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产业化走势与多元化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发展战略论文,走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走近21世纪,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知识产业的崛起,科技进步的加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实用型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因而,理性地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产业化走势,并开创多元化办学新格局,是从根本上走出职教低谷、促进职教发展的重要和必然选择。
一、拓展产业化办学新思路
(一)产业化办学是职教产业地位的要求
在产业结构的划分中,教育属于服务型第三产业的范畴。职教是连接教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纽带,是开发人力资源、加快科技转化的先导性产业,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力量。《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由此表明,职教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必须置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参与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开拓产业化办学新思路。
(二)产业化办学是职教双重特性的体现
职教兼具教育性与产业性双重特性,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主要是通过人才供需关系的平衡协调来实现的。职教功能的充分发挥,既有赖于按教育规律来运作,体现其社会效益;又必须按市场规律来运行,提高其产业效益。这就必然要求职教打破封闭性办学的模式,主动介入经济发展的循环圈,研究服务对象,把握需求脉搏,在将知识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向产业资本的转换,最大限度地加强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整合,并切实使职教从传统意义上的纯消费性行为,变为现代条件下的产业化投资行为。立足于职教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着力于科技应用和人才培养,担当科技示范和产业化经营的龙头,营造校企结合、产教一体化的发展优势,以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实力,寻求职教走出低谷的根本途径。
(三)产业化办学是职教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统招统分”的办学格局被打破以后,职教迫于经费短缺、生存压力,以规模扩展来寻求发展生机,以专业翻新来招徕生源,这在市场运行机制的起步阶段,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体制转型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职教办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仍然恪守学历教育的一元模式,靠生源大战来维持短期繁荣,靠急功近利来维护无序竞争,只能加深职教办学的困境,丧失职教发展的机遇。
理性地审视职教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着眼于职教与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突出产业性与教育性并举的办学思路,凝聚外延扩展与内涵充实的办学实力,是职教发展明智的选择。其不同寻常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有利于确立“大职教”办学体系。按照市场调节引导与政府宏观统筹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深化职教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市场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沟通衔接,统筹调整职教结构布局,优化配置职教资源积极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促进多层次、多类型职教的融通合作,形成社会化、集约化办学的规模优势,以创设有利的办学条件和发展机制,增强职教适应市场竞争的活力。
2.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突破单一封闭的办学模式,拓宽职教服务面向,上挂横联、内外辐射、多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多层次拓展,创设立体化职教新构架,追求产业化办学高效益,增强多功能发展的综合实力。
3.有利于创建“特色化”办学模式。有效引入竞争机制与供求机制,以市场取向作为职教生存的重要依据,以特色办学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选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着力点,以建设骨干性专业为突破口,以创建产业化基地为新生带,实现能力培养职业化、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管理机制企业化、产教实训一体化。以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等完整的职教功能体系和有效机制,使职教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开发基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中心,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龙头力量。
二、开创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一)多主体办学,建立社会化办学机制
所有制的多元所引发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必然导致职教办学的多元性,决定各办学主体在职教活动中的利益原则和行为准则,并从根本上要求我们突破单一公办的教育模式。我们要加速职教办学社会化的进程,积极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推进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形成以社会办学为主体、民间办学为辅助、多种合作为补充,共同参与投资和管理、共同分享利益的多主体办学格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切实培育社会化的职教培训市场与投资体系,建立职教持续稳健发展的社会动力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职教发展投入不足、出路不畅的问题。其实施方式如下。
1.建立统筹机制。应在社会化的职教投资和办学基础上,建立以政府部门规划统筹为主导,以行业部门服务指导为主体的职教统筹管理机构,负责统筹规划职教发展布局,合理配置职教办学资源,制定合作办学投入收益一体化政策。同时,发挥行业兴教优势,建立行业办学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及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完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为加强职教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衔接提供决策服务,确保人才供需结构的总体平衡。
