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国有农垦企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辽宁农垦企业转型管理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研究_农垦改革论文

如何面对国有农垦企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辽宁农垦企业转型管理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研究_农垦改革论文

国有农垦企业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关于辽宁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情况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辽宁论文,机遇论文,经营机制论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省农垦企业的经营机制及管理体制现状

1.自然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垦企业认真贯彻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实行了财务包干,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办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给农垦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农垦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多种产业组成的生产经营系统。现有农场124个,分场666个,到1994年末,决算汇总农垦企业户数190个,总人口79.78万人,职工总人数33万人,耕地面积174.7万亩,经济林面积3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5.05万亩,总播种面积11万公顷。粮食作物总产量71万吨,水果总产量7万吨, 肉类总产量5.27万吨。社会总产值87.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1.2%,国民生产总值21.8亿元,平场每年递增8.9%。

2.企业内部经营机制。1992年我省农垦企业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来,企业的经营机制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明显减少,企业享有的经营权力大部分已下放给企业,企业内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正逐步形成,特别是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农场本身仍然是肩负政府企业双重职能的小社会,农工商学兵、文教卫、公检法五脏俱全。企业一方面向政府交纳税费,另一方面自己掏腰包用于各项政策性、社会性补贴,政企职能不分,导致企业经营目标多元化冲淡了“以本求利”这一企业必须追求的首要目标。二是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力度不够,没有建立起来真正的“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的新机制,场长负责制没有具体的决策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三是一些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基本的常规的管理制度。四是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部分企业养成了眼睛向上“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把很大精力用在要钱要物要项目上。

3.经营情况及主要财务指标。1994年,全省农垦企业由于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全系统亏损,亏损额为395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比上年下降15.4%;资产总额54.79亿元, 比上年增长21.2%;负债总额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其中有38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所有者权益7.6亿元,比上年增加7299万元。全省农垦企业流动比率87.7%,速动比率62.5%,比上年增长33.6%;上交税金1.47亿元,比上年增加11.7%。

二、当前全省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从经营机制上看,首先产权关系模糊。部分企业缺乏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本和效益观念的认识,不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更新改造,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严重。其次,企业经营权不落实。《转机条例》颁布以来,农垦企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还权于企业,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按《条例》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人事管理权、进出口权、拒绝摊派权等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国有农垦企业对二级企业也同样存在着放权不够,统得过多过死的问题,制约了它们的经营自主权,挫伤了它们的积极性。

2.从管理体制上看,农垦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合一是其鲜明特点。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混乱,作为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作为政府职能的承担者,更多是要追求社会效益,这不仅分散和牵扯了企业领导抓经济工作的精力,而且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往往是政治性任务压倒经济性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混杂,使企业在内部经济运行上,往往以行政命令代替经济手段,窒息了下属单位活动。同时,国有农垦企业除了按规定上交利税外,还将大量的财力用于本应由政府负担的办社会、管社会等方面的支出,使农垦企业社会负担大大高于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从财务管理上看,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符合“两则”、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财务管理办法,造成大量应收帐款收不回来、成本核算不实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从农垦企业的自身特点看,我省农垦综合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盈利水平低且不稳定,仍然面临着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抗灾能力弱、历史包袱沉重等实际困难。农垦企业大多从事种养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靠天吃饭的特点尤其明显。年景好了,企业日子就好过;年景不好,企业就举步维艰。由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水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一些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等,农业发展缺乏后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仅1994年一场洪水就使全系统损失桥、堤、闸、渠、机电井等300多处, 企业面临着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的修复和建设的长期艰巨任务。

5.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社会负担沉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待业保险基金严重不足。按日前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待业保险基金来源分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在册职工工资的1%缴纳; 二是参加待业保险的职工按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交纳, 按以上标准筹措的待业保险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第二是离退休人员费用负担过重。全省农垦企业1994年离退休人员费用5591万元,其中医药费968万元, 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是中小学经费负担沉重。全省农垦企业现有中小学512 所,在校生115152人,教职工10339人, 每年企业负担经费支出及校舍维修费用3000万元,同时企业还负担着场区内各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及其他公益事业的建设,如交通、通讯、水、电等,使企业不堪重负。

6.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缺乏经营运行的基础条件。1983年国家对农垦企业基本建设实行拨改贷后,企业的流动资金、基建技改基金基本上靠贷款和自筹,致使农垦企业债台高筑。截止1994年未,全省农垦企业负债总额47.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39.4亿元,长期负债7.9亿元, 资产负债率86.1%。更为严重的是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企业达38户, 占全省农垦企业总数的21%。负债总额中银行贷款达23.6亿元,每年支付的财务费用高达2亿元。待处理各项资产损失2.3亿元,占资产总数4.1%;各项资金挂帐3.8亿元,所有者权益占资产总额13.9%。

