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洲金融危机形势下推进中国『入世』努力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重要意义论文,中国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已经一年有余。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明晰化,金融危机的全球化影响已是一个客观事实。一年余来,中国在应和消弭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已赢得广泛赞誉。这一方面是中国作为担负世界重要责任之大国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亦是树立国际形象、展现大国道义和风范的历史机遇。
中国争取“复关”和“入世”已逾12个年头。12年来,中国在与世界经济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已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经济大国。基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继续发展的形势下有与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协调立场的必要性,再基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谈判,特别是以正式成员的资格参加明年开始的世贸组织全球谈判已刻不容缓,再基于中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努力和贡献已为中国在尽快的时间内结束“入世”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再论亚洲金融危机形势下推进中国“入世”努力的重要意义殊为必要。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性质
此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性质是两个危机的重叠发生。一个是货币危机,一个是金融危机。我们所指货币危机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的对外价值剧烈的贬值,这样的贬值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此次亚洲某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下挫最高是86%。一下子就使国家财富以本国货币表示失去了3/4,这是货币危机。 第二是金融危机。所谓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出现了流动资金困难和严重的资不抵债而发生的支付危机。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倒闭,并引发社会动荡。泰国从去年7月到今天,金融机构倒闭超过了2/3,日本在未来的岁月里银行亦有一半要被兼并。再如韩国,世界舆论对韩国看好,认为金大中总统会有鼎新革面的勇气和措施。所以很多国家和金融机构表示愿意延缓索债。但到今年底韩国到期外债达900亿美元。 韩国外债离世界货币基金对它的贷款还有差额,贷款是550亿,并且不是一次到位, 是分步进行。这样的支付危机就是金融危机的表现。货币危机一定是一个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点。货币危机以货币贬值为导源,然后引发股市的大跌,不良资产急剧上升,最后导致金融机构的倒闭,外债无力偿付。其最后结果就是严重打击公众和社会的信心。此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重新调整,是国际经济和金融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变过程中,一次剧烈的动荡,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既得利益的一次再分配。这个分配使亚洲国家受损,而有些国家或者金融机构,从中渔利。
一年已过,亚洲金融危机是否已走到了低谷,是否已经止跌回升,已经有缓慢上升的征兆?我想结论不是的。亚洲金融危机在1998年乃至较长时间还会有几次大的震荡。客观地说,可以减少震荡的力度,可以延缓震荡的频率,但不能消灭震荡所存在的物质基础。以下几个条件决定了亚洲金融危机很难在可预见的将来看到终结的迹象。
第一,宏观经济的紧缩政策将大大拖延亚洲经济复苏的步伐。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援助国家要付出重新调整本国的货币和既定对策的代价。经济紧缩政策首先就压抑投资拉动,把投资额缩小,然后国家的增长速度立刻下滑,可以预期近年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度下挫。
第二,市场信心受挫和信贷评级降低,将严重影响外资的导入。市场信心是投资者的信心和情绪。亚洲国家和地区现在普遍是信心受挫,等级下降,外资就很难大规模进入。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1/3 的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在外资导入的基础上。
第三,在货币大幅度贬值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下,东南亚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泰国1997年通胀11%,今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的支持下,通胀率大致是7.5%,比去年下降,但还是高通胀。 而菲律宾今年通胀要超过8%。所以说亚洲国家的通胀,将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几倍。
第四,大量的企业倒闭,使亚洲国家出现了支付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明显加大。原因是,本币的大幅度贬值。本币贬值最厉害的超过86%,平均是在43~50%水平上,使得企业生产盈利的空间越变越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发现,亚洲近60%的债务,要在12个月到期,支付危机和债务危机一定会加深。
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
第一,外资的大量涌进,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利用外资,无时无刻不要考虑它的正面效用和负面影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一边倒。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定要引进外资;但另一方面,引进外资要有主导权。东南亚国家引进外资中,1997年泰国的外债是900多亿美元, 而外汇储备不足100亿美元。最严重的是短期外债占了一半。 目前对泰国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是120亿到150亿,这只够它今年还债的1/3。 1998年,泰国到期外债400亿。尽管外资涌入,但外资结构失调。 这些外资都是间接投资,而间接投资又出现了期限短、利率高、附带条件多这三个弊病。
