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传染病医院
摘要:了解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总结股静脉置管后及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是成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部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多由静脉血液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等因素所致,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静脉插管、恶性肿瘤等患者。如得不到有效地治疗,急性期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而危机患者的生命。此外,该病后期常遗留下肢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后遗症。我科在2013年8月发生了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拔管后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为男性,50岁,于2013年8月27日以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重度收住我科。于8月30日08:22行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术,9月2日14:10遵医嘱拔除股静脉置管,9月3日21:00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呈紫红色,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请外院专家会诊,诊为下肢静脉栓塞急转外院手术治疗。
2临床表现
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着色变为紫、皮肤温度升高。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股静脉血栓形成
3原因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1】
3.1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流滞缓增加了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的接触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若发生在受损的静脉内膜,则血栓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3.2静脉内皮的损伤:静脉内皮具有良好的抗凝及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若静脉内膜受损可导致静脉内血栓形成。常见于化学损伤、机械损伤。感染性损伤。
3.3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静脉系统内易于凝固,加之内皮损伤或血流缓慢则可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3.4长期卧床:长期卧床或手术制动的患者,由于血流缓慢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3.5肥胖: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肥胖都可以增加其静脉血栓的形成。
4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4.1防止血流滞缓:鼓励患者起床活动,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活动时脱出;帮助卧床患者定时翻身,鼓励患者做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膝关节伸展,举腿活动等。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膝,影响静脉回流。【2】
4.2防止血管内膜损伤: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可致血管内膜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操作技能,避免反复穿刺。
4.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血液浓缩。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对股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患肢适当活动。应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患肢,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5机械预防:可采用气动压迫或使用弹力袜等。气动压迫是对套在肢体末端的袖套充气和放气来促进血液流动和股静脉回流至心脏。弹力袜是通过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增加血液流速和促进血液回流,它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外部压力。许多学者认为,联合应用弹力袜和低分子肝素钠的效果最佳[4]。
5.健康宣教
加强评估,做好宣教:高危人群患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为40%~80%,护理人员应对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加以重视,【5】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1],内容包括:(1)对高危人群行股静脉穿刺前应讲明发生股静脉血栓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2)讲明股静脉血栓常见的症状,告知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3)劝其戒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4)加强患股活动,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6.股静脉置管后的护理
6.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渗血、血肿及脓性渗出物,尤其是对穿刺过程欠顺利者,如有渗血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局部加压、冷敷。观察下肢循环情况,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股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故应观察双下肢是否对称,穿刺肢体有无肿胀,发现异常立即行超声波检查,及时处理。
6.2导管口护理:局部如有潮湿、出血污染及时更换敷贴,在更换敷贴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口皮肤应用碘伏消毒,主要利用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及逐渐释放碘的性能,以起到持续灭菌的效果。每次更换敷贴时检查导管的位置及固定情况,缝线有无脱落,同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6.3封管:封管以防管腔内血栓形成。如7天未做置换应给予动静脉置管封管护理。操作时先抽出动脉。静脉血各2ml观察有无血凝块后弃去,再用注射器以脉冲方式分别注入静脉,动脉段各10ml生理盐水,以冲净管 内血液,再根据患者PTA情况配置封管液,此患者PTA小于20﹪应抽取肝素0.7ml加生理盐水至2.7ml,然后动脉 注入1.3ml,静脉注入1.4ml以确保管路畅通,最后用自己消毒的肝素帽封闭管口,并将导管用无菌敷料包扎。
7.股静脉血栓已形成患者护理
对已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后1~2周内应卧床,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股静脉不宜点滴大量高渗糖,少用造影剂。当患肢感觉酸胀,避免膝下垫枕,不得按摩或作剧烈运作,以免造成栓子脱落[【6】。严密观察患肢血运、皮温及色泽变化、以及肿痛有无减轻,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以前的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
参考文献:
[1]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56.
[2]刘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天津护理,2005,13(4):244-245.
[3]瘳桂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4.
[4]范瑞霞;龙晓雪;翟红艳;刘红;;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A];全国静脉输液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库洪安 王建荣 等.下肢活动时间对老年前列腺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899.
[6]颜菊兰;;326例次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及其在人工肝血浆置换中的应用体会[A];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论文作者:张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静脉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导管论文; 损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