7.场乡一体的体制是农垦企业为了减轻社会负担,向财政多争取资金而形成的一种新体制。目前,我省部分农场实行场乡一体,场长兼乡长,比如朝阳地区就是这种体制,它促进了企业发展,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种场乡一体是一种严重政企不分的变形,从长远看不利于农垦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我省农垦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基础和外部运行环境及特点、要求上看,我省农垦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做很多大量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

1.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公司法》和国家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文件,提高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农垦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对策,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改制转轨的参与意识。对农垦企业目前存在的负债重、社会负担重等困难,必须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既应正视困难,承认农垦面临的困难十分严峻,同时也应看到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作为农垦企业存在以上困难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坚信一定能够完成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性的“跳跃”。

2.理顺产权关系。要构建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机构,国有资产经营中介机构、国有企业三个层次互为依托、互为负责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实行国家终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相分离,建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管、委托运营,逐步使国有资产进入产权市场,促使国有资产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和快速增值机制。国家应授权省级农垦主管部门为所属农垦企业的国有资产代表,并责成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拟定农垦企业国有财产管理办法和制定农垦企业国有财产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国有资有基础管理工作;对农垦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各市级农垦主管部门应成为国有资产经营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产权界定要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最近明确的六项范围进行操作,确保其保值增值。

3.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御掉包袱。一是把1985年以后对农垦企业发放的“拨改贷”变为“贷改拨”;二是将农垦企业主管部门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贷款挂帐改由银行呆帐损失准备金核销;三是因不可抗拒的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超包干亏损采取挂帐停息;四是对有些债务较重,但产品有前途、企业自身素质较好的企业,可将外部债权变为股权;五是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对少数资不抵债无法挽救的企业要下决心实施破产。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度度。对社会保障费积累不足的企业,应允许企业划出一块资产(如土地)归社会保险公司经营(即属企业社会保险基金持有产权),用划出资产的分红来弥补社会保险费不足。

5.尽快出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政策。一是分离富余职工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创办第三产业,农场应当在经营场地、原材料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富余职工积极从事承包土地、饲养奶牛等种植、养殖业,农场应当在资金贷款和上缴利费上给予优惠。二是把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从生产者的利益中分离出来,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企业经营者经济利益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利益机制。经营者要交纳一定的经营风险金(原则上可交纳本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的五倍),连续二年完不成主管部门确定的资产效益指标,原则上就地免职,扣罚全部经营风险金且三年不再聘为经营者。三是待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建立以后,农垦企业也要积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产权的合理流动,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6.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关于政企分开的具体形式可能有两种趋势:一是随着个体、私营、集体、三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以及商品市场、劳务、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等各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农场代行部分政府职能的职责已经不适应其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相应区域的乡级政权机构,在这一变革中,把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划归政府管理,并相应建立一级政府财政;二是农场企业继续统代行部分政府职能,但应把属于政府管理和开支的费用从农场财务中剥离出来,由当地政府机构承接,农场不再管理和负担这一部分事务和费用,当地政府一时难以承接的,这部分费用由农场上交税金中抵支,逐步解决政府承接问题。

7.在税收上给农垦企业优惠政策。1979年以来,国家对农垦企业一直实行财务包干政策,实行新税制后以先缴后退的过渡措施,包干体制仍维持到“八五”期末。“九五”开始后,农垦企业是否完全实行所得税制,国家尚未明确。但从农垦企业自身特点和在存的问题来考虑,我们建议,对农垦企业实行所得税制仍要给予过渡性照顾政策,或者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原包干体制(先缴后退);或者采取低档税率,促进农垦企业抓住有利时机,提高经济效益。

四、农垦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测及设想

趋势之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农垦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构想为三个阶段:

(1)试点阶段:从1995到1997年,用2—3年时间, 一是推进省级主管部门变总公司的实体化进程,为农垦企业建制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争取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权、所得税交纳权和国有土地经营管理权”,并保留省政府委托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二是抓好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从省直或系统内选几个集团(如商贸集团、大连三环集团)进行试点,结合农业部农垦局1995年的“三百工程”,争取在我省能选择几个典型企业进入100家企业制度试点。

(2)推广阶段:1997从到2000年,也用2—3年时间, 总结试点企业经验、教训,在条件成熟的企业逐步推开,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不搞一刀切。

(3)全面实施阶段:从2000到2005年,争取在2005 年前辽宁农垦企业全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趋势之二:辽宁农垦局将改制而成纯粹的集团总公司,将是个国有独资公司。总公司除了按授权经营辽宁农垦的国有资本产权以外,本身还应具备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成本中心三大功能,总公司对直属子公司应有组织、指导、协调的功能。总公司将以全球经营为战略目标,逐步组建成综合型、外向型、高效型的大型公司。同时,现有的农场和局属专业公司可改组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并与总公司形成控股或参股的资产关系。农场所属小型公司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或改造成股份合作制,农场可以控股、参股。这样便形成了投资主体明确、法人财产独立的紧密联系的强有力的农垦集团。

标签:;  ;  ;  ;  ;  

如何面对国有农垦企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辽宁农垦企业转型管理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研究_农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