第二,外资进入,投向出现了问题。东南亚国家外资进入有两个投向,一是急功近利判断失误的房地产业,东南亚国家将1/3 的短期外债投入房地产业。所以当房地产市场一片萧条之际,它就出现了偿债困难。但是更严重的是,东南亚国家将引入的外资投入了没有经过结构调整的效率很低、前途暗淡的工业。比如泰国的钢铁业,它的钢铁都是附属的中间产品,就是毛坯,没有能在世界上占先的、有高新的技术投入的钢铁产品。这种钱投下去,它的前景一定暗淡。
第三,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的逆差,战略储备大大下降。80年代中后期,影响国际经济的一个主导理论叫负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对亚洲国家影响很大。亚洲一些国家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相继出现了逆差,于是导致战略储备硬通货大大下降。有识之士提醒过货币有高估问题,汇率调整要适时适度。在外汇储备下降时,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严重逆差,应当考虑本国货币下调。但它们不做,仍和美元定值,越定值,国内的美元储备就用得越快。
第四,产品的生产出现了严重的呆滞状况,泡沫经济从此发生。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调整仍然需要优秀的经济政策的指引,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经济。东南亚产品呆滞现象发生的时候,仍然没有考虑原因何在。
第五,出口增长率连年下挫。亚洲最丰沛的是人力资源,过去亚洲国家出口年增长率每年都高于国内生产增长率。但是最近几年,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急速下挫,泰国1995年出口年增长率是23%,1996年,是5.8%,差不多跌了18个百分点,1997年, 泰国出口的年增长率为零。1995年新加坡出口的年增长率是28%,1996年跌到11.4%,1997年跌到2.8%。马来西亚1995年出口年增长26.8%,1996年降到11%, 1997年降到1.7%。出口速度的猛烈下降, 使出口主导型的立国之本发生了本质的动摇。
第六,国际游资的猛烈冲击。现在全世界每天冲来撞去,瞬间行为的投机有1万亿美元。如果全撞到恒生指数,你就瘫掉了。1万亿美元游资有三个特点:①流动性强;②善于投机;③左右了世界三个市场,即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
第七,金融管理系统严重混乱。东南亚国家目前的情况是,坏帐累计是6600亿美元。6600亿坏帐中,泰国一个国家占了20%,对内对外都有。资本市场广泛开放,监管措施完全没有跟上,脱节了。这一脱节是造成炒家能够进入东南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机会,这个机会被他们抓住了。
第八,未能及时动员国内储蓄来加快经济建设。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储蓄率普遍高。印尼政府更加是明显例子。东南亚国家储蓄率过高,而投资面过窄。
第九,东南亚国家有部分国家政治局面不稳定。
第十,综合竞争国力的下降。综合竞争力今天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指标,这一指标下面有274 个参照系数来说明这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可能,我们称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综合竞争力在亚洲出现猛烈下降,是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经济发展的前瞻能力。80年代末,世界的未来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都已经认真地预测,世纪之交和未来世纪初叶,世界经济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微电子工业。第二支柱是生命科学,或者叫做基因工程工业。 第三支柱是新型材料工业。 全世界微电子软件能力的85%今天在美国。第二,基因工程工业,即基因革命。人类所患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上予以修补与消除。一个统计数字表明,我们人类可患病的种类是3500种。这3500种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上得到修补与消除。美国人近20年来,已经攻克了其中1/3,现在世界上1350 种疾病将可以通过基因进行变异来治疗。第三,新型材料。是以超导为标志的载体材料。我们都落后了,东南亚尤其如此。
第二方面是创新能力。
第三方面,科技革命对一个国家的GDP的贡献力。 整个东南亚国家,包括日本,科技创新在GDP的占有率是美国的一半都不到。
第四个方面,维持四大指标的平衡。第一,投资指标。第二,消费指标。第三,通胀指标。第四,出口指标。这四个指标要匀速增长。
第十一,是政府阻断危机的能力不够。危机的爆发如何予以及时的阻断,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定值好还是不定值好,还是重新定值好,这是三个选择。匆忙作出有害无利。
第十二,整个亚洲国家,受到全球基金的沽压。全球基金,对亚洲股市看淡。对亚洲股市的信心完全不足。
第十三,亚洲受到影响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美日贸易摩擦的牺牲品。这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现在成了美国和日本投资的一种扩大车间。东南亚国家今天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逐步退化为加工业。
第十四,东南亚国家联盟,尽管是一个自由贸易区域组织,但是它们的政治色彩过浓,而区域内经济互补性极差。
第十五,就是信心危机。今天东南亚国家、北亚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公众的信心。公众的信心危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投资者的情绪,投资者的信心。现在东南亚国家的相互投资为数寥寥。第二个信心危机的表现是信用评级逐月下降。现在东南亚国家信用评级一路下滑,都在B以下。第三个表现,外资流入无以为继。 就是说目前最需要外商投资的区域没有外资。第四,巨额外债纷纷到期,而债权方又不肯延长还款期限。巨额外债到期如果能够延长,可以缓解。但不愿延长的原因是什么?对你不具备信心。
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政治腐败。金元政治已经严重腐蚀了国家的经济肌体。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未来发展
1.亚洲危机严重损害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预测
1997 1998
1999
资料:亚洲开发银行
日本 -0.7 -1.01.0
中国大陆
8.8
7.26.8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中国香港
5.2
3.03.5
韩国
5.5 -1.03.1
新加坡 7.8
3.04.5
中国台湾
6.8
5.86.2
柬埔寨 2.0* *
印度尼西亚 4.6 -3.01.0
马来西亚
7.5
3.54.5
菲律宾 5.1
2.44.0
泰国 -0.4 -3.01.0
越南
9.2
5.06.5
孟加拉国
5.7
6.06.2
印度
5.0
6.77.0
巴基斯坦
3.1
5.15.5
斯里兰卡
6.3
5.66.0
