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_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_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仍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生活论文,仍是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党和国家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面临一些从未遇到的新课题。从深层次考察,这些课题都和人民内部矛盾联系在一起。在新世纪,要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这一主题。

一、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都是和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紧密相联系的。

毛泽东在延安与黄炎培的谈话中,提出用民主的方法跳出“兴勃亡忽”的周期,就指明了共产党执政后的主要着力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毛泽东就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人民内部有很多“不满意我们”的现象,“我们总要想各种办法来解决。”1952年8月,他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除了划清敌我界限以外,在内部还有个是非界限。”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他又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和农民是有矛盾的”,“将来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是有矛盾的”,但是“这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表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阶级斗争仍然是国内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就开始高度重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因而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很好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1956年后,我国由革命时期转入全面建设时期,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敌我矛盾已不成为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显露出来,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突出的重大课题。波兰、匈牙利事件相继发生,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小范围内的群众闹事事件,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而党内一些同志对此思想准备不足,甚至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作了许多重要而精彩的论述。在1957年1月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着重指出,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个新问题,要把它当作“一种科学”来研究。1957年2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全面地阐明了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时期抓住关键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正确解决的战略眼光。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开始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但是,从1957年夏季开始,随着国内政治形势新的变化,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发生错误估计,导致了反右斗争的严重扩大化。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总结性讲话中,更是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提法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也背离了毛泽东自己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沿着这一认识发展,反右斗争后,毛泽东越来越过分强调阶级斗争,以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现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的情况。到了“文化大革命”中,这种情况更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严重破坏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几乎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这一深刻教训,我们不能不认真记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标志着重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具有长远的意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如加强利益协调,运用经济措施调节矛盾;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加强教育疏导,运用民主方法化解矛盾;等等。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国际、国内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八十年代末的激剧政治动荡中,坚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不动摇,采取一系列坚决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做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1990年3月中共中央做出的《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了全面的规定。1994年1月,党中央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总揽全局的20字指导方针,从战略上理清了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这一主题的思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奠定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1998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要善于审视新情况新变化,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遇到多次来自政治、经济和大自然的大风大浪。由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我们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受了考验,实现了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历史经验表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执政的共产党来讲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影响党的巩固发展的重大政治课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只有正确解决这一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才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二、当前仍然要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共产党执政过程中始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以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一步步成为党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国家权力是高踞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在执政以前,党与人民群众同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人民群众的锋芒所指是反动政府,对于带领他们去同压迫者、剥削者作斗争的党,会很自然地当成自己的领袖爱护、尊敬。执政以后,共产党处于掌权的地位,整个国家机器是靠人民纳税支撑的,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地要把治理好国家、使他们过上美好生活视为共产党的责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人民群众也自然地把焦点投射到执政的共产党身上。如果说执政以前共产党只要在“破”字上勇敢彻底,“斗争”卓有成效,就能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话,那么,执政以后共产党就必须在“立”字上有所作为,“发展”成绩显著,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成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古代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强调“治天下”比“得天下”更难,难就难在“取天下”时容易得人心,“治天下”时容易失人心。例如,西汉的陆贾在刘邦天下初定时便尖锐地提出:“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见《史记·陆贾列传》认为凭武力可以夺取天下,但不可以治理天下。唐太宗在比较周、秦两朝的得失时也说:“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见《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都把“得人心”放在了“治天下”的首位。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出发点不是治理人民,而是为人民服务。巩固执政地位,切实摆正公仆位置,“得人心”是最起码的要求。为此,必须始终审慎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会背离执政党的角色要求,担负不了执政的使命。

