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_邓忠

金堂监狱 四川成都 610400

【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平均时间、发生并发症概率、恢复胃肠功能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中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Methods:extraction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82 cas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treated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open cholecystectomy,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observation group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complications,probability,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uch 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operation time,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ata contras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significantly(P < 0.05).Conclusion:in the acute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assisted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more apparent,can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worthy of clinical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cute cholecystitis;Treatment effect

胆囊急性炎症病变中急性胆囊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患者胆囊管感染、胆囊管梗阻、囊壁血液循环障碍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1]。最近几年,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以越来越高的趋势呈现,由于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影响大等特征,常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传统治疗中均是通过措施使炎症得以控制,接着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具有并发症高、疼痛程度严重、术中出血多、创伤大等缺点。随着我国临床医学中全方位应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了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分别对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2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0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0岁,中位年龄(51.2±3.12)岁;患者均在发病后2h~5d内入院接受治疗,平均时间为(2.2±0.2)d;本组研究对象中15例坏疽性胆囊炎,22例化脓性胆囊炎,45例单纯性胆囊炎。在分组之前均详细告知患者具体情况,且签署手术同意书,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胆囊炎类型以及分组依据等方面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全身麻醉,令患者在手术台上仰卧,行腹腔镜操作。采用四孔法,在患者肚脐上或下缘开手术口,插入Veress针,并注入二氧化碳。注入成功后后置套管鞘(1cm),置入腹腔镜。在剑突处将套管鞘插入之后,在患者锁骨中线、腋前线插入0.5cm套管鞘.采用顺行或顺逆性操作,将患者胆囊切除。期间观察患者胆囊状态,若患者为急性胆囊炎,且胆囊壁可见较明显水肿、充血,则手术中出血量可能偏高,需在切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若发生粘连。可在其胆囊及旁边胆囊管位置分裂,避免较大程度分解胆总管及右肝管,以免患者胆囊动脉受损出现危险。术中需联合应用电凝止血夹与可吸收夹,将患者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之间的关系充分暴露,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对照组则采用开腹方式实施手术。行全身麻醉后,从患者右上腹或腹直肌开手术切口,切口约保持10cm。逐层切开患者腹壁,用大“S”拉钩垫纱垫确保术野的充分暴露。可行顺切法、逆切法及顺逆结合方式将患者胆囊切除。观察患者腹腔状态,若发现污染程度较重,可在其肝叶下方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均需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术后感染。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通过(±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x2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1例胆道损伤,1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切口疝,并发症发生率为9.7%;对照组2例胆道损伤,2例十二指肠穿孔,3例切口疝,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周围组织、胆囊壁出现充血水肿症状,胆囊三角具有非常严重粘连症状,导致缺乏清晰的解剖结构[2]。以往急性胆囊炎治疗主要是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该手术方式要求术者具有较高的技术,且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很容易损伤周边器官以及组织。随着我国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快速发展,对手术时间、手术适应症严格掌握的情况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类型的手术,仅需要在患者身上确定微孔位置后,则能够进行各方面复杂类型的操作技术,有着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创伤小等优势,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能够在较快时间内痊愈出院。通过分析本组研究数据得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吴耿刚,汤月良,卢海武[3]等研究数据一致。

研究得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容易接受,值得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武林,姚红岗,刘文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2):822-823.

[2]傅文禕,陈胜,马君俊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2):192-193.

论文作者:邓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_邓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