理论确定了供应链博弈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焦新龙等(2009)深入分析了港口物流绩效,根据港口的作用和特点,按照硬件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三个主因素以及对应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深水泊位数量等二十一个子因素来建立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叶伟媛等(2010)对我国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估进行的研究,设立了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指标。王健(2010)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特点,并结合钢铁企业,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包括物流运作指标、物流信息指标、物流管理指标、财务指标。
3 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现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物流绩效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多是借助案例分析,利用专家的由于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是物流绩效评价的主流,所以现在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多不会单独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现在研究物流绩效评价的文献中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平衡记分卡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见表1)。
3.1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
DEA是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不仅可以对同一类型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做出评价,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各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及其改进方法,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管理决策信息。Min H等(2005)运用DEA方法对国际集装箱港口的效率进行了评价。Min H等(2006)运用该方法对美国典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Evangelos I K等(2006)运用DEA对美国港口物流进行了绩效评价、Teng fei Wang(2006)等运用DEA对欧洲的集装箱码头物流进行了绩效评价。Lin W(2006)将DEA方法应用于船舶业的绩效评价。张宝友等(2008)运用DEA选取了中国深沪两市21家上市物流公司,利用其2002~200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动态绩效评价。Zhou G等(2008)运用C2R-DEA和BC2-DEA模型对中国10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公司规模大小与企业绩效无关。杨德权等(2009)提出了DEA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系统绩效进行了评价。史成东等(2010)建立了物流公司绩效的C2R-DEA交叉评价模型,并以2006年和2007年22家中国物流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3.2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Process,简称AHP)
AHP是1973年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最早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方案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黄福华(2006)对某中小零售企业进行了供应链博弈下物流绩效动态测评的实证研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使用AHP,利用Expert Choice for Windows2000求得各评价指标相对上一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提出该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对策。焦新龙等(2009)运用Delphi法和AHP法建立了港口物流层次分析模型,构建了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1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绩效综合评价。
3.3 平衡记分卡法(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
哈佛教授Kaplan与诺顿研究所最高行政长官Norton(1992)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BSC的文章,将过去绩效评价中的财务评价和未来绩效的驱动力结合在一起。此后,平衡记分卡就被《财富》1000强企业中的近半数企业组织采用。BSC是一种全面的严谨的系统绩效评价方法,其核心思想反映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之间形成平衡。王鹏姬等(2003)依照BSC的框架,构建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内部业务、客户层面和创新与学习能力各个方面的具体评价指标。许国兵(2008)构建了基于BSC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陈钢(2008)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思想,构建了综合测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绩效的指标。
3.4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简称PCA)
PCA通过将原来相关的各原始变量作数学变换,使之成为相互独立的分量,然后再对分量计算综合评价值。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消除了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了指标选择的工作量;采用信息权数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焦癑等(2005)以企业物流绩效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物流绩效进行综合评价。C.Junmo(2009)将对模糊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物流绩效评价中。叶伟媛等(2010)以20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其公布的2007年度的截面数据作为分析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绩效评价。方永美等(2011)运用PCA方法构建了一套符合生产企业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并选取了我国医药行业的10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10家上市公司的物流绩效进行了评价。
3.5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
模糊综合评价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评价方法不仅可对研究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和排序,还可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价对象所属的等级。由于模糊综合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因此,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物流绩效评价中。连贵兰(2004)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评价,阐述了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意义和具体过程。于航等(2010)通过指标的初步选取、筛选与精简,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常用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的分析,选出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农产品物流配送进行绩效的综合评判。
除了上述绩效评价方法外,还有功效系数法(ECM)(孙宏岭等,2001)、模糊聚类方法(FCM)(魏新军,2003)、效用理论方法(马红艳,2003)以及理想点法(TOPSIS)(孙晓东等,2005)、关键绩效指标方法(KPI)(李晓英,2006)、随机前沿方法(SFA)(Kevin Culliane,2006)、全要素生产率法(TFP)(Daniel J,2006)等物流绩效评价方法。
4 物流绩效评价研究未来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归纳与总结,可以看出物流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动态的研究
对于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从开始单一财务本指标的运用,到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都处于静态的衡量下,但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发的系统,影响物流绩效的各个因素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而且绩效评价的目的还是为了提升物流绩效。因此,应从系统动态的角度考虑建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
4.2 多种绩效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
目前采用的各种物流绩效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获取评价数据后,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一致无量纲化处理、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等一系列计算过程,但目前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的评价算法还比较少,有的还很不完善,且大部分源自其他领域,需要开发符合与物流相关的绩效评价、切合行业特点、并具有科学可行性的评估算法,可以考虑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以扬长避短。
4.3 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目前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群和企业群的竞争,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绩效评价应放在供应链大环境下,考虑如何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最优,而不是单个企业绩效最优。因此,研究在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流程的设计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4.4 针对物流的不同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
物流绩效评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目前已有学者根据不同性质企业提出相应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但仍显不足。另外,针对物流的各个职能的研究也开始得到重视,如运输、配送等,还有物流客户服务绩效评价方面,相信这些都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标签:绩效评价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成本分析论文; 财务绩效论文; 未来展望论文; de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