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平均值*
6.1
4.05.1
*发展中成员国和地区
由于亚洲国家普遍支持经济紧缩政策,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再放缓。就在亚洲开发银行上述预测报告发表后不到4个月, 最近日本中央银行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认为日本经济还在继续恶化,巨额的刺激经济配套措施不大可能立即带来复苏。日本银行在其月度报告中认为经济配套对个人消费的积极影响似乎是有限的,日本积极迅速进入持续复苏的前景将难以期待。这份报告同时认为,总体上说,日本的经济状况已经恶化,日本政府在今年4月公布了166000 亿日元刺激经济的配套,并决定对公共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临时性降低税收。日本当局一直声称这套措施落实之后,日本将摆脱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中央银行对此持怀疑态度。目前,日本企业的利润进一步下降,就业和收入状况明显恶化,就业者的薪金已经下降到低于去年的水平,失业率已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破产企业日益增长,刺激经济的配套最多只能制止经济继续下滑的趋势。为此,争夺日本首相职位的三位候选人都誓言要采取剧烈的改革措施,把日本从经济衰退中拯救出来,尾山静六认为,他将允许19家主要银行的一半自行倒闭。对这一承诺,世界金融市场一定会表示欢迎。而小渊惠三坚持传统的经济政策,他重申将在明年实施10万亿日元刺激经济的配套。但是,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在8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已经投入了大约80万亿日元的刺激经济配套。尽管如此,日本仍然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小渊同时提出,将在10年内把政府机构的职员裁减20%,从而把政府机构的经费减少30%。而小泉纯一郎提出了更加激进的经济改革措施。首先是削减众议院,第二是把政府机构的职员裁减一半,第三是减少日本庞大的财政赤字,废除《财政改革法》。在韩国,数以万计的罢工工人和反对力量使韩国经济的收缩政策又碰到工潮的影响。因此,政府最近认为,今年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料将显著下降。这样的下降不仅会影响韩国的工业基础,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韩国政府目前的措施首先就是关闭5 家有问题的银行,同时对付非法的局内人交易和五大企业集团的附属公司之间的交叉贷款,最为紧要的是,落实国营企业的私有化计划以及财政赤字政策。目前,预算赤字已经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而印度尼西亚在7月16日通过了1998~1999的预算案。该预算案明确指出,印尼本财政年度将出现12%的负增长。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将高达66%。而亚洲金融危机已经成了7月24日开幕的东盟国家外长会议最重要的议题。 东盟国家目前已经全面感受到区域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国内经济紧缩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危机的影响,东盟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不仅如此,亚洲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的经济增长放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最近认为,联邦储备委员会至少在现阶段可以让经济自行发展。因而间接表明美国已经感受到对亚洲出口减少以及从亚洲进口增加的压力。这两项压力导致美国国内的生产减少。因此,有人认为,美国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间接可能有萎缩的现象存在。
2.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亚洲股市的发展
亚洲股市近3年表现(单位%)
年份 中国香港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韩国 中国台湾 泰国
1995 22.612.03.0
-14.2
11.1 -9.0 -30.7
-1.4
1996 33.118.2
26.220.34.4 -37.6
37.3 -36.7
1997 -23.3
-73.7 -72.3
-61.9 -45.7 -68.7
-7.7 -79.3
亚洲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在1997年已有明显表现,而1998年上半年,尤其是6月份日本、香港等股市的剧烈震荡, 更是令全球投资者对亚洲股市忧心忡忡。
四、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已有巨大的经济成就。第一,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74772亿元人民币,GDP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七位。 第二, 1997年中国GDP年增长率是8.8%,名列世界前茅。第三,改革开放19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9.8%,居世界之最。第四,中国的对外贸易,199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是3240亿美元,其中含有400亿美元的顺差, 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跻身世界贸易十强。第五,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令人难以置信的范围内。1997年中国的通胀率0.8%,而1992 年通胀率曾经是21.5%。 第六, 1997 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的和间接的相加, 453亿美元,仍然名列世界第二位。到目前为止, 中国的协议三资企业超过了30万家,开工的超过16万家。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为1405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位。这是我们的成就。
然而东南亚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大概表现在5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主要是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贸易结构的问题。中国的外贸走过了一条从矿产品、农产品为主到轻纺产品为主的转变道路。而今天中国正在走一条最艰难的路,就是使中国出口商品的比重,以重化仪产品为主,这样的一个结构转变,至今没有完成。所以中国出口商品在极大程度上,仍然是以量取胜。第二个问题是市场问题。中国外贸的市场,首推日本,其次香港,第三美国,第四欧盟,第五加拿大,第六韩国,第七俄罗斯,第八澳大利亚。第三,外贸的经营权受到挑战。
