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的特点及对策_外汇论文

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的特点及对策_外汇论文

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特点及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对策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亚洲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之大可谓空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但外部国际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和兴风作浪,也是此次金融危机不时爆发、不断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和掌握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特点,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进军过程中对付和减缓国际投机集团的冲击压力,将是非常有益的。

一、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特点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变化,当代国际金融投机已呈现出以下诸多新的特点:

1.国际投机者实力巨大

一般说来,由汇率的变化或汇率的预期变化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在国际上为国际游资(HOT MONEY)。它通常是以各种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现,但由于其面对客户赎回资金的压力,因而主要目的通常在于利用非正常的投机手段,获得正常投资收益以外的资本利得。而为了保证这种投机炒作的成功,投机基金规模就必须要庞大到足能够对特定的汇市形成和汇率走势达到基本控制的程度。实际上,国际间这样的投机基金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存在。在二战结束后的数十年间,相对的长期和平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高速积聚和膨胀,大量余资令投资理财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的一大迫切需要,而数额庞大的国际性基金正是这样应运而生。那么,这些基金到底有多庞大呢?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共同基金超过了3.5万亿美元,欧洲的共同基金有2万亿美元,日本也有1万多亿美元;而全球最大的由富达投资公司管理的基金金额已达6000亿美元,其数额之巨已然接近于日本、新加坡、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的外汇储备总和;美国著名的美林证券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也超过了我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的外汇储备总和(注:草芥,《国际游资》,载《市场报》1998年6月24日。)。在这些投资基金中,试图利用市场缺陷来炒作的基金总量已达到数千亿美元,仅美国就有至少4200家对冲基金,所管理的金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注:摘自资料《对冲基金的形成与发展》,载《人民日报》1998年10月22日。)。这些巨额基金,其规模和运作力度足以左右任何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波动。

2.各国政府直接对抗投机

正因为国际投机基金的数额庞大,与当代国际金融投机者对垒的也早已不是那些当地的公众投资人士或集团,而大多都是各国各地区的政府及中央银行等官方机构。1992年国际投机者曾放空英镑,以迫使英格兰银行采取行动,将隔夜拆借利率拉高到100%,为应付局势变化,英国政府不得不动用了近百亿美元来稳定汇率,以抗衡投机。1997年国际投机基金对东南亚诸国货币的冲击,同样迫使该地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为捍卫本国货币地位,而动用巨额国家外汇储备,并通过提高银行拆借利率以及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反击。

这其中,1998年8月的港币保卫战,更是使这种多空双方的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基于97年10月至98年6月间,国际金融投机者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利用高超的技术和巨额资金频频投机得手,一度使香港成为了他们的“超级提款机”的严峻态势,香港政府为捍卫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更为保卫香港经济、政治的稳定,维护港人的自身合法权益,除采取一系列常规反击措施外,更是于1998年8月在国际投机集团再次向香港发起新一轮大规模币值冲击时,亲自“下海”,直接入市,干预市场,打响了一场国际金融史上罕见的金融保卫战。在两个星期的交易日内,香港政府共投入了1150亿港元(约120~140亿美元)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购蓝筹股和期票,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巨额港币,成功地将香港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香港恒生指数也从8月13日的5年以来最低点位6660点拉高到7829点,增幅达17.55%;结算期的8月恒生期指收市也比两周前上升1200点,达到7853点。在这场港币保卫战中,港府入市虽然也收到了不同的看法意见,甚至是公开性的批评指责,但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之下,对抵御国际金融投机势力的肆意冲击,恢复了广大市民的投资信心,还是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各国当局与国际投机者之间这种对垒新格局的出现,直接源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它使得金融风险直接与国家安全、国家主权相关联。这种全球一体化趋势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发展进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生产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它在为人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一系列空前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彼此间的相互依赖和互相影响,不仅仅表现为经济金融发展的相互促进,在许多情况下更表现为相互制约,表现为金融波动与危机的正向(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逆向(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快速传导方面,可以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极强金融影响力与风险性的时期。在经济实力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主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金融安全问题与传统意义上以军事安全、领土安全为主的国家安全问题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保障金融安全问题已不单纯是保障经济环境稳定,而且还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因为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寻求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援助的时候,往往会被迫接受苛刻的附加条件,这实际上就是部分国家主权——金融主权的一种丧失。因此,金融问题已不再是一国的一个局部性或行业性问题,而是一个影响世界各国基本国家安全与稳定、影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金融独立自主权和经济金融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重大战略问题。因而,当国际投机集团冲击金融市场时,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直接进行反击也就成为必然。

