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的“四个半拍”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原则论文,办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个期刊主编,在确认期刊定位后,面对市场,通常要考虑设计期刊的节奏问题。我以为,“四个半拍”原则在现阶段可以帮助主编谋划期刊。这四个半拍分别是快半拍、慢半拍、高半拍、低半拍。
一、快半拍
任何期刊当然都希望比其他媒体、比同类刊物要快,选题要新。一般来讲快是指期刊报道事件的速度。但期刊比报纸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速度肯定慢。那么期刊的快应当体现在哪里呢?
我认为,首先这个快应当体现在期刊对事物的预见性,比如美国的《商业周刊》曾经最早提出“亚洲金融危机”问题。《商业周刊》有个口号是:我们并不只是倾听商界的奇思妙想,他们也得听我们的。这本刊物第一次提出“新经济”的概念(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这些预见性的问题本是某个作者提出的,或是作者的论文。问题是编辑或主编能够发现,并给予发表。这体现了编辑或主编对办刊快的理解。
我曾听《女友》的主编说过,由于《女友》地处陕西,信息相对闭塞,因此,他每年都要到广东几次,主要任务是“对对表”,看看自己是否走慢了。与时代不处于同一个层面,容易落后。快当然要快,但这里强调的是快半拍。许多期刊强调快一拍,甚至快几拍。其实,欲速则不达,一些期刊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了毛病。如果大家还在讨论公民不应该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时候,你却在高谈阔论国际化的都市应当如何管理,显然你思维的速度比读者快了一拍甚至几拍。不是国际化都市管理不重要,谈论这些不对。问题是,它超出了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再假如,当我们还为下一顿饭吃什么而发愁的时候,刊物却高谈阔论罪犯应当享受足球场,应当天天有肉,这就显得和社会脱节了。离开了读者的土壤,期刊怎能生存?
另外,期刊与电视、报纸、网络不同。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是报道新闻,新闻重视快,抢先一分钟,都有其重要的价值。而期刊则需重点地挖掘新闻背景,挖掘更多的素材,分析个案的特殊性,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索的空间。比如美国“9.11事件”使世贸大楼被炸,人们在看过新闻报道之后,非常想知道其背景材料。期刊可以提供相当多的版面,比较详细地介绍相关的资料。能够抢先半拍,对这类事件给予报道和介绍的期刊,自然会受到读者的青睐。
作为经营方式来说,任何期刊都希望自己有过人的经营绝招。其实,经营方式并无更多的绝招。它是营销的组合。新的经营方式,就是新的营销组合。从企业的经营方式中学习,创造和发展新的经营方式,将是期刊经营的最好的方式。
二、慢半拍
据说一份很有名的报纸,凡事追求快。该报曾于一位高官被“双规”前两天刊载了一篇有关这位高官腐败的文章,结果报社的领导受到了处罚,因为这是出版纪律所不允许的。写作有自由,但出版有纪律。不过是两天的功夫,如果慢半拍,性质就不一样了。
期刊毕竟不是日报,它不需要新闻的及时性,尤其非时事类期刊,更要注意慢半拍。比如当年,我们看见一些年轻人喜欢跳迪斯科,喜欢穿牛仔裤,喜欢戴茶色眼镜。当年社会上许多老人对此很反感,于是,我们许多媒体都在口诛笔伐,批评这些现象。印象最深的是,大报小报都有漫画批评。穿牛仔裤、戴茶色眼镜的青年被普遍认为是流氓。而只要画流氓或演流氓,穿牛仔裤、戴茶色眼镜像标签一样就贴在了他们身上。多少年过去了,年轻人照样喜欢跳迪斯科,喜欢穿牛仔裤,喜欢戴茶色眼镜,而当年最愤世嫉俗地骂他们的那些老年人开始接受牛仔裤,也开始大跳特跳迪斯科。想想,我们的媒体当年是否有些滑稽呢?如果我们慢半拍的话,对那些年轻人的行为有些宽容的话,也不会出现今天所说的尴尬。
慢半拍的原则就是不要跟风。凡事要认真思考一下,许多事情不要急于表态,慢半拍给人的印象不过是节奏慢,不够新潮,仅此而已。期刊忠实的读者会体会主编和编辑的思想的,反之,期刊若像墙头草一样,今天跟风对某事发表一通议论,明天又反过来对同样的事进行批判,势必会给读者留下不太严肃的印象。保持一定的办刊宗旨和既定方针,对一本期刊的形象是很重要的。