第二个方面,利用外资受影响更清楚了。首先是利用外资的速度大大放缓。1997年中国利用外资的速度与1996年相比,下跌30%有余。第二是规模,中国直接利用外资至少现在已超过2000亿美元,协议三资企业30万家。因而我们利用的外资规模扩大的速度在放缓。第三,最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利用外资的初衷,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我们利用外资的初衷是,利用资本,利用管理技能,还有引进高新技术。而外资到中国的意图是打开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意图是尖锐地对抗。但似乎我们的意图更难实现。1997年全国的情况是,中国利用外资19年来,第一次出现:办合资企业的个数和独资企业的个数相比,独资企业超过合资企业。这个信号明显说明我们利用外资尚有问题。
第三个方面,旅游领域受影响。
第四个方面,是严重影响中国的国企改革。我们改革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我们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希望利用社会游资和国际资金,来金蝉脱壳,改革,迎接新生。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对改革取向的影响。中国该怎么走呢?从外部条件来看,以国家外汇来维护固定汇率制,不能长久,会在猛烈的国际游资冲击面前,无能为力。同时,从内部制度来说,我们银行制度不健全,同时却要组建大集团,来加快繁荣,这样一定会形成乱上项目,经济过度膨胀的情况。所以现在要进行改革。我们来观察拉丁美洲的危机,发现它主要爆发于外资撤离,原因是它的经济起飞依靠外资。我们来考查韩国的金融危机,发现它爆发于市场机制不完全,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度。再来看自己,目前的问题是转轨阶段,两种体制的双重摩擦,将成为我们可能发生危机的基本原因。所以明白地说,我们不应该将金融危机,过度地指责为国际投机,更不能放慢改革和开放的速度,来争取所谓的保护。我们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在改革中除弊端,在改革中求发展。
第二,要利用财政政策来防患金融危机。亚洲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财政当局,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1 )一个国家的财政能力必须大大加强。我们曾经非常危险,财政能力从改革之初的18.5%下跌到11.5%,已经到了不能再下跌的地步。政府要有财力,政府要有控制财力。(2)应当加强货币的稳定职能, 也就是说央行的独立地位必须突出,它要超然。(3)政企分开现在到了时间。(4)财政部门的自由监管,最关键的是,对国家货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予以确保。 (5)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应该与汇率、利率、税率相协调。我们对经济的调控,一定要几管齐下,汇率一定要微调。我们说的是人民币的汇率应当稳定,并实施调整。调整不是下跌。人民币就应该微调,来养成我们抗风险的一种习惯。
第三,稳定人民币的几条对策。人民币不贬值,原因如下:我们不贬值是由于人民币最近几年的汇率一直攀升,再由于我们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的支持,更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但是人民币汇率是否要继续稳定,以及如何稳定,仍然是可以认真讨论的。我坦率地说,人民币汇率必须稳定的原因是信心稳定。所以第一个建议是要刺激国内需求,要保持经济的增长。我们刺激需求主要靠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同时保持经济的高速十分重要,因为在中国没有速度就没有需求。第二,要控制通货膨胀,防止恐慌心理。199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经济的投资已经加快速度了,在加快速度的时候,银根也已逐步放松,那么中国通胀在最近2~3年有所抬头是有可能的。第三,要调整引进外资的结构,要增加跨国公司的投资比重。我们的优惠政策倾斜度,就应该给世界跨国公司。因为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我们能以此来调整利用外资的结构。第四个稳定人民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企业、地方对外的间接投资。中国现在对外输出资本的速度大大高于引进速度,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投资超过了600亿美元,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也不过2000亿, 这要控制。第五,要继续保持现有外汇储备的存量。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无需这样,应该猛烈下降,这一理由不存在,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我们只能依靠这样的外汇来应付不时之需。第六条建议,是要适度分散外汇储备于社会,国家应该把外汇藏富于民,企业要允许它有外汇留存,让企业可以支配外汇,自己承担风险。第七个建议,要鼓励兴办合资企业,一定要使合资企业数超过独资数。第八个建议,要借机推动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第九个建议,要降低企业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壁垒,要增强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就是说市场经济要让它按规律办事。最后一个建议,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减少地方行政势力的干预和中央政府的干预。
五、亚洲金融危机形势下推进中国“入世”努力的重要意义
在经历了12年有余的努力之后,中国在复关和“入世”道路上的历程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融合的历程,是中国全面走向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历程。中国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有努力中,最为关键的是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参照。为此,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继续全力推进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之努力是完全必要的。
1.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艰难努力中,中国已经并将继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作为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跻身世界经济前7位的大国,今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保持8%的高速增长,使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74772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 历史性地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可达到80753亿元人民币的水平。这对稳定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中国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我们应在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地、审时度势地推进中国“入世”的历史进程。