3.国际投机方向多为有价证券市场

据介绍,目前世界市场外汇交易额大于世界贸易进出口额的60倍,每天约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其中97%是活跃在股市、债市、外汇和黄金市场上进行投机牟利,而与物质生产和实物贸易无关(注:高尚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载《金融时报》1998年11月18日。)。资本国际流动与实物经济严重脱离,一方面使实物生产陷于停滞,另一方面也使虚拟资本得以加速扩张。究其原因,主要是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金融交易便利、快捷,不仅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扩大了金融业务范围,使资金快速进出轻而易举。

另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际信用评级不高,国家风险较大,因此获得国际贷款的能力和数额都较低。而属于直接融资渠道中的证券融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又相对容易,并具有较其它手段见效快、回报高的特点,因而融资证券化也就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筹资的一大途径。再加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使本国外汇和证券市场成为国际投机者造市的主要场所。

4.投机方式新颖多样

在金融危机中,国际投机者的操作手段真谓创了世界之最,达到了史无前例、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方法有:

(1)大量抛空某国货币远期合约

例如,投机者以1美元等于26泰铢或更高的价格分阶段抛空泰铢远期合约(假定为两周或一个月),而由此引发的市场“羊群效应”,使得其他市场参与者纷纷效尤,迫使泰铢逐步下跌到1美元等于30泰铢,此时投机者会在合约到期后,以1美元等于30泰铢的价格换成泰铢,再按1美元等于26泰铢的价格进行交割,付出奉铢买进美元,结果以每一美元交割获利4泰铢而结束投机。

(2)利用即期市场,直接进行卖空活动

进行实货卖空,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手头存有足量的现货。而对于那些非国际货币,国际投机者若要大量沽空该种货币,就必须通过向市场借入该货币,通过该国国内本地银行拆借吸揽该国货币,或通过该国银行与海外银行间的拆放吸收该国货币等三种手段达到这一条件。这时投机者手中的该国货币就构成了发动冲击的有利武器,凭借手中这些足量的本国货币,投机者在外汇市场上逐步高价抛售,例如以1美元等于26泰铢的价格大量抛售泰铢,待泰铢在市场抛售下出现贬值,下跌到1美元兑30泰铢后,投机者再用美元买进泰铢,偿还所借款项,从中牟取价差,每1美元盈利4泰铢。当然在这种操作方式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银行拆借利息问题,如拆借利息低,则投机者合算;如拆借利息过高,投机成本加大,那么投机者盈利就会减少甚至亏本。

(3)同时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进行炒作

由于投机行为一般会导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此时中央银行若通过提高利率增加投机者成本,将会引起股市急剧下跌。这样,投机者在攻击汇率时(前或后),会同时在股市、股指期市进行抛空,即使汇率因中央银行干预不变,投机者仍可在股市或股指的期货市场中获利。例如投机者先在期货市场上卖空看跌的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或在股票市场借股抛售,然后就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港币,迫使银行间拆放利率大幅升高,利率高启,那么必然导致股市下跌,股指期货也同时下跌。这时候投机者再将手上的恒生指数期货悉数平仓,或在股市上购入股票返还借股,以达到获利目的。

由此可见,这种作法实为一种套利操作,其原理是依据利率、汇率、股票、股指期货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采取多管齐下的手法,对投机者来说,要么可以在汇市上赚钱,要么可以在股市、期市上赚钱,分散投机风险,稳当获利。前面提到的对港币的冲击,国际投机者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虽然在汇市上由于香港当局的奋力反击,无功而返甚至亏本,但在股市、期市上却获利不菲。

5.擅长理智思维,科学预测

国际著名金融投机专家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有其运行的自然秩序,但参与者由于很难完整地掌握信息,固所持看法、期望与现实始终会有差距。有时差距不大,可以忽略,但有时这种差距很大,往往就会导致决策偏差,而这种偏差一旦形成合力,就会使金融行情大幅度偏离自然秩序,从而造成大起;而自然秩序的决定性地位,又会使这种大起必然回归,出现大落。从这一理念出发,索罗斯正是本着在金融市场大起前买进,在大落前卖出的思维定式,最终从中赚取了巨额的投机利润。

基于上述这类符合实际的思维模式,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炒家很重视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的调查研究,并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他们睁大眼睛处处寻找人为制造的不合理性,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跟踪目标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由一些经验丰富的经济专家依据一定的经济模型分析目标国的进出口等经常项目数据,选取该国外汇储备应付冲击力的均衡点,伺机发起攻击。英镑、墨西哥比索危机乃至近期东南亚金融危机无一不是国际投机者理智思维、科学预测的结果。

6.虚实并进,运作诡秘

虚实并进,配以对投机战略的绝对保密,是当代国际投机的又一妙法。投机基金管理人除向投资者口头介绍基本操作和以往投资回报率等大致情况外,不透露任何动作细节,投资者投钱完全出于对基金经管者的一种诚信。经管者只向投资者提供回报情况,而不需在事先或事后透露在哪个市场或哪个方面进行投机等具体情况。

