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思考_股份合作制论文

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思考_股份合作制论文

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于进一步论文,企业改革论文,乡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湖州市按照“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厂制宜,不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乡镇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997年底止,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共有3398家,各类改组、改制企业累计已达3166家,转制率为93.17%,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转制率为49.83%。在转制企业中,市批以上企业集团有109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有12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803家,中外合资企业有172家,兼并227家,租赁1223家,拍卖362家,关闭132家,破产6家。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市共有5家乡镇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按照试点要求,5家企业全部改组为多元投资的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初步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转入规范运作。

与此同时,全市在进一步加大资产优化重组力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联合重组上取得了突破,推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进展。目前,依多金、江南工贸两家乡镇企业联合兼并国有企业人民布厂组成三越集团已经顺利完成,升华集团与国有菱化集团实现联合并争取上市的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一、乡镇企业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1、注重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乡镇企业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再次创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市委、市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专题调查,积极探索加快乡镇企业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1997年8月,在总结前一时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市里专门成立了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并从经委(乡企局)、体改委、财政局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组成15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各系统加强对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各县区、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使全市乡镇企业改革的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克服企业改革过程中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各级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途径,加大对企业转制工作的宣传;及时掌握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和宣传;以座谈会、典型经验介绍等方法,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做到宣传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从而为乡镇企业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2、注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合作制为首选形式,实行多种方式推进改制。近年来,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厂制宜,一厂一策推进乡镇企业转制工作,同时通过加大考核比重、政策鼓励等措施,突出产权制度改革这个重点。主要形式有:

(1)对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试行公司制改造和组建企业集团。几年来,通过兼并、租赁、托管和政策倾斜,优化存量资产,加强技改投入,扩大经济规模,迅速培育起一批具有骨干和龙头作用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全市累计组建企业集团109家,这些大公司、大集团,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1997年全市税利超千万元的52家工业企业中,乡镇企业集团就占了40家;在我市确定的58家重点骨干企业和被省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中,乡镇企业集团分别占到33家和6家;在全市优选的8-10家“重中之重”企业中,升华、龙巢、生力、金洲等乡镇企业集团列入培育重点,实行一厂一策的抓大方案。

(2)对中小型企业,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重点,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通过采取存量转让,增量扩股,存量配股,新办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全市已累计组建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803家,总股本金达到20.8亿元,其中集体股8.2亿元,职工集体、个人现金股5.5亿元。股份合作制的推行,使单一集体所有,负无限责任的企业,转变为多元投资主体,负有限经济责任的新型法人实体,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有机结合,调动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也给转制企业注入了生产经营急需的资金,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3)对小微亏企业,采取租赁、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对那些技术落后、经营不善、效益较差的企业,打破社区、地域和所有制的界限,盘活存量,调整结构,使一些闲置的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社会集体经济效益。到去年底止,全市共拍卖小微亏企业362家,资产6.4亿元;租赁企业1223家,资产12.5亿元;兼并企业227家,资产6.8亿元;托管企业9家,资产2097万元;依法破产6家,资产4753万元。

(4)外引内联,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实行合资合作联营,使不少企业得到“嫁接”改造。截止去年底,全市乡镇企业中,已有中外合资企业172家,资产22.1亿元,其中到位外资6.1亿元。

3、注重政策指导,搞好规范操作,推动乡镇企业改革稳步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总结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湖州市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乡镇企业再次创业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最近又准备出台《湖州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完善意见》。这些政策,既对企业改革中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核销、剥离,产权界定,股权设置,出资到位等主要环节进行了规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成本,又为企业在转制中如何解决土地征用工、集资款、职工工资等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有效地解决了乡镇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又明确了企业转制后的权利和义务,对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乡镇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进一步拓宽改革的思路。在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中,我市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先后多次对全市乡镇企业改革现状进行调研,不断地把由职工群众探索出来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总结提炼,用于指导面上企业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5、注重配套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为了适应乡镇集体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乡镇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市从1995年开始,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在近两年的企业转制中,这一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到去年底止,全市124个乡镇中已有103个乡镇建立和健全了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新组建的乡镇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包括乡(镇)农民代表大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乡(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三级各自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章程》、《资产经营公司章程》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使工办和资产经营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交叉任职,内部分工,各负其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落实问题。此外,在加强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当前乡镇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还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如有的乡镇干部存在着“怕、难、等”的思想,担心资产评估界定中,集体资产流失犯“错误”;怕清产核资中矛盾暴露,影响“政绩”;怕转制后失去控制权,乡镇管理费收不上来;对资产大,特别是资不抵债的企业缺少办法,存在畏难情绪,感到债务难落实,有关部门协调难到位,政策也难兑现;有一部分乡镇领导存在“等待观望”的态度,等待形势好转企业有转机,等待乡镇换届,等待优惠政策出台冲销债务;部分企业经营者怕个人财产投入之后风险大,无把握;还有的怕转制后受制于股东会、监事会等,影响权力的行使。企业职工特别是困难企业的职工怕入股后得不到回报。由于干部职工中还存在这些想法和顾虑,影响了一部分企业转制的进度。

