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既能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又能符合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中医药院校的一个重要责任。本文就对创新课堂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探索,以期实现中医药的经典传承,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379-02
中医药事业与文化是我国传统的一项优秀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就当前形势下,基于中医药人才中医经典理论不扎实,不能良好的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应用,使中医药的传承这一问题也更见凸显出来[1]。因此,对既能突出中医经典教育特色、又能与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符的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对课程模式的创新
1.1 传统文化系列课程
开设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尤其是与中医药人才成长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之前能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2 主题课程与传承课程
依据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与中医药基础、临床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以中医药典籍作为主设计课程,对中医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把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列为理论教学重点所在,使学生能够继承到中医药精华所在,培养特有思维方法[2]。
1.3课程学习
除了以往基本的课堂讲授之外,将互联网积极应用到教学中,并通过邀请中医名师进行讲座,班主任与学生的定期座谈等方式,使课程学习方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
2.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2.1 临床病例的模拟仿真
借助于中医经典案例模拟实训系统、模拟医院病房以及门诊实训系统等,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培养,继而促使其形成中医药经典的辩证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技能水平。
2.2 经典著作的模拟仿真
以经典教学为基本出发点,依据经典教学的要求及实施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与学生相适宜的场景模拟、临床实训内容,通过场景切换、信息查询以及疾病导航等功能模块的构建,对经典教学中抽象的内容加以还原,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经典教学中所描绘的疾病变化场景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的、更深入的了解中医药经典,实现传承,并运用经典理论,提高自身临床技能水平[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实习阶段
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基本原则,开放临床实践环节,包括随诊实习、暑期实习等,将各个实习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学生进入到专业之后,便开始采取一边学习、一边临床的教学方法,深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临床思维,使其具备良好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能力。
3.传统师承教育新模式
3.1 师承对象的选拔
于师承教育的初尝试阶段,由于会受到优秀教师组成团队质量低、人员缺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些对中医有着浓厚情趣且热爱着中医药事业的优秀学生来实施师承教育。选拔师承对象时,一方面应对其理论学习的成绩进行关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对其个人品质、文化底蕴的考察,另外,选择的师承对象还应能主动、积极、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具有创新这一能力。
3.2 组建高质量的师资团队
当前,师承教育的师资数量相对来说较少,这样就无法满足对师承教育进行推广的这一需求。由此来看,必须要打破学历职称等其它旧有条件的固有束缚,以中医临床技能、本位思维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内容作为参照标准,来组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医药专家团队,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业、临床、技能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促进在中医药方面一些特殊临床技巧的传承,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师承教育对教师团队构成提出的实际需求。在学生入校之后,通过双向选择这一方法,确定每个学生的导师,对其在校学习、校外实习等不同阶段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中医药传承人才。
3.3 师承教育的考评
基于师承教育是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中医药临床人才,因此考评时除了要对其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另一方面还要对其临床技能、临床知识进行考察。考核方式要突出中医师承的特点,比如说在跟师学习期间,对教师临床技巧用药方法的总结和研究[4]。
3.4 培养方法新模式
落实师带徒的这一形式,引导中医药学生做专业性的学习、临床实践的学习,对其思维加以示范性的启发、引导,于学习周围环境配备经典数据,营造传承中医的学习氛围。
4.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的意义
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的教育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逐渐发展、产生的,适应了当前社会提出的需求。在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下,有利于促进中医人才发展、培养的进程,在注重对人才中医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强调师承教育,不仅体现在医术方面的传承上,而且还体现在医德上的传承,对学生素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对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应遵循中医药学科的自身特点及发展规律,于传统的师承教育中,融合精髓于院校教育中,与学校自身发展特色相结合,构建现代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下,可促使学生加强对中医药内涵的理解,拓展其中医药独特的辩证思维,协调其临床技能、医学素质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多元化下对优秀中医药传承人才的需求。
5.讨论
名中医药学家有着其独有的技术专长、丰富的学术思想,做好师承工作,是对中医药事业进行继承、发扬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中医药经典文化的传承,培养传承能力型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葛飞,朱其林,周建军,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50-151,156.
[2]贾树,祁向争.学术经验传承在中医药研究生德育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5-6.
[3]孙建中.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医学报,2014,(10):1457-1458.
[4]匡海学,厚基础,重传承.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2014,33(3):1-3.
论文作者:文艺苓1,叶飞龙2,张超3,康美华4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中医药论文; 师承论文; 中医论文; 经典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