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佳
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414000
【摘 要】目的:探索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本科室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50例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方案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行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参考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字】子宫肌瘤;腹腔镜;腹腔镜;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均为良性,但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可能引发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因此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宫、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2],为了分析两者联合治疗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本组选取本科室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现总结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本科室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检查与妇科检查确诊;(2)手术指征明确;(3)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脑、心、肝、肾疾病者;(2)合并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者;(3)具有其它手术禁忌症的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参考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50例患者,最低年龄22岁,最高年龄56岁,平均年龄(37.94±6.18)岁;发病时间11~26个月,平均(16.72±1.62)个月;其中单发患者36例,多发患者14例。治疗组50例患者,最低年龄23岁,最高年龄58岁,平均年龄(38.16±8.62)岁;发病时间12~28个月,平均(17.34±1.82)个月;其中单发患者38例,多发患者1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参考组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方案治疗,给予全身麻醉,体位选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部位后,扩张宫颈,以窥探阴道,充分暴露宫颈,测量宫颈深度。置入宫腔镜且注入5%葡萄糖,对患者的子宫内病变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包括肌瘤部位、类型、大小、数量及体积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摘除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组患者则行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待患者月经干净后5d开始手术,给予全身麻醉,体位选膀胱截石位,适当垫高臀部,扩张子宫,然后给予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连续灌流宫腔,经腹腔置入腹腔镜,检查患者的子宫、附件、卵巢及输卵巢状况,明确患者的肌瘤部位、类型、大小、数量及体积。为了有效分离患者的子宫附近的粘连组织,于下腹双侧设置穿刺套管,以有效促进子宫附件粘连的分离,插入拔杆或无齿抓钳,将肠管推开,于宫腔镜下根据患者的子宫肌瘤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炎、缩宫处理,叮嘱患者术后1、3、6月时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其中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记录及分析,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对分析,(P<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
与参考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下表可见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关报道显示,子宫肌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0~30%,其中又以在40~50岁妇女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高达50~60%[3~4]。目前,临床对子宫肌瘤的病因依然没有明确,有学者认为激素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病因[5]。少数患者由于症状不够显著而往往不易发现,而部分患者则合并腹痛、贫血、腹部包块、经期延长、净量增多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恶性病变,并且若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患者合并不孕、流产、排尿障碍或尿频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对广大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在多种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宫、腹腔镜手术明显提高了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6],宫、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保护患者生殖器官的完整性,使患者的生育能力获得保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能够互相弥补不足,明显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参考组,且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由此可见,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有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归倩,张立会,吴富菊等.子宫肌瘤规范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82-3583.
[2]陈志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720-1722.
[3]马剑霞.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25-1126.
[4]段华.子宫肌瘤宫、腹腔镜诊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04(3):41-45.
[5]张会莉.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6):771-772,775.
[6]张妍玫,李华军,郑典宝等.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不孕症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220-3222.
[7]赵书杰.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83-84.
[8]赵红霞.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肌瘤48例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2):200-201.
论文作者:黄友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