泰国金融危机的率先爆发,就是国际投机者运用这种计谋的杰作。我们知道,攻击泰铢手中必须拥有泰铢,但泰铢不是国际货币,国际投机者手中只有美元而无泰铢,而获得泰铢又是攻击泰铢的必要条件,为达此目的,国际投机者就必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早在1997年2月和3月,国际投机者便在外汇市场大量进行买进的活动,至使对合约的需求表现出强劲势头,使价格上升,连泰国银行也加入到卖出类似合同的行列。仅1997年2月和3月间便卖出了150亿美元的泰铢远期和约,而这些合约中不少是要等到一年以后才能赎回,结果,十有八九成落在了投机者手中。一直到5月份投机者大量抛售泰铢时,泰国银行才知道自己的这种与投机者的对应操作行为是在给泰铢自掘坟墓,等于为投机者提供了攻击汇率的最佳武器,直到这时才遽然停止卖出泰铢远期合约。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的那样:“在泰铢于1997年7月2日实际贬值前的两个月,这些基金就积存了大量头寸冲击泰铢,而这些冲击泰铢的头寸是逐渐积存的,在泰铢贬值前的两个月,它们的数量变得相当大”。可见虚实并进、运作诡秘是投机基金频频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区别于其它投资基金的一大特点。

二、应付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的对策

国际金融界出现的“索罗斯效应”一直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不仅是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甚至是推迟周期性生产危机发生,把某些矛盾和问题转移到金融领域,使得暂时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而另一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在国际金融投机所具有的严重破坏性上。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中,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攻击英镑获利10亿英镑,与此同时欧洲货币联盟的核心——联合浮幼汇率机制几乎陷入崩溃,浮动范围由上下2.25%扩大为15%,并迫使英国和意大利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这次东南亚金融动荡,更使得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对外贬值了一半以上,股市也跌去了一半多,有的国家经济发展甚至为之倒退了十多年。因此,各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机遇和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各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防范和遏制大炒家们的攻击就自然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1.要提高国民的金融风险意识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增强,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活动的空前活跃,金融真正成了各国国民经济的核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综合反映器”,与此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有了更强的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连动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所联系的金融机构;一个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经济运行;一个国家出现的金融风波就可能引发一个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从根本上讲,就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的金融风险意识,并根据本国特点,建立国际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灵活调整金融政策,形成能应付危机的快速反应系统。不然就会象东南亚一些国家那样,要么,危机到来之前毫无警觉;要么,一旦“狼来了”,公众信心崩溃,使本来已有的风险瞬时加大。

2.注重发展综合国力

客观地讲,金融炒家大多是些目光敏锐,研究深入的市场分析专家和操作高手,一般不会拿强手开刀,也不愿违逆市场趋势进行炒作。对墨西哥比索的投机,打击英镑、里拉汇率及对东南亚各国汇率的冲击,无一不是与这些国家本身经济、金融结构出了问题具有直接关系。而一个具有优秀经济实绩和强健金融体系的国民经济,是能够有效抵御各种投机行为并迅速修复投机所造成的损害。香港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起伏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正是在于香港本身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中国大陆这个强大的后方基地。

我国中央政府早在1993年针对当时经济过热的现象,就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适时制定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排除了经济发展中的泡沫,为我国成功经受此次危机的冲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我们今后防范危机的一条最为宝贵的经验,加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对象一个是产业结构,一个是债务结构。在产业结构上,坚决控制泡沫经济的蕴育和发展,防止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人为造成泡沫。在债务结构上,则要保持适当的外债水平,外债偿债率不宜超过20%,而且在所借的外债当中,短期外债的规模更要严格控制,一般不应超过30%。

3.保持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

鉴于国际金融的变幻无常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和强大的资金实力,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必须保持和维系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以随时应付国际金融事件的突发和突然的大规模逃资。如果一国外汇储备不足,或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都极有可能引起外汇市场的动荡,进而引发货币危机。所以,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满足市场干预需求的外汇储备规模,以应付不时之需。一般来讲,一国或地区总的外汇储备水平不应低于三个月进口付汇的总额。港币在这次亚洲金融风暴中表现十分稳定,就在于香港外汇储备十分强大。截止到目前,香港外汇基金已有676亿美元,加上土地基金的外币资产,共达817亿美元(最新数字是965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五(注:摘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10月号。)。如以人均外汇计算,香港的数字是12800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注:摘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10月号。)。再加上拥有14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大陆,也多次声明会在危机中支持港币,因而使得投机者无法得逞。此外,香港政府存于外汇基金的财政储备,加上土地基金,也已达3500亿港元,在绝大多数受危机冲击的政府均为财政赤字所困扰之时,香港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财政盈余和储备,不啻为港币最可靠的保障。