同样是《女友》的主编,他也说过,一年中要来北京几次,任务也是“对对表”,看看自己是否走快了。如果过于超前,容易犯错误。
三、高半拍
高半拍是指期刊的内容不可过深。如果刊物内容相对于读者的阅读能力过深,读者会弃你而去。高一拍,读者阅读吃力,如果是教材,或他必须读的期刊,他只好读;如果是消费类读物,他就未必去读了。
读者在读期刊时,如果常常感叹这本期刊办得好,恰恰是期刊的内容比他的水平高半拍。期刊编辑在引导他的时候,只需略略高一点。
但高半拍并不意味着期刊的主编和编辑的水平只比读者高半拍,而是主编和编辑的水平应当比读者的水平高一拍甚至更多,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办出比读者高半拍的期刊来。
办刊物最高的境界是读者惊呼有知音,而不是编辑惊呼有知音。我在若干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的电影,叫《现代启示录》,是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大作。记得看完电影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太棒了,这部电影可以列为我看过的电影中的“第一”。我把这个想法讲给别人听,好像没有人极力附和。前几天,在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消息说,在英国权威影视杂志举办的年度评选中,由美国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于1979年执导的越战史诗巨片《现代启示录》被推选为“世界影坛25年来最伟大的电影”。我感到很高兴,终于有人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了。但再想想,这部电影就是那么好吗?是不是世界第一?很难讲。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评选人的推荐,恰恰说明导演对这部大片的把握。他比我这样一类的观众高半拍。从电影消费市场上看,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成功的。
四、低半拍
低半拍原则在办刊过程中极为重要,但又常常被编辑忽视和不理解。低半拍是主编或编辑在办刊过程中主动放下架子,和读者沟通交流的一个过程。
美国一个做电脑游戏软件的专家,几乎做一个游戏就赚一大笔钱。他曾说,一定要把美国人看作“弱智”,那样你肯定能赚钱。他开发的游戏软件,是人人都会玩的那种,并不需要费太多的脑子,和人们想象中的电脑游戏软件是高智商完全不一样。结果他靠这个理念赚了大钱。
办刊也是一样。在一些栏目设置上要比读者低。比如参与性栏目,重在读者参与,应当让读者比较容易地做出反应。像读者问卷,只要读者认真填写,就可能获奖,甚至获大奖。题目出得很简单,有很直接的答案,读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答对,这样读者就有参与的积极性了。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电视剧播完之后,提出一个到两个问题,都是剧中的题目,只要你看了电视剧,肯定能答对。这就是电视频道重视读者参与的例子。
再比如,《少年漫画》辟出一些页码,开设“单幅画擂台赛”,就是读者涂鸦版,很受读者的欢迎。单幅画的水准并不高,对于读者,似乎人人都可以参与。记得这个栏目开设后,来了大量的稿子,小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够上版面。稿子多了,质量自然上去了,一段时间里,“单幅画擂台赛”的稿子质量比较好,但随之而来的是,来稿变少了,这时,《少年漫画》调整了办刊思路,将优秀的稿件和一般的稿件搭着用,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不能埋没优秀稿件,另一方面解决了鼓励读者参与的问题。这是低半拍办刊原则的一个例子。
台湾的漫画期刊,常常用这样一种有奖征文的方式,即画好一个四格漫画,留下文字空白,请读者添上空白的文字,看谁有创意。不用读者画,能够参与的面更大了。由于读者的理解不一致,可以编出许多不同的版本,也让其他的读者过了一把瘾。
四个半拍原则作为理论提出,在实践中还需摸索,半拍和一拍之间的幅度是多大?如何理解?如何把握四个半拍的尺度,是个难题。四个半拍原则的提法是否准确,我认为可以商榷。但这的确是我们办刊的一些体验之谈。
标签:女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