当前,我们党面临执政以来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从党执政的责任来看,在改革开放中打开了眼界、开始以世界眼光观察分析问题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党寄托的希望越来越大。而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国际上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我们要顶住西方的压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更加主动的地位,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责任十分重大,任务非常艰巨。另一方面,从党自身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有不少方面与所担负的历史责任不相适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党内一部分人思想僵化、信念动摇、作风不正、甚至严重腐败等突出问题,更需要得到认真解决。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现在我们的党员,包括省级以下党的各级干部,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成长、“文化大革命”前后入党的。人民群众对待他们的感情,与对待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打天下、在解放初期披荆斩棘搞创业的老一辈党员和干部的感情不一样,缺少那种在长期生死与共、艰辛同尝的斗争中培养起来的深厚的感情基础。因此一旦他们身上出现不足或工作中发生问题,群众常常难予谅解。在这样的条件下,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对待人民内部矛盾更不可不谨慎从事。“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假使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不好脱离了群众,党执政的前途和命运就十分堪忧。

2.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在发生整体性变动。这些转变使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并为中国在21世纪进一步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生机和活力。但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方面多样化的现象,使社会各阶层的分化重组十分迅速。如在农民中出现了大量离土离乡的城镇“居民”,他们在为城乡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城乡矛盾;工人中出现了数量不少的下岗工人,他们承受了改革带来的阵痛,顾全了大局,但与其主人翁意识又存在强烈的思想反差;知识分子中出现相当多的自由择业者,在他们的知识与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有些人的社会归宿感也有所减弱;特别是正在迅速增加的民营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队伍,其要求和心态更是多种多样。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的凝聚力。显然,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更为复杂,比以前由于思想政治上的原因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更具有原发性和根本性,解决起来涉及面更广,触及度更深,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党把人民内部矛盾放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总体格局上来认识和处理。

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新旧体制、新旧思想观念激烈冲撞,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无序性,社会失范、法律失严、组织失控、机构失职、文化失调、道德失律、心理失衡等无序现象,都会不同程度发生。这种无序现象导致了浮躁、易变的社会心理倾向,使人们容易产生迷茫,出现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甚至会引发某些集体行为不规则现象。这样,人民内部矛盾会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特别在一些敏感地区和敏感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演变还会较难把握和控制。所以,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于我们党来说显得更为突出,更应该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3.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的政治大局

首先,它关系到能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而当前不断增多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比如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效益不好,下岗工人增多的矛盾;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放慢,负担过重的矛盾;一些地方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干群关系紧张的矛盾;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的矛盾;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悬殊,贫富差距有所拉大的矛盾等等,都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就要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入手,理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否则,多么好的目标、规划都难以实现。

其次,它关系到能否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推进我国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在目前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必然进一步发生碰撞,不仅触及到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既得利益和权力时,会引起他们的抵制,就是在改革中得到利益的某些人,也可能因为和自己的期望值有差距而产生不满。要推进改革,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积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社会利益格局,保证社会公正和公平,这样才能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推进改革各项任务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是改革的内容也是改革的动力,它与社会主义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再次,它关系到能否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使高度集中、政治整合的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分化,社会非稳定性有所扩大。尤其在改革的攻坚阶段,长期积累起来的新的改革开放举措引起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集中显露,更使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问题千头万绪,稳定处于复杂状态。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任凭矛盾和问题积累并发展,必将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破坏国家安定团结,危及社会政治稳定。只有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放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高度,并将维护全民族的大团结,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实现社会政治稳定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体目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解决我们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要把握好几对关系

首先,要把握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当代中国,要围绕这一中心考虑中国的所有问题,决不能干扰这个中心,甚至冲击这个中心。我们研究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既要根据矛盾自身的不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不放松,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做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

