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文化馆 广东 封开 526500
摘 要:文化馆总分馆制是近年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大热点。本文主要针对为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促进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 总分馆制;文化服务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总分馆制日趋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推进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有利于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的现实意义
所谓文化馆总分馆制是以县文化馆为中心,在各乡镇、街道新建分馆,形成总分馆制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同样符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基本性、公益性和便利性原则,是文化馆、图书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方式[1]。
(1)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措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提供基本支撑,公共文化单位发挥骨干作用,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权职统筹协调、资源高效配置,将一定的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制度提供给居民的系统的总称。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文化馆作为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之一,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加强文化馆建设是我国现代知识型社会中的重要内容。总分馆制作为我国文化馆体系建设的模式之一,独具其先进性,已在部分地区得以有效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能有效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前,我国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化资源上更为明显。许多地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较薄弱,有些人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认识不到位,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对于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乡镇文化站目前虽然有了阵地,但在群文活动、艺术培训、文化人才等方面与县文化馆有较大距离,有了总分馆制,许多活动和培训项目就有了落实,文化馆的一些闲置的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相互补缺,相得益彰。
(3)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有利于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的“盲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总分馆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村(居)文化室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了的总体规划,并对村(居)文化室建设有一个相应的标准,有助于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的“盲区”。
目前,多数地方的文化室基本是和农家书屋结合在一起,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就是就是提供借书和阅读。其实,村文化室的建设包含很多内容,除了管理农家书屋,还应在鼓励农民广泛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娱乐、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民间道德讲坛等等。
2.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适合本地特点的有效路径
由于各地文化体制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人财物垂直到乡镇,有的地方乡镇文化站划规到了乡镇管理,县一级只负责业务指导,因而在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情况和矛盾,需要区别对待[2]。
(1)推行总分馆制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行文化馆总分馆有利于对县(市)的群众文化事业进行总体规划与建设,有利于实现对全县(市)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对优秀文化人才的统筹管理,有利于广大老百姓参与各种文化艺术培训服务等等,但是必须根据各地的特点,进行分类试点和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如文化设施覆盖齐全、文化队伍健全齐备、文化产品供给充分、文化投入强力保障的地方,就可以采取统一经费预算、统一人员编制、统一管理服务、统一绩效考核的方法,在统一的政策范围内实施总分馆制;对于文化系统管理到位、文化改革推进有力、文化考核扎实有效的地方,推行总分制后,在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绩效考核等方面就应考虑相应的改革政策,确保制度有效落实;对于基层文化站人员财产和经费投入属于乡镇街道,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需要作人员和工作计划调整的,就要与乡镇街道充分商量,取得一致意见。
(2)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重点在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服务下移、资源下移。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存在上层热、基层冷的现象,县级以上文化单位人才齐全、活动不断,而基层乡镇、特别农村和社区由于缺少文化人才、经费保障,活动相对偏少,而实施文化馆总分制后,这种情况就会得到较大改变,一是在制定规划时,会将乡镇(街道)分馆的工作纳入文化馆的考虑范畴,县(市)有的文化活动,乡镇也会同时考虑,如节日文化集市、广场文艺演出、送戏进村和社区等;二是可以将免费开展文化艺术培训的项目,扩展到乡镇街道,过去乡镇文化站受到没有专业辅导老师的限制,许多培训开展不起来,实施总分馆制后,文化馆的辅导老师就有到分馆辅导上课的任务,可以促进资源利用;三是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有了人才支撑,过去基层乡镇、特别乡村社区想开展一场大型文艺活动,往往因为没有专业人员而耽搁,实施总分馆制后,可以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流动,许多过去可管可不管的事情变成了份内工作,推动了文化服务的重心下移。
(3)实施文化总分馆制关键在于加强考核,让已经规划的文化服务落到实处。绩效考核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动态的考核方式,即通过有效、客观的考评,有助于提高文化队伍基本素质和服务效率,对推动文化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意义重大。目前,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虽然处于试点阶段,但也需要抓住关键,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考核。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由县(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考核标准,把文化馆和乡镇街道分馆各项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核拨、评先创优、干部任用挂钩,改变过去考核自由裁量、乡镇街道不平衡的弊端,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也能得到大幅提升。
3.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必须完善各类机制,认真实施有效落实
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对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顺应文化馆事业发展趋势,建立城乡一体化文化供给模式的一条新路。但是,任何一项的试点和推进,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3]。
(1)完善投入机制,总馆与分馆建设并重。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市)文化馆总馆的人员、经费、资源、设备投入。县(市)文化馆总馆要不断加强资源和队伍建设,在阵地服务、送戏下乡、艺术培训、文艺创作、非遗保护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和服务的力度,坚持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人才的作用,努力发挥总馆职能,编制城乡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服务标准、统筹城乡活动开展、下派文化专业干部、开展分馆队伍培训、支持分馆工作开展。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硬件建设,特别是要明确分级投入的责任主体,保证文化馆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分馆和村居(社区)文化室阵地达标、设施达标、服务达标,活动能开展,经费有保障。
(2)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例会制度。县(市)文化馆作为总馆和龙头,必须建立和完善总分馆制的工作机制,镇(街道)分馆与县(市)总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落实总馆部署的任务,策划、组织本地特色工作,协调好镇村之间的文化资源配送。其中,定期召开分馆工作例会,回报交流分馆工作,布置阶段工作任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总馆要负责每季度召集例会,研究、策划县(市)文化馆工作,主要解决体系运行、资源整合、城乡均等的问题。每半年召开1次扩大会议,对象包括总馆的业务骨干、分馆馆长,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要重点分析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存在问题,研究落实改进措施。要对分馆提出的合理诉求,想办法给予支持和满足,由总馆抽派骨干力量进行重点扶持和帮助,充分体现实施总分馆制的优越性。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但能有效推动工作的落实,也是上级对下级工作的一种肯定、一种奖赏,因而在许多工作的实施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开展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并逐步推进,也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总之,只有建立和完善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各种机制,才能使这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也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是当前文化馆运行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体现。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虽然是一项复杂但是可以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方便地享有文化艺术鉴赏等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总分馆制建设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对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J].曹晶.大众文艺. 2017(23)
[2]文化馆总分馆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J].周姗姗. 文化学刊.2018(04)
[3]文化馆总分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周思娇. 大众文艺.2017(22)
论文作者:龙燕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分馆论文; 文化馆论文; 文化论文; 乡镇论文; 资源论文; 工作论文; 文化站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