4.慎重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一种货币之所以受到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实行了自由化。而东南亚各国正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再加上金融市场管理混乱,才为投机者积累大量该国货币提供了条件。因此,我国必须要慎重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在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切不可急于求成。

日前,世界银行根据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教训,就如何防范未来金融危机在最新的报告《1998/99全球经济展望和发展中国家》中指出:“资本帐户自由化也应该慎重推进。期望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最好的政策和最强有力的机构,从而消除了危机风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世界银行资深经济顾问、前突尼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穆斯塔法·纳布利说:“一个国家应该寻求国内金融体系及资本帐户的自由化,但进行这些改革的时机选择和次序安排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风险是关键。从东亚危机得出的教训是发展中国家要加强机构建设,深化改革,从全球化中受益而不是退缩”。(注:雨木:《如何防范未来危机?》,载《工商时报》1998年12月3日。)

我国目前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基本没有放开。另外,在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上,目前只有B股市场这个小小的领域,股票市场中的A股市场以及外汇交易市场还没有对外开放。这样一来,就使得国际投机者无法得到可以炒作的足够的人民币数量,也使得以套汇、套利为目的的短期游资一般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境内,冲击中国金融市场。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没有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开放资本市场所采取的这种慎重态度。如果在国内金融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对几万亿美元的巨额国际游资“开绿灯”,无异于“引狼入室”,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必要前提。所以,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勇于又要善于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开放资本帐户之前,应该积极做好各项准备,要稳健地进行宏观经济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和加强监管和机构设置以确保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更要改善和提高在经常项目可兑换情况下对资本项目的管理技巧,积累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和操作经验,提高防范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

5.运用市场化手段调节、管理市场

国际金融投机是一种市场行为,即使是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投机基金,其所为大都并不违反现行的金融市场的运行法则,更不属于违法行为。所以,无论道义上的谴责如何令其抬不起头来,其产生的威慑力也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因此,惟有从机制上设置必要的屏障,方能对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的限制。

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管理市场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最近宣布即将实施新的交易规则,防止对冲基金等投机者通过卖空操纵市场;日本则修改了《证券交易法》,禁止通过卖空交易打压股票价格从中牟利;香港政府在1998年8月的港币保卫战中,就股票抛空和期货持仓量公布了一系列规定,其中包括金融管理局巩固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7项技术措施和政府加强证券及期货市场秩序和透明度的30条措施等。基本上说,从改革市场规章入手,可以更好地对付试图攻击市场、控制价格的大炒家。由于我国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法制建设还很不够完善,尤其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更是较为混乱,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不断地改进交易制度和完善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一项不可松懈的任务,这对我国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应当健全市场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对各种市场行为的监控预测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这将使一贯神出鬼没的对冲基金难以再掩饰其行踪,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将对特大户持仓状况发布每日信息,使广大投资者了解市场运作方向,采取适当的进退战略。随着监测预警系统机制的建立,对冲基金在不同资本市场的介入程度、在不同区域的活动方向和方式及其融资状况,都会变得比较透明,从而使其逐渐丧失一些投机空间。

6.逐步建立和壮大自己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当代金融领域的创新工具都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正如华尔街的一位专门从事衍生证券工作的经理说的,他所设计的产品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老板是不懂的,如果管理不好,很容易出乱子。所以,对金融衍生交易进行管理,就必须要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方能胜任。但我国建国后几十年中,由于杜绝了证券、期货等交易,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微乎其微。面对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就必须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壮大自己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和技术,二是职业道德,而且从某种意义讲,强化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和道德规范,重视行为科学和企业伦理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巴林银行破产与里森恶性炒作,大和银行巨额亏损与井田俊男违规经营,山一证券倒闭与贿赂黑社会组织的丑闻,"327"国债期货风波与管金生的孤注一掷等等,无不是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经济金融运行的主体是“人”,对人的因素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过低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在于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失去必要的客观控制会违背市场原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对金融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加强国际合作、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

金融体系特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易引起国际金融界的联动效应。一方面,单个国家的干预力量在强大的市场面前显得小而无力;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金融风波会很快地传导到相关的国家,特别是在同一区域内的经济结构类似的国家。因此,同一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应加强合作,加强协调机制,在维护区域性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方面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鉴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各国的援助和基金组织的支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的亚洲国家在52届世界银行和基金组织年会上就建议成立专门的用于稳定外汇市场的基金,还有的国家则建议扩大国际货币基金资金实力和监管范围,这些都表明了各国加强合作的迫切愿望。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已开始酝酿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结构和运作机制,完善能够有效对付金融危机的规章制度。这是对付产生于经济市场化和资本自由化推动下民间私人资本的流动对国家货币金融体系构成严重威胁(被人们称为“21世纪型危机”)的有效手段。

标签:;  ;  ;  ;  ;  ;  ;  ;  ;  ;  ;  ;  ;  

当代国际金融投机的特点及对策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