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马海昌

关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马海昌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呈现一种固定的模式,学生看一遍颇有深意的文章,然后由老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学生完全被老师牵引,没有自己思考和感悟,阅读只能看到最浅层的东西。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些方法:可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精词雅句、结构设置,由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去深刻体悟文章思想,旨在探究能够提高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快节奏、浅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诸多手机软件上,每天可以铺天盖地地接收到各路信息,这些信息文章简短,版面精美,内容五花八门,对学习任务繁重、紧张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长此以往,学生便只会阅读这样寥寥数语的短文,且这些文字大多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学生难免会产生浮躁的心态,对一些较长的文章和经典的文学反而失去了兴趣,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去读、去思考。如此下去,不仅会让学生形成不好的阅读习惯,难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会逐渐忽视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这种现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行深度阅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诗词大都是经典之作,其包含的意蕴丰富深远,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人生阅历来说,都较难以理解体会,因此便容易出现学生只能读到表层内容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

一、细品精词雅句,琢磨其中内涵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在选取深度阅读教学材料时,如果对每篇课文都进行深度解读,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出自名家之笔,教师在进行取舍时,首先,要先选好教学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最合适的文章。其次,阅读的过程就是与语言对话的过程,进行深度阅读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探究语言背后作者包含深层、丰富的意蕴的心理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段落应尤为重视,这些词句或是用词遣句的结构十分精妙,含义深远,值得学生深入阅读,细细品味,探究其中内涵。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在第二段开头写道:“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认为看树叶飘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吗?为什么作者‘又’要独自坐在屋里看树叶飘落呢?”从而通过短短的一句话,透过秋天落叶的飘零,学生便能体会出作者一时间不能接受自己残疾的现实,心中悲凉的情境。且可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即寄意于物,借景抒情,借萧瑟的落叶抒发自己的萧瑟之意。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关键词句,通过深度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

二、分析结构设置,体会其中玄机

由于语文深度阅读需要的时间较长,有时一个课时不够,那就只能将其分段进行,但这样会破坏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整体把握,难以体会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要把握文章思路,一般要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抓住一些关键的结构语,即体现作者思路、关联文章内容的言语,比如过渡句。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一艘航船的话,那么结构语就犹如导航灯,作者思路犹如航线。因此,抓住结构语对把握文章思路至关重要。

例如,《孔乙己》这篇短文小说的结构布局就十分精巧。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写法,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的视角及口吻进行回忆叙写,但其中又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见解与判断,使其刻画的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蕴含的感情丰富深刻。文章以鲁镇的酒店作为孔乙己的活动背景,在第一段介绍了其空间格局,并对酒菜的价格、顾客的身份做了区别,实质就是作者在对当时的旧社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一种讽刺和批判。第二部分涉及段落颇多,主要描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从侧面烘托了社会的凉薄。最后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结构之后,再进行深度阅读,就会更加容易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此抓住结构和结构语句,再深入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思想碰撞,丰富阅读经验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一方面略显浮躁,一方面是文章内涵深远,以初中生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轻易理解。当然,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朦胧性,很多作品的“留白”很多,往往在一句看似稀疏平常的语句背后包含了复杂而深刻的含义。但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的感受都较为粗浅,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所包含表达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多彩,进行阅读实质上也是与作者的智慧、情感和思想碰撞结合的过程。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优秀短文主要讲述的是:叔叔于勒是个浪荡子,年轻时把自己的遗产败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部分钱,被全家看作“恐怖分子”。后来他去了美洲,据说他在美洲赚了很多钱,并给哥哥嫂嫂写信说自己赚了钱就会回去,而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据,于勒的来信给全家带来了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因此全家就十分盼望于勒的归来。但是当菲利普一家在船上发现那个穷困潦倒、靠买牡蛎为生的穷光蛋就是于勒时,他们的希望破灭,且立刻改乘其他的邮轮。在分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叔叔于勒是一个怎么样的人?②作者的父母为什么会盼望叔叔于勒回来?③在海轮上遇到于勒时,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又要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那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时,就会带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由此逐步体会到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的过来是因为于勒能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他们躲避于勒是因为发现于勒比他们要穷,生怕于勒“赖上”他们,于是立刻避开。由此逐步引导,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和作者的思维产生摩擦碰撞,而且这样的逐层递进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其他文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尝试换位思考,体验情境代入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实用性很强,但是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学生看着大段的黑白文字觉得很乏味,即便耐下心去读,可阅读之后的感悟很少,只读到了表层的东西。究其原因,就是高中生受年龄的局限,阅历少,不能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表达了对父亲浓厚深沉的怀念之情,但大部分学生年级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离死别,家庭成长环境与作者也大不相同,因此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提问:“你们最思念父母的什么呢?”由此引发学生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与作者更有共鸣,也更容易分析文章,因为父亲在贫困潦倒时为谋生而不断奔走谋求工作,送作者去北京上学,为作者买桔子等等过程中,作者都远远地望着父亲的背影,因此作者最难以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由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总之,深度阅读能够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收获,是一种真正的阅读,但其教学实施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读,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作者和文章的深意,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深度阅读能力,结合学情和自身的经验总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1.

[2]向博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关秀姝.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J].语文教学之友,2016(02):13-14.

[4]唐胜.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散文深度阅读的教学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90.

[5]周音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法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8):9-10.

论文作者:马海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关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马海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