2.应以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来充分考虑,中国推进“入世”努力的重要作用。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 中美两国国家元首历史性的互访,建立起了两国跨越世纪和超越意识形态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中国积极争取加入世贸组织,这是这一战略伙伴关系重要的内涵。美国今天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伙伴之一,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已经突破了1750亿美元的历史水平,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货物和服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中美两国的战略关系随着最惠国待遇问题向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过渡得到了切实的推进,而与此同时,中美两国企业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成为中国争取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有力的推动。然而,1998年11月,美国国会将迎来中期选举,1999年年初起,新一轮美国总统大选即将拉开帷幕。不能否认,美国国会中仍然存在着较为强大的反华势力。中国在入世的道路上缓走一步,美国国会中的反华势力就会增加新的压力。最近美国国会众议院第1140号提案要求对总统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进行国会投票。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第1712号决议更荒唐地指出,如果中国在未来无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总统就不应向中国提供最惠国待遇。这两项决议案,看似矛盾的,但是其实质内涵就是让中国在争取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进退维谷,给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中美关系投入阴影。对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总结中国争取复关和“入世”12年来的努力,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争取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问题上得到美国政府切实的支持是极为关键的,而目前中美两国政府构建战略性伙伴关系的良好愿望和切实举措理应充分体现在促进中国“入世”努力上。
3.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推进世贸组织的加入谈判,应当充分考虑到,世贸组织自成立以来,已经显现的特点。其中有两个特点至为关键:一是世界贸易组织正在从权力为基础的关贸总协定发展为以规则为本的多边贸易机构。世界贸易组织正在加紧规则的制定,以1996年12月《信息技术协定》、1997年2月《基础电讯协定》和1997年12 月《金融服务协定》为最明显者。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规则制定总会对制定规则者或多或少有所利益的保护,而中国长期置身于国际规则制定者之外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世贸组织的第二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部门谈判和全球谈判相结合,它即将在明年发动新一轮全球谈判。谈判的重要议题是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农产品贸易。这3 项议题既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至为关键,又对迈向知识经济的中国生死攸关,因而,考虑到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的即将到来,中国必须推进“入世”的努力。
4.中国推进“入世”的努力得与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相结合。加入世贸组织,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国际通行的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规则和制度来规范国家、企业的经济行为。应当说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从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角度来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企业家的培养,才能摆脱计划经济的思路,而取得更好的成果。中国处于从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过程,最核心的问题是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国有企业中最关键的则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的产生只有通过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更多的人具有参与竞争的条件,才能在竞争中培养和选拔企业家。我们已经明晰地看到,今天世界经济之竞争是人才竞争,而人才中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和竞争乃是重中之重。中国国企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而攻坚阶段的核心是在自由竞争的氛围中培养和选任具有国际眼光、国际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可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在这一公平竞争气氛中寻找有利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支撑。总而言之,在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更强而有力地推进中国“入世”的努力,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对历史所作出的严肃而又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