2、真正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比例还不高,大企业大集团和零资产或资不抵债企业转制进展较慢。在已改组、改制的3166家企业中,扣除关闭的企业132家后,真正属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占全市乡镇企业数的49.83%,而其中以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转制的,仅有803家,只占改制企业数的25.36%,而以租赁形式进行转制的企业已占转制企业数的38.62%。全市大企业大集团共有109家,而真正做到产权人格化的仅占1/3。 此外,零资产和资不抵债企业的转制推动较为困难,缺乏政府推动和政策研究的力度,有的部门对改革合力、合心、合拍还不够,要在困难企业实行产权人格化,盘活资产存量眼前难度较大。

3、转制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部分企业转制后,没有按章程和规定进行运作,企业机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转换。有的企业转制后“产品老面孔,经营老机制,管理老一套”,企业起色不大。对转制后企业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充分发挥工会、团组织、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工办的行政管理职能和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并使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

三、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重点

1、继续把推行各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作为明确产权关系的主要形式来抓。为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要抓改革的进度,199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乡镇企业改制,下半年扫尾,并转入“三改一加强”工作。二是要讲究改革的质量,重点突出转制必须出资这个环节,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力争使股份合作制这种突出产权制度改革的占转制面达到40%以上。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个体、私营、合伙企业自愿转化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企业在转制中,要认真搞好资产评估,市、县重点骨干企业由市、县具备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其它企业可由乡镇政府牵头,由乡镇工办、土管、财税、金融等部门组成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合理界定产权。为调动企业职工和经营者入股的积极性,可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将企业职工集体股的一部分进行量化配股的做法,量化部分只是作为分红的依据,其所有权仍归职工集体。企业职工必须用现金购股,股本金原则上在改制时一次交清。鼓励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供销人员、技术骨干及关键岗位的职工多购股、入大股,可以控股。转制后的富余人员,可采取一次性买断工龄等办法解决。股金分红后,要引导职工配股增资,增强企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能力。对零资产和资不抵债企业,可实行“免、挂、冲、优”的办法:“免”即免交部分所得税;“挂”即把债务暂时挂起来,向资产经营公司等进行分流;“冲”即用历年收取的管理费进行冲销弥补债务;“优”即以强扶弱。对产品有市场潜力,目前暂时困难的企业,按照自愿的原则,鼓励挂靠优势企业共同发展。

2、在规范和完善面上转制工作的同时,重点是抓好大企业和零资产或资不抵债企业的转制工作。首先要抓好在全市乡镇企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起主要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要认真总结推广现有集团企业转制的经验,坚持抓点带面,推动集团企业实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资产增值承包等多种形式的转制,并且结合结构调整,促进集团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其实,对零资产和资不抵债企业的改制,要有新的突破,着力盘活存量资产。

3、对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改造。重点是条件较好、股东较少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可根据企业自愿,进行有限责任公司改造;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试行股份有限公司改造,努力提高企业组织和规范化程度。同时继续认真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试点企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在重点企业中,扩大试点,为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累经验。

4、大力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改造劣势企业,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这基础上,继续加强企业集团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营造规模优势。

5、按照“规范、完善、提高、发展”的方针,对已转制的企业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深入开展“三改一加强”工作,逐步解决好企业转制后经营机制转换,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三计”工作等问题。

5、继续加强对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和运营,逐步构建乡镇农民代表会议制度,乡镇集体资产管委会和资产经营公司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同时抓好各项配套制度的规范和完善。

7、抓好乡镇企业家队伍建设,把培育和造就一支勇于探索、大胆开拓、懂经营、会管理的乡镇企业家队伍作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根据农业部、国家经贸委的要求,要逐步在大中型乡镇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制度。要通过工商管理等多种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实现我市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思考_股份合作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