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1]2004年在《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营企业家素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大热点问题,民营企业家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品格;而企业的品格影响着市场秩序的运作,它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所以,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将会丰富、完善人格素质理论,尤其将为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理论依据。本文从民营企业家的内涵及素质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家素质现状,通过考察企业家素质相关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作用,得出了优秀民营企业家8项基本素质,重点从理论和实证两种较深层次来探索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的新思路,提出了加强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的对策建议。
侯彬鑫[2]2015年在《山西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快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地位日益显着,其重要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在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只有搞活民营经济、释放市场活力,才能摆脱对煤炭资源的高度依赖,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作为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但是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问题重视不够。尤其在山西省较为传统的经济环境中,民营企业家素质较现代企业家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调查分析山西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状况,并提出针对山西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对策建议,对于山西省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山西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会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家、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素质入手,逐步深入展开分析山西省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问题。在界定清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来说明山西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民营企业家素质状况。问卷调查表明,山西省民营企业家在道德素质、经营理念、管理能力、开发培训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案例分析选取了典型的山西省民营企业家的发展状况,进一步佐证了问卷调查的结论,并认为要通过对山西省民营企业家素质进行有针性的培育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晋商、温商及硅谷企业家的外部成长环境和内在素质,得出值得山西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值得借鉴的途径方法。最后提出了山西省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的对策建议。在方法上,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及交叉表分析法。从逻辑上来说,是从企业家、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素质、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来逐步深入展开分析的。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综合经济学、管理学的视角来对民营企业家素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构建了民营企业家素质体系,但又将落脚点放在对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针对山西省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在山西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能够促进山西省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陈方方[3]2007年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民营企业家素质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短命”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有人作过统计: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平均寿命是5-7年,民营企业更短,大约只有2.9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市场、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的变革等。尽管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根本,都没有找到决定企业长寿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不利因素日渐突出,其中企业家的素质不高是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力图以已有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寿命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以帮助企业构建与其生命阶段相适应的企业家素质需求,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框架、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在大量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企业家理论进行了简单回顾和评述。同时,界定了民营企业的内涵,总结了在本文中民营企业的概念,并分析了成功民营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第叁部分从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资本四个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主导、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企业社会资本的拥有者。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民营企业家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营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企业家素质进行了研究。第五部分总结了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增强企业生命周期的对策建议。本文广泛吸纳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揭示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素质之间的关系,构建与企业所处阶段相匹配的企业家素质,进而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延长企业寿命。
王晓梦[4]2006年在《转型期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以捕捉市场机会、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原始积累阶段。进入21世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经济之中等大的经济背景下,所有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增长方式、资本结构、管理模式的转型与提升问题,开始进入民营企业全面转型时期,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民营企业首要人力资源的民营企业家,必须肩负起带领民营企业成功转型的重任。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从改革开放中诞生,经历了市场风雨的考验,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至今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与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学历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相当突出。如何尽快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关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未来的“头等大事”。 本论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期我国民营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特征,针对企业家最为重要的能力素质要求,作者构建了一个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模型,对一些实践意义较强的问题如民营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问题作了重点论述。接下来,作者从多角度出发,对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途径提出对策与建议,并对优秀民营企业家典型代表的素质塑造案例进行了全面分析,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展望了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所探讨的转型期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问题,使企业家素质理论更多地联系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希望对于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家,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全面素质提升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张卫萍[5]2006年在《上海民营企业家素质及其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将更加完善。新时期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本文较全面的构建了上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结构,分析了上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阐述了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及其原因,最终为开发民营企业家素质提供依据和借鉴。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 绪论。分析了什么叫企业,什么叫企业家,指出民营企业家与国有企业家的区别。揭示了进行民营企业家素质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就国外关于企业家的素质及开发研究现状、国内关于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及开发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第二章 上海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构建。从民营企业家职能、成功民营企业家案例和上海城市发展定位叁个维度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全面构建。其中,尤其全面、客观地从民营企业家职能出发,推导出民营企业家应具备思想道德品质、经营管理观念、知识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这四大素质,另从上海要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城市定位出发,指出了上海民营企业家还须具备大都市观念、务实观念、资本运作能力和用政治思维考虑经济问题能力等特需素质。 第叁章 上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及其开发现状。从基本情况、思想道德品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结构及培训:开发现状这六个维度对上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及开发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整体上看,上海民营“企业家”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还存在全球化观念淡薄、合作观念不强、缺乏战略规划能力、决策能力欠缺等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层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上海民营企业家素质开发的对策。从社会环境建设、教育培训和自我开发这叁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了环境建设对民营企业家素质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进行上海民营企业家素质开发的培训机制、培训方式及内容等若干建议,指出了应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在诺尔斯(M.Knowles)的成人教育理论指导下,加强自我开发。
陈嘉迪[6]2009年在《中国成长期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很多民营企业在进入成长期后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被市场淘汰。民营企业家作为民营企业的领路人,其素质高低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表明,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所以,研究我国成长期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家理论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身处成长期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的素质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家理论的外延进行了扩展。民营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关键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家在民营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成长期民营企业的特征,归纳出了成长期民营企业在战略、制度、管理、技术创新、资金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成长期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家在思想素质、战略素质、管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针对成长期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家要加快素质转型步伐,另一方面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民营企业家素质评价标准,建立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民营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关注民营企业家的身心健康等途径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家形成与民营企业成长期相匹配的企业家素质,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
王焕培[7]2013年在《提升湖南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文中研究表明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是提高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需要,是建设"四个湖南"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高素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需要。商业道德素质缺乏、持续创新的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是目前湖南民营企业家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实施素质培养工程、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和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等途径,鼓励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家素质的全面提升。
何潇[8]2009年在《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及提高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家素质内涵丰富,包括企业家诚信、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个人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虽有提高,但仍存在企业家总体文化层次较低、诚信不够、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堪忧,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自身调整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需通过解放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加强专业培训等途径再度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柯江琴[9]2017年在《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作为"民营企业核心人物的民营企业家[1]",其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当前,民营企业家素质普遍存在着文化层次不高、诚信经营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模式不新等突出问题。因此,从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精准培训、接受指导引导、树立长远目标等途径,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队伍综合素质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罗永禄[10]2006年在《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家在思想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经济体制、产品技术含量、市场竞争程度、社会文化、人力资本投资等影响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的诸原因,提出了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研究[D]. 常胜. 长春理工大学. 2004
[2]. 山西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育问题研究[D]. 侯彬鑫. 山西财经大学. 2015
[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民营企业家素质研究[D]. 陈方方.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 转型期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问题研究[D]. 王晓梦.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5]. 上海民营企业家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 张卫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 中国成长期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研究[D]. 陈嘉迪. 郑州大学. 2009
[7]. 提升湖南民营企业家的素质[J]. 王焕培.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8].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及提高途径[J]. 何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的策略研究[J]. 柯江琴. 现代经济信息. 2017
[10]. 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 罗永禄. 中国西部科技.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