其次,要把握好继续深化改革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目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相适应。因此,通过改革,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切不适应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以逐步建立和健全正确处理和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正是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措施。但是,改革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又必然引起一定的震荡,诱发新的矛盾。在这种二难选择面前,常常容易产生或者是害怕引发矛盾致使改革止步不前,或者是只顾推进改革,不顾矛盾可能激化的现象。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一定要处理好推进改革与把握社会承受度的关系。要把加快改革步伐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精神很好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使二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再次,要把握好处理局部范围的阶级斗争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乃致敌我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与少数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反动帮派分子、邪教骨干分子和黑社会势力、受西方敌对势力操纵的“两非”骨干分子和动乱分子、以及少数严重腐败分子的矛盾,就属于敌我矛盾。我们一方面不能对客观存在的阶级矛盾、敌我矛盾视而不见,放弃与敌对分子的斗争,另一方面又要把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严格区别开来,特别是要避免把带对抗性质的人民内部矛盾等同于敌我矛盾,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去解决。即使是严格意义上的敌我矛盾,也要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运用法律的手段,按照法律的程序去处理,而不宜用群众性的阶级斗争的办法去解决。

2.要弄清矛盾的特点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只有弄清这些特点,才能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一是物质利益矛盾更加突出。计划经济时期,分配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个人利益的实现主要由集体和国家直接调控,收入差距也不大;加之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集中精力搞阶级斗争,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多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而物质利益矛盾处于隐形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价值规律和利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这就使得物质利益关系,特别是局部、个别的利益凸现出来,许多人民内部矛盾便由此而产生。

二是矛盾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我们对经济实行垂直式的集中封闭管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结构比较简单,而且大多数属于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方面的矛盾。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改革前那种简单的利益格局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各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矛盾主体增多,矛盾关系更加广泛多样,更加复杂,而且往往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三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单一的所有制模式和单一的分配方式,人民内部矛盾中的对抗性因素较少。而随着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的改变,出现了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按“资”分配成为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人民内部形成了一定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这种关系虽受到国家法律的限制,但毕竟是建立在利益对立基础之上的,从而使在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中,对抗性因素有所增加,对抗的程度也有所增强。

四是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所针对的问题相对集中:农村主要集中在村级财务、农民负担、干部作风、土地占用等问题上;城镇则主要集中在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下岗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等问题上。这些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引起对立情绪。加之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心理焦虑因素增多,行为非理性化倾向明显,一旦有人串联煽动,部分群众情绪表现比较激烈,往往进一步恶化为过激行为,酿成群体性事件,甚至造成社会局部骚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五是矛盾处理的难度不断增大。群众要求解决的一些问题,或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或者是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是缺乏政策、法律依据的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有些人民内部矛盾跨地区、跨部门,协调难度大。一些群体性事件,往往是较多人的过激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与少数人的严重违法行为及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捣乱破坏活动纠缠在一起,更是增加了处置的难度。

3.要坚持正确的方法

研究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首先,要坚持客观分析的方法。要有无私无畏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为了认清形势、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去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对现实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既不能掩饰,也不能夸大,更不能为了论证某种主观设想或者达到某种政治图谋而曲解矛盾。其次,坚持历史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研究分析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总钥匙。我们要用这把总钥匙打开历史之门,观察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演变的轨迹以及现实的表现,研究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它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影响,在宏观社会历史背景的把握中,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特点及变化。再次,坚持具体分析的方法。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要切实把握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对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具体地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和解决的方法,并通过大量个案实证分析归纳,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寻求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方法。最后,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从定性的角度把握问题的本质,探讨事物的规律。但是,定性的把握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对少量事例或已有观点的简单推论上,而应该建立在对大量活生生的材料的分析上。要采取现代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个案解剖、抽样调查、全面统计等进行科学定量分析,以此作为定性分析的基础,加大研究深度,为正确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提供理论性和操作性兼备的研究成果。

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应该是标本兼治,形式多样,互配配套。具体的方法有:一是民主的方法。即通过民主的制度和程序,集中多数人的意志,形成能够维护最大多数人整体利益的决定。二是法制的方法,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使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所遵循。三是经济的方法。学会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例如,运用税收杠杆、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解决分配领域中贫富不均的问题。四是教育的方法。通过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从而化解人民内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摩擦和分歧。五是示范的方法。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周围群众,从而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妥善解决。六是改革的方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好地得到发挥,从制度上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良好的条件。

标签:;  ;  ;  ;  ;  ;  ;  ;  ;  ;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_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