2.建立调控机制。由教育职能部门组织社会各行业及有关专业人员,组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负责职教办学审批,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规范,指导课程教材建设及配套改革,加强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的执法检查,增强职教办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能力。
3.建立保障机制。劳动力市场是市场运行机制下社会就业系统的重要依托。应推进就业制度与职教培训制度同步改革,建立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培养市场融通保障机制,开辟以行业为主体的专业化人才供求市场,以提高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结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政府应依法明确部门、行业、企业及个人办学投入职责,积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制,形成稳定规范的投资环境,为职教社会化办学提供财力保障和法治保障。
(二)多层次办学,拓宽服务面向
多元化办学必须以经济走势的多向性为发展动因,以市场取向的多层性为基本前提,突破单一层面的狭窄格局,拓宽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增强市场空间的占有能力。
1.纵深拓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兴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职业技术群(如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操作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的产销人员、社会化信息产业的服务人员等),形成了一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经济的纵深发展必然对人才素质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职教办学向纵深多元拓展,既要注重培养周期短、实用性强、成本低、效益高“短平快”人才的开发,又要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需的中高级技艺型、操作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点培养,切实满足市场对高规格实用人才的需求。
2.纵横拓展。伴随着产业结构高移化和科技应用大众化的进程,职教办学必须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广阔市场,面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日增的服务市场,面向社会再就业工程实施的培训市场。既横向突破行业办学界限,又纵向实现人才梯形结构开发,通过“三教”(中专、职高、技校)统筹、合作共建、举办高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有效拓展多层次办学的网络空间,培养社会急需的多规格人才,形成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培训并举、长短学制兼顾、大中专配套、中高等职教融通的网络化、立体化办学格局。
(三)多形式办学,创建特色化办学模式
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技术含量的提高,不仅导致了人才供需结构的变化,而且也大大增强了职业岗位的综合性内涵。职业特性的变化,无疑使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刻,必然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由学科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突破单一学历教育模式,着眼于受教育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就业需求和基本能力,造就具备宽基础、多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与创业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职教办学就必须加强内涵扩展,苦练内功,以质量为根本,以特色为生命,以效益为标尺,多形式、多途径创建特色化办学的育人模式,以提高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教的积极性,增强职教适应市场需求的竞争力。
1.能力本位模式。这一模式是在企业本位职教尚缺乏必要根基的情况下,探索直接面向就业上岗需求的学校本位式的职业定向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变传统的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开发为核心;着眼专业大类与职业覆盖面,淡化学科界限及理论系统性,发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大能力要素,定向组构通用能力、专项能力两大课程模块,加强课程设计的职业针对性和综合适用性,体现“宽基础、多能力、活模块”的原则。突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必知为用、必会为主”的教学策略,形成能力达标教学与职业资格认定两大体系,以增强上岗就业和转岗就业所必需的综合适应能力与竞争发展能力。
2.产教结合模式。这一模式集中体现了产业化办学、多元化服务的办学思路,通过“三个突出”,即突出创新能力、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发展特点,更有效地实现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并举”,增强职教自主发展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其运行特点为:突破“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模式,围绕专业办产业,创建基地促教学,产教一体出特色。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校办生产与实习基地,既为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又强化特色专业的建设,使校办基地成为集产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实体,营造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经济开发”三大资源优势。
二是突出创新能力。借助于上挂横联,多维合作,着眼于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创新产品的开发幅度,把校办基地建成设施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系列化的高新技术产业,使之由校办实习场变为科技示范园,成为区域知识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充分发掘多元化办学的人才、技术与信息资源优势,外联市场和企业,内联基地和业主,纵横辐射到社区各行业,发挥办学、经营、示范、服务多种功能,凝聚产业化办学的专业特色、人才特色、科技特色及品牌特色,使职教成为技术创新人才的实训中心,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依托,推进科技进步的有生力量。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办学模式,不仅是深化职教改革,寻求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